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環境學分學程

表單下載

一、學程介紹

近年受到地球暖化、氣候變遷等因素造成全球氣候極端異常,台灣因颱風豪雨造成之洪水、坡地災害頻傳。

中興大學環保防災中心(CERDR@NCHU)歷經多次災害現勘後深刻體認防災、減災及環境永續經營與發展的重要性,秉持著對生態的關懷及永續環境議題推廣執行多年的經驗,號召整合各科系永續經營與氣候變遷調適議題之相關資源,應用於人文、社會、科學等跨科際環境管理工作,建立國立中興大學(以下簡稱本校)永續環境學分學程以實行永續環境之理想實踐。

永續經營是一個具有多領域整合性的資源經營管理學門,本學程結合本校11單位教學研究能量,期待透過工程與非工程之教育方式,為國家社會培育出優秀之永續經營國際人才。 該11單位現行以「氣候變遷調適」為主軸,將災害、海岸、生物多樣性、土地使用等面向課程分,劃分為三大專業科學:環境生態科學、綠色工程科學及人文社會科學。本學程除課堂授課外,另規劃每年六場專家演講及一次校外實地氣候變遷考察活動。參與演講之專家皆為當前氣候變遷、環境教育、防災科技、農業環境、低碳城市及綠環境等領域執牛耳之學者、專家,而校外實地考察除了可選擇本校惠蓀林場外,亦可選擇自然科學博物館進行實地校外考察。除能藉由災害帶來之衝擊面現地觀看,獲得實際的震撼外,另能藉由博物館內不同高度植物的設計變化了解氣候變遷及自然環境對生物多樣性之影響。

本學程也透過短、中、長期的發展規劃,逐步與環境永續碩士學位學程接軌,並以成為環境永續學系為目的,其日後能為臺灣培育出環境永續專家及氣候變遷調適人才。

::: 永續環境學分學程目前修讀情形 《110.2.4公布數據》:::

Ⓞ 109學年度在學學生修讀學分學程人數:59人 (學生來自12個不同的科系)

Ⓞ 已取得學分學程人數:117人

Ⓞ 每學期申請修讀學分學程人數:101-1(36人)、101-2(17人)、102-1(28人)、102-2(37人)、103-1(19人)、103-2(25人)、104-1(27人)、104-2(17人)、105-1(24人)、105-2(7人)、106-1(11人)、106-2(17人)、107-1(2人)、107-2(14人)、108-1(8人)、108-2(10人)、109-1(18人),累計共317人。

【還沒加入本學分學程之同學,歡迎即日起~110年3月5日前申請修讀】

::: 永續環境學分學程學長姊升學表現:::

Ⓞ108學年度永續環境學分學程畢業學生共23人,考取研究所共7位(台灣大學2位、中興大學1位、成功大學3位、清華大學1位,達30%研究所升學率)!

Ⓞ107學年度永續環境學分學程畢業學生共29人,考取研究所共9位(台灣大學3位、中興大學2位、成功大學3位、清華大學1位,達31%研究所升學率)!

Ⓞ106學年度永續環境學分學程畢業學生共33人,考取研究所共17位(台灣大學6位、中興大學4位、成功大學4位、政治大學1位、台科大1位、台南藝術大學1位,達51%研究所升學率)!

Ⓞ106學年度永續環境學分學程學生,甄試考取研究所共13位(台灣大學6位、中興大學2位、成功大學4位、台南藝術大學1位,達39%應屆甄試研究所升學率)!

Ⓞ105學年度永續環境學分學程畢業學生共69人,考取研究所共35位(台灣大學13位、中興大學13位、成功大學4位,達50%研究所升學率)!

Ⓞ105學年度永續環境學分學程學生,甄試考取研究所共19位(台灣大學7位、中興大學6位、成功大學3位、台師大1位、清華大學1位、北醫1位,達26%應屆甄試研究所升學率)!

Ⓞ104學年度永續環境學分學程畢業學生共54人,考取研究所共27位(台灣大學11位、中興大學13位、成功大學3位,達50%研究所升學率)!

Ⓞ104學年度永續環境學分學程學生,甄試考取研究所共16位(台灣大學5位、中興大學8位、成功大學3位,達26%應屆甄試研究所升學率)!

Ⓞ103學年度永續學程學分學程畢業學生共34人,考取研究所共21位(台灣大學11位、中興大學7位、成功大學3位,達65%研究所升學率)!

Ⓞ103學年度永續環境學分學程學生,甄試考取研究所共13位(台灣大學8位、中興大學5位,達36%應屆甄試研究所升學率)!

二、課程規劃

本學程包含土木系、環工系、土環系、生科系、法律系、水保系、通識中心、森林系、園藝系、電機系、管理學院等單位系所,將採計上述單位中共52門課為學程學生修課範圍,除基本科目外,尚將課程分為三門科學:環境生態科學、綠色工程、人文社會科學,每科學皆需修習六學分以上課程,方能完成本學分學程。茲以「基礎課目」、「環境生態」、「綠色工程」、「人文社會」三大科學領域分列說明如下:

基礎科目

本學科目標為了解環境變遷、永續及防災。基本科學必修課為:環境生態變遷與永續發展及防災概論,本項目主要目標為讓學生了解環境變遷現況與永續發展目的,及兩者間的相互關係;防災概論則是說明在氣候變遷的環境下,如何與災害共存,透過各式常見災害的介紹及防救災步驟,了解災前、災中、災後不同的應變作為及調適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