「生態殺手」布袋蓮紫色花海大爆發!滿布貓羅溪河面
〔記者湯世名/彰化報導〕有「生態殺手」封號的布袋蓮由於其繁殖力驚人,常阻塞水道,還會影響水質,公家單位都欲除之而後快。
大萍可為觀賞之用,因植株由葉片簇生成花朵狀,漂浮於水面上,植物體如蓮座狀,故稱「水芙蓉」,亦似朵牡丹花,所以又叫「浮牡丹」。
為漂浮性植物, 具食用及藥用功能
植株耐污能力很強,亦會吸收許多重金屬元素,因此可以用於廢水處理上。
因適應力及繁殖力強,在台灣平地至低山帶之各地靜水和水流緩慢的地方皆有其蹤跡。
但因繁殖力強,大萍常遍生池面,造成池塘的優氧化,不但是強勢的水生植物,更是生態上一大殺手。
http://ww2.njes.tn.edu.tw/home_town/08/life.htm (蓮荷的區分)
蓮花就是荷花,可以說荷花是學名,蓮花是俗名。
蓮是「蓮屬」的挺水植物,
花與葉會長出長柄,挺出水面隨風搖曳;
荷葉平滑有毛不沾水,葉片較大,波浪狀、無缺口,常可見水滴在荷葉上滾動;
荷花的花形也大而飽滿,花色多為白色、粉紅色。
除了觀賞價值,荷花還有蓮子、蓮蓬、蓮藕等多個部位可供食用。
荷花的根莖種植在池塘或河流底部的淤泥上,而荷葉挺出水面,所以有「蓮花出淤泥而不染」之說。
睡蓮為睡蓮科睡蓮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又稱子午蓮、水芹花、瑞蓮、水洋花或小蓮花。
「葉子是貼在水面上」,且葉子雖為圓形但有一明顯裂縫,
睡蓮又稱為「子午蓮」,可分為白天開花和晚上開花2大類。
白天開花、晚上合起來的種類有香水蓮、子母蓮、觀音蓮、菩薩蓮等;
晚上開花,白天合起來的則只有「子時蓮」,花形、花色與特性都不一樣。 。
「大王蓮」,既不是荷花的蓮屬,也不是睡蓮屬,而是睡蓮科王蓮屬的水生植物。
王蓮、大王蓮、帝王蓮都是王蓮屬植物的通稱。
台灣常見的是原產於南美熱帶巴拉圭、阿根廷的「小葉王蓮」(克魯茲王蓮),葉片邊緣有明顯向上翻折,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大餐盤,蓮葉背面具有支撐荷葉的荷梗,像一艘小船,約可承受50至70公斤重。
大王蓮。(圖/翻攝自蓮荷園休閒農場)
小葉王蓮。(圖/翻攝台北植物園臉書)
台灣椎實螺(學名:Radix swinhoei),又名橢圓蘿蔔螺或斯氏蘿蔔螺,俗名椎實螺、痕螺,是基眼目椎實螺科蘿蔔螺屬的一種。
常棲息於池塘、湖泊沿岸、淺水的小溪以及溝渠、水稻田、流速緩慢溪流等
圓田螺是台灣體型最大的原生種淡水螺,最大可達7~8公分;
貝殼卵圓形,體層甚圓,殼口近圓形。貝殼褐色或綠褐色,平滑有光澤,殼高約4 cm。口蓋角質化呈黃褐色並有同心圓紋路。
從「一粒田螺九碗湯」這句俚語可看出,過去圓田螺是台灣重要的食用水產品,更與農村社會有緊密連結。
近年來由於人為開發、環境變遷等因素,已少見圓田螺等本土原生淡水物種的野外族群。
過去圓田螺的主要棲地為天然湖泊、皎白筍田及水稻田。
(攝影/陳儷方)
照片提供:農委會水試所
圓田螺對環境十分敏感,成了農田移除福壽螺時被連累的受害者。(攝影/記者陳儷方)
目前較常被民眾食用的石田螺,最大體型則僅約3~4公分。
又名石螺或環稜螺,貝殼比圓田螺小型但殼形略修長,周緣略有一稜,貝殼暗綠色或綠褐色,殼高約2.5 cm。
熱炒店常見的炒田螺是石田螺,圓田螺現在已很少見,但早期圓田螺野生數量很多
石田螺棲息在淡水性的湖沼區、池塘區或水田軟泥土中,亦喜歡生活在河川的水流較為緩慢之河底,在台灣的南北各低海拔的河川、水塘等淡水地區均有。
https://shell.sinica.edu.tw/chinese/shellpic_T.php?science_no=274
為大型淡水螺類,為台灣十大入侵種之一。
在1979年由阿根廷引進至台灣養殖,期望可以取代原生種田螺,作為食用螺用,結果因市場性低,加上食性雜,對環境適應力高,耐受性高,即使在高度污染的水域內亦可發現其蹤跡,棄養後即在台灣各地大量繁殖,迅速蔓延,造成農業、經濟、環境上的危害。
水蘊草別名蜈蚣草,是水蘊草屬的植物,原產地是在南美洲氣溫較高的區域,包括巴西的東南部、阿根廷、烏拉圭等地。
主要分布在湖邊,其根部會緊緊插在泥土裡,其莖並不會露出水面,因此屬於沉水性水生植物。
水蘊草可生長在水深4公尺以內的水域,其莖幹有分節,總長可以長達2公尺。
屬於香蒲科香蒲屬的植物。
多年生高大型挺水草本植物,
地上莖呈圓柱形直立,地下莖匍匐泥中。
香蒲的葉為長劍形,因此也稱為「蒲劍」。
花單性,雌雄同株,頂生,穗狀花序,莖最前端結的是雄花序,其下接著雌花序,看起來像是根「蠟燭」,又偏愛長於水邊,所以有「水蠟燭」的別名,花色為黃褐色至紅褐色。
種子有毛絮,靠風或水力傳播。
台灣有兩種常見的香蒲屬的植物,一種稱香蒲,另一種稱狹葉香蒲(長苞香蒲),他們共同的特徵為皆可作為童玩的『水蠟燭』;兩者的差別在於:香蒲的雌、雄花序不分離,水燭的雄花序和雌花序上下分離不連接。
棲地分布:以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為主,在台灣則從低海抜的山區至濱海地區都有分布,多半生長在草澤、水池、河道、沙洲和溝渠兩旁,此外在廢耕的水田和魚塭邊,也都有機會看到香蒲的身影。
生活在水面上的一類昆蟲。
牠們能在足上密布細毛,細毛表層有油脂,能在水面上行走,既不會劃破水面,也不會浸濕自己的腿。
腹末端有一細長的呼吸管,長達32-35mm,可以伸出水面呼吸。
前足發達呈鐮刀狀,善於捕捉獵物。
https://fishdb.sinica.edu.tw/muse/exhibition/f11da47f5f4955962dfb8587d5447b11#quote-ez4tn4wkky
魚鰭是魚類身體上最明顯的一個特徵
魚類靠身上的魚鰭在水中運動,它兼具槳和舵的功能,控制身體的前進、後退、上升或下潛。
蜻蜓或豆娘的的幼蟲。
以其他小型水生昆蟲及其幼蟲為食,體型大的也可以捕食小魚和蝌蚪。
利用腳在水中行走、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