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創新發展計畫

第六年(2022年)

尹書田獎學金

      今年尹書田優秀新生入學獎學金共有15位同學獲獎續領,在獲獎學生的個別表現方面,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班黃同學,於今年有豐富且多元形式的優異表現。黃同學在2021年7月至2022年1月,於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健康心理中心,兼職諮商實習心理師,於實習過程中帶領大學生進行自我探索的團體課程,透過自身所學協助許多大學生,提升自我價值感與和諧感,改變過去負向生活經驗對自身的影響,讓生命有更多的彈性和更好的選擇。

    運動科學系陳同學對於運動科學中的腦神經領域有特優的表現,除了積極參與指導教授的四項研究計畫並兼任行政助理之外,也與中國醫藥大學物理治療系學生,共同組建書報討論小組,由雙方師生互相擔任主講人,彼此交流學習,收穫良多,在邏輯與口條上更顯專業。陳同學也在運動科學系曾鈺婷教授指導下,共同於國內外積極投稿學術文章,並獲得學術界青睞,在尹書田獎學金的鼓勵下,大大提升自己的學術研究能力。

    除了與國內大學合作之外,學習科學與科技研究所吳同學,更是親自到以色列希伯來大學交換半年,也利用在以色列交換期間,為了提升自己的數據分析能力,在Cousera線上學習系統選修了Google Data Analytics 課程,經過三周密集學習,成功完成所有作業和考試,取得證書。

    在尹書田教育基金計畫的支持下,使獲獎學生於求學歷程中,能專心一意於研究、創新與開發自我潛能,持續邁向多元的夢想,成為「斜槓」青年。

尹書田教育講座

(一) Osamu Soda 早田宰教授(環文系)

(二) Kirk Chang 張守中教授(環文系)

(三) Robert Schinke 教授(運科系)

(四) Timothy Teo 教授(院學士班)

(五) Martyn Rawson 教授(華德福)

(六) Roza Leikin 教授(學院)

(七) 吳秀碧教授(心諮系)

專題講座:111-1 院核心課程【教育的國際視野】講座

主持人: 王淳民

主講人: 早田宰

活動效益:該講座以大一新生為對象進行演講,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 SDGs 的意義以及永續發展教育的國際潮流。演講過程,老師與學生間有許多互動,Q&A時間學生回饋熱烈。本次活動亦展示日本的防災避難包,介紹後 311 的最新防災減災觀念與作法,並透過競賽的方式提升社會大眾的防災知能,加強社會應變災變的能力與靭性有其效益。會後,遠從陽明交大醫科前來旁聽的學生還特地前來跟早田院長表達獲益良多,並致贈親手撰寫的演講筆記給老師留念。本次演講對提升師培生對永續發展教育的興趣與知能,具明顯之成效。

講座主題:AI boosts performance but affects employees' emotion: guidelines to the organizational leaders and managers.

主持人:鄭國泰 教授

主講人: Professor Kirk Chang(亦為CIME中心主任)

活動效益:釐清產學合作中大學端和產業端在分紅制度PPAM上的衝突問題和可能作法。也用來說明和推廣人工智能管理概念在HR發展狀態和可能在人資問題,特別是現在國際要求SDGs或是ESG概念上的衝突,以及永續發展如何應用在AI- management,所可以形成的人力資源諮商服務和企業客製化專業培訓與教育課程等等。

講座主題:Developing a Context driven Sport Psychology Practice.

主持人:高三福 教授

主講人:Dr. Robert Schinke

活動效益:Dr. Robert 提出 「power distance(權力距離)」一詞,並舉服務奧林匹克隊伍以及東京奧運的例子作為說明,前例中的運動心理學家完全不主動與選手、教練提出諮商建議;而後例說明的是沒有依據當下的情境與受眾給出合適的演說內容,導致造成把自己放在高權力位置的反效果;利用實際例子作為說明,讓參與者有親臨感,並學習在進入新環境前,應做哪些專業準備。

講座主題:Understanding Generation Z: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m?

主講人:Timothy Teo 教授

活動效益:Timothy Teo 教授演講的內容著重在 Z 世代的特質,Z 世代教育與科技發展間的關聯,及未來要成為教育 Z 世代學生的老師路上,如何去關注不同族群在課堂中的學習狀況。在這多變的環境,學生的需求和過往已經不同,老師不再是 TEACHER 而是更像 COACH的存在,針對每位學生的獨特性給出相應的學習資源,培養他們擁有自尋找答案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講座主題:Visions and Abilities Needed for Our Future Worl

主持人:成虹飛 教授

主講人:Dr. Martyn Rawson

活動效益:Rawson 主張教育需要能夠讓學生與世界產生共振的關係,也就是將學習的內容與方式與周遭發生的真實經驗相連結,而不是斷裂切割的疏離知識,對於既有的教育模式深具啟發性,教育回歸到人的生命成長本身,與真實的世界共振,再將此經驗,延伸到未來的教育場域。

學院創新發展事宜

為發展學院優勢領域,建立友善教師之教學與研究支持制度,學院自106年依循研究及教學創新的需求與願景,推動「竹師教育學院研究及教學創新補助要點」,啟動院級計畫補助機制,迄今已補助 26項 院級創新發展計畫,促使教育學院持續翻新,各前導研究計畫前已於歷年季報告及年度報告中呈現,近期團隊成果陸續產出,並於相關學術會議或論壇進行分享與發表。另有關111年度所核定執行之 6項 創新發展計畫,內容為進行實境建置、精進實驗測試、量化實證分析、收案確認等事宜,學院亦持續接受專任教師外文與統計編輯補助之申請。

尹書田研究計畫

以原住民知識本位繪本促進族語傳承:在幼兒園及家庭共學之策略、成效跨國分析(Catherine Compton-Lilly教授)

     本研究邀請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教學與師資培育系 Professor Catherine Compton-Lilly擔任講座教授,並與本校幼教系教師共同執行研究。以原住民知識和觀點為主的研究方法,發展原住民讀本及辦理教師培訓,為原住民語言及文化保存做出貢獻;透過與講座教授專業對話與諮詢,提升本系教師在國際期刊之發表能量。

虛擬實境社交課程訓練對自閉症學生影響之 fMRI 研究:從教育、神經科學到生活實踐( Joseph D Buxbaum教授)

       本計畫原申請為三年期,前兩年皆為基礎研究,未來第三年預計為應用研究,將申請探討自閉症患者虛擬實境社交課程訓練的fMRI研究。此外,很榮幸邀請到台大醫院精神科講師進行fMRI的靜息分析(resting-state)實作,學習對fMRI有效連結(DCM)分析專家的理論和實務。

實體課本與對話機器人之虛擬整合學習框架與成效研究

(Chee-Kit Looi 呂賜杰教授)

在教育與科技密不可分的時代,期望發展以學生為中心的素養導向學習模式,並透過促進思考與閱讀理解的提問策略。本研究主要分為7個子議題,其中設置對話過程文字和圖片內容,協助與對話機器人互動的學生,透過對話和思考進行第二語言的輸出,並積極的交流他們所學的知識;此外,應用於開發適合進行科普閱讀活動的對話式機器人,並透過機器學習法整合外部的學習資源,優化搜尋的擴充功能,拓展學習者擁有更豐富的閱讀內容。

發展基於神經生理回饋之適性數位學習系統計畫

(Tzyy-Ping Jung 鍾子平教授)

過去的研究指出學習中適時的「休息」並施予急性運動(acute exercise)、正念(mindfulness)等,有助於提升認知能力與改善情緒,因此本研究欲發展基於神經生理回饋之適性數位學習系統,依據大腦可塑性的論點,視學習本身是一個動態的歷程,藉由生理訊號與行為資料的持續記錄與整合分析,讓系統可以依循學習者目前的生理、心理狀態以及行為資料,讓學習者可以獲得更精準的持續性適性化學習環境。

原住民職場健康現況與員工協助

方案系統建構及實施路徑之研究

本研究計畫旨在瞭解原住民職場健康現況,據以建構原住民職場員工協助方案系統,針對原住民職場健康情境,建立對應之員工協助方案實施路徑。針對原住民職場健康情境,採用詮釋結構模式建立對應之原住民員工協助方案實施路徑,制定原住民職場健康員工協助方案系統之實施指引。希冀由本研究提升原住民職場健康政策、實施策略、利害關係人意識與系統的相互連結。

智慧球拍整合大數據資料庫之系統開發


本團隊擬定利用新式自供電感測器作為感測端,其具有自供電功能將能免於電池的安裝,以大幅縮小感測器尺寸並同時達到球拍輕量化之目的。此感測器能夠直接接觸球類表面直接感應以產生電荷轉移。相較於目前市面上眾多感測器皆為間接式感測,其量化後所得數值僅限於選手運動狀態之相對值,實際上存在著誤差值的問題需克服,而此新式自供電感測器除了上述所提及之優勢,其將能準確偵測擊球位置、速度以及達成輕量化節能的目的。

射箭虛擬實境訓練系統開發與評估


射箭技術與心理意象訓練息息相關,本研究設計融入近來相當受歡迎的逼實PETTLET意象模式,即是透過身體 (physical) 、環境 (environment) 、工作 (task) 、時間 (time) 、學習 (learning) 、情緒 (emotion) ,以及觀點 (perspective) 等七要素,並搭配身體練習來協助青少女選手進行射箭的心理訓練,希望實際提昇選手射箭成績,也讓選手了解運動科技對於運動情境的應用與協助。

探討心律變異度合併RPE訓練衝量法

介入運動處方對青少年拳擊運動員競技表現之影響

本次計畫分別與三所國高中的射箭隊及拳擊隊合作,藉由心率變異性的量測,了解選手在不同訓練時期的自律神經系統(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ANS)的狀況。除了HRV的檢測外,額外加入專項體適能、RPE 訓練衝量法(session RPE, S RPE )和身心狀態量表的量測,藉此來了解選手的體能及訓練負荷變化。

針對轉銜期間的特殊教育學生所建立

之同儕支持系統-前驅研究

本前驅研究計畫設計一個針對轉銜期的特殊需求青少年的同儕支持系統,以助其建立自我決策能力及信心,進而促進其生涯規劃及就業成果,針對特殊教育及職業復健專業人員和特殊需求青少年、舉辦焦點團體及個人訪談,以了解他們對於生涯規劃及就業的需求。將根據訪談結果建立同儕支持團體,並初步評估該支持介入系統之可行性本研究結果將會成為建立以實證為基之同儕支持團體的前驅研究。

台灣與以色列數學資賦優異學生認知特徵之研究


本研究發展及使用多個不同數學思維和內容測驗工具,包括數學洞察力測驗、函數圖形轉換能力測驗、幾何推理測驗、基本計算測驗。除可知學生答題的正確性外,亦含答題的反應時間、閱讀題目題幹敘述、答案選項的腦波資料,也可以清楚瞭解學生在面對一個數學問題時,腦的認知負荷程度為何。本研究同時分析學生解題過程中,數學相關訊息刺激進入腦部知覺階段、初步處理階段、數學分析和推理的相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