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國小螢火蟲教室由2013年重啟,經過螢蟲們的努力,不但更新完備了螢火