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課本內容
助跑在跳遠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流暢的助跑動作,可以成為跳遠的助力,但是學習助跑跳遠最重要的是先學會找出自己的最佳步點。
在場地上用自己習慣的步伐試跑或分別用左右腳試跳,看看自己的哪一腳最常落入安全墊內,找出最容易施力的腳並嘗試用該腳支撐作勢起跳,以確定自己的慣用腳來決定跳遠時的起步與步點。
確立慣用腳之後,場地上的安全墊換成踏板,學生輪流試跑3∼5步,盡量讓慣用腳落在踏板的前三分之一,進行起跳點的練習。
待學生熟悉步伐找到自己的腳步落點之後,請學生在跑到踏板上之後,轉身往回測量自己的最佳步點。測量時慣用腳在後,學生由踏板往回跑7∼9步標記,丈量出助跑的距離,找出自己最佳的起跑點,亦即最佳步點。
學生站在跳遠場地的踏板上,用慣用腳往回跑5∼7步,到達的位置即起跑點。起跑點至踏板的距離則為助跑距離。
接著,起跑點助跑5∼7步後,以慣用腳踩踏板起跳,進行助跑跳遠動作。
學生輪流助跑試跳,看看誰能跳得最遠,成為沙坑小飛人。練習中,先不加入跳遠的空中動作,僅著重在助跑的流暢性。
流暢的助跑動作,是跳遠的助力。過程中,學生要注意安全,輪流練習時應在完成動作後盡快離開場地,下一位學生應等前一位離開沙坑後才能開始動作。
2.教學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