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G15陸地生態】
中興大學土木系楊明德特聘教授指導「你的農業好夥伴」團隊,12月15日參加農委會主辦「2018農業創新黑客松」競賽,在上百隊提案隊伍中脫穎而出,榮獲亞軍的佳績,獲獎金8萬元。「你的農業好夥伴」利用無人機結合影像辨識以監控水稻種植狀況,進而預估產量、計算災損面積。為鼓勵有潛力的團隊持續發展,農委會更特別頒發三名潛力獎,期待團隊能進一步優化作品、落實創新的農業解決方案。 (台灣商會聯合資訊網)
【SDG7可負擔態源;SDG9工業、創新基礎建設;SDG12責任消費與生產;SDG13氣候行動;SDG15陸地生態】
為了讓有機廢棄物以循環經濟的方式,變成有價的有機肥重新回歸地力,新竹縣環保局與國立中興大學楊秋忠教授 (中研院院士)等進行產官學合作。縣長邱鏡淳表示,相信透過技術,未來能夠有效、大量的處理有機廢棄物,解決台灣廚餘的問題。 楊秋忠指出,該技術已在國際期刊nature發表,不同於傳統堆肥以微生物發酵為主的方式,而是以全球唯一世界首創的破壞式創新式思維,研發出免堆肥專利菌的反應酵素取代微生物,再用專利的五合一創新系統設備,在3小時內完成有機質的穩定及腐熟,大幅提升100倍於傳統堆肥法的腐熟效率,且過程中達到零污染。 (興新聞)
【SDG13氣候行動;SDG14海洋生態】
墾丁沿岸有台灣地區最大面積的海草床與珊瑚礁分布, 生物多樣性最高,生態最豐富。這些生態系統同時也扮演著藍碳吸存 二氧化碳、防護海岸、 減緩海嘯巨浪沖擊及孕育沿海漁業資源的生態功能。 國立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林幸助教授用十六年時間研究墾丁長期生態 ,發現平常不容易被人感受到的聖嬰與反聖嬰, 才是影響墾丁海洋生態最主要驅動力, 其影響程度甚至超過颱風之影響。 此篇論文已於今年7月獲生物多樣性與保育領域排名第一名期刊《 全球變遷生物學》(Global Change Biology)接受發表。 (台灣好新聞)
【SDG15陸地生態】
綠川興城,打造水岸大學城!由台中市水利局規劃推動的綠川三期工程,路段涵蓋「信義南街至大明路段」,緊鄰中興大學校園,目前規劃結合興大園道、園二園道及中興大學校園,創造大面積綠意水域空間。為了解師生想法,中興大學研發處特舉辦兩場座談會,廣納各界意見,凝聚共識。9月14日邀請學生社團幹部進行交流會議,包含學生會、國樂社、古箏社、自行車社、保育社等社團皆出席討論。9月18日則廣邀師生參與「綠川興城-園道植生綠化規劃座談會議」。兩場座談皆由興大水土保持學系陳樹群特聘教授進行規劃案簡介。 (興新聞)
【SDG15陸地生態】
中興大學農資學院院長陳樹群昨參加經濟部水利署舉辦的前瞻水環境計畫座談會中,也證實這項消息。他表示,透過溝通、討論,這次藉由綠川三期整治計畫,可望共創市府、興大和市民三贏局面。水利局表示,綠川三期上游段受限空間條件,無法設計植生緩坡,維持「兩面光」、也就是兩側護坡仍以鋼筋水泥打造,但會設計植生孔隙綠化,河道原本也是水泥鋪面,但調整為自然土壤的河道,改善河川生命力。 (興新聞)
【SDG13氣候行動;SDG15陸地生態】
溫室氣體增加被認為是全球暖化的主要原因,因此降低二氧化碳濃度是巴黎協議重要的政策議題,台灣超過六成面積是森林,其中超過76%為國有林地。而在國有林地中,約三分之一為人工造林地。而森林碳匯在陸地生態系統碳循環扮演重要角色。農委會林業試驗所林俊成研究員、邱志明研究員、林裕仁研究員與中興大學森林系柳婉郁教授攜手合作,共同發表森林疏伐強度對於森林生物量與碳庫之影響,刊登於國際期刊《Scientific Reports》。政府部門與學術單位合作展現亮眼成果,讓人喝采。 (台灣新生報)
