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理環境教育教學觀摩
運用學校環境教育資源,進行教學設計,課程多元活潑
垃圾龍來了
藉由"垃圾龍來了"繪本故事導讀,了解環境整潔的重要
環保小尖兵—環保雨具
介紹古代與今日雨具的演變,透過學習單驗收學生們的學習成果並請學生發揮創造力設計一個具環保又輕便的未來雨具。
國家公園-讓愛永續
透過國家公園的了解,以觀察新台幣紙鈔引起動機,引喻在打拚經濟的同時,環境生態同等付出代價,如何在環境保育與經濟發展之間取得平衡,是值得學生探索思考的課題
放屁也能愛地球
讓學生於自然領域正式課程學習後,透過表格分析與探討的過程了解台灣自產能源偏少,大都仰賴進口,因此除了需要節約能源, 思考能源永續發展的可能性及我國能源策略的走向 。
地震來了
透過遊戲,了解地震保命三步驟,認識地震前需要放進災難包的物品,並指出在地震中遭遇不同情境之應變方式,也能分辨地震後的緊急避難地點與聯絡電話。
由古思今
藉由實地踏查,讓學生體驗農村生態與都市風景之不同;透過導遊講解,了解林家古厝中鄉土文物館物件的歷史意義,並經由觀察探索,引發學生的好奇心,畫出古今物件之對比及對環境影響的優缺點,也讓學生思考時代變遷下,進步的同時,對環境造成什麼影響。
手作課程
走出教室探索校園的生命力, 並透過主題延伸之手作作品,培養觀察美與欣賞的素養。
自然專題探究-我們的樹
小一到小六,1200多個日子,你認識校園裡的樹木嗎?
人文專題探究--DFC
藉由引導及觀察,讓學生主動發現校園環境問題,透過感受、想像、實踐、分享,體驗改造環境的過程 。
公園大改造
透過觀察公園環境,找出針對公園想探究的主題並且發現問題,針對問題實踐解決,並能根據他人反應及回饋進行修正,運用不同管道將自己改變的訊息傳達出去,擴大行動影響力
環境教育藝文競賽
落實環境教育,讓學生能將所學融入日常生活之中。 讓學生從做中學,接近、欣賞、喜愛大自然。
防疫小達人
查詢有關新冠病毒、腸病毒、登革熱、流感的新聞資料,說出傳染病對自己生活週遭人事物的改變及影響,利用闖關活動,釐清新冠病毒的發病關鍵特徵與其他傳染病差別,且能認同健康的生活態度。
老街溪I的進行式
進入老街溪故事館,了解老街溪的生態歷史及流域地方的特色,知道老街溪氾濫的原因,以及老街溪開蓋的緣由,最後能為老街溪美化許下實際行動經驗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