【SDG7可負擔態源;SDG9工業、創新基礎建設;SDG12責任消費與生產;SDG13氣候行動;SDG15陸地生態】
看準綠色環保以及有機肥料龐大商機,本計畫楊秋忠團隊,成功獲國內鑽石生技投資公司、馬來西亞Mega Investment Group(完美集團)、富邦創投及台新金控等投資人共新臺幣3億元資金,創下科技部價創計畫技術創業首輪募資新紀錄,成立TTT地天泰農業生技公司準備量產獨家酵素與機器設備,並預計3年內公開募資。目前全球每年產生11.8億噸垃圾,其中有機廢棄物占5.4億噸且逐年增加中,TTT有機廢棄物處理技術,同時滿足農業及環保產業需求,預估台灣市場每年上看72億元、全球有機質肥料潛在市場每年超過1 元、目標市場價值每年超過5.2兆元台幣。 (工商時報)
【SDG9工業、創新基礎建設;SDG13氣候行動;SDG15陸地生態】
中興大學是臺灣農業人才重要搖籃,設有農藝系、植病系、昆蟲系、土壤環境科學系等10多個農業專門科系,土壤環境科學系教授楊秋忠是中興大學首位以農業成就,獲選為中研院院士的學者,中興大學農業暨自然資源學院院長陳樹群一直希望仿照醫學院制度,成立植物教學醫院,身為院士的楊秋忠義不容辭接下這個任務。 楊秋忠表示,植物教學醫院將設在中興大學內的農業環境科學大樓一樓,整合中興大學專業師資,仿照一般醫院分科,例如蟲害、病害、土壤診斷,完全對外開放,民眾可以帶著生病的植物來掛號,若不清楚是哪種病、應該看哪一科,門診服務人員也會給予初步建議。 (工商時報)
【SDG7可負擔態源;SDG9工業、創新基礎建設;SDG12責任消費與生產;SDG13氣候行動;SDG15陸地生態】
廢木變綠金!台中市環保局引進中興大學快速醱酵技術,將廢樹枝破碎後,3小時就能快速醱酵,變成有機土「大中肥」,環保局還取諧音是「台中肥」;若1公斤賣10元,每年可以創造約1400萬元產值,已申請商標註冊。 (自由時報)
【SDG7可負擔態源;SDG9工業、創新基礎建設;SDG12責任消費與生產;SDG13氣候行動;SDG15陸地生態】
在未來科技展中,中研院院士楊秋忠正忙著與這項前瞻技術有興趣的廠商洽談,他的學生、科技部「價創計畫」新農業4.0廚餘煉金辦公室研究員陳琮元替老師介紹他們的研究,原來一般有機廢棄物要分解,得靠土壤中的微生物去處理,得花3到4個月,枯枝至少得花半年以上,但若透過酵素與破碎、加溫處理,可縮短到3小時,就能把枯樹枝變成有機土,把枯枝細碎片與酵素充分混和,最後30分鐘加熱到攝氏80度,只要3小時就可變成有機肥,可混入土壤中改善養分。 (興新聞)
【SDG15陸地生態】
印尼野生麝香貓咖啡是世界公認最昂貴、最頂級的咖啡,但產製過程須採集動物排泄物,存在病菌感染的風險。由中研院院士、中興大學土壤環境學系國家終身講座教授楊秋忠與名門易理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歷經九年開發的「神奇貓麝香貓咖啡」,擷取麝香貓咖啡生豆中的益菌,經植菌發酵研發成功,不須採集動物排泄物,就能達到相同風味,價格也只要市面麝香咖啡的三分之一。連續兩年獲得咖啡國家鑑定單位Coffee Review評鑑高分,勇奪世界第一麝香貓咖啡的榮耀。 (大成報)
【SDG7可負擔態源;SDG9工業、創新基礎建設;SDG12責任消費與生產;SDG13氣候行動;SDG15陸地生態】
國立中興大學的「快速處理廚餘製成有機質肥料之創新技術」,即在有機質廢棄物循環利用上做了跨時代的突破,可應用在堆肥產業、畜牧業、農園藝業、政府單位等等,未來產業化後的綠色商機相當龐大,由於學界專精於研發,對於募資與市場化較為生疏,因此未來希望藉由科技部協助及產業界的合作,進一步將技術產業化與市場化,尤其是酵素的商品化與量產更需要產業界的資金協助。 (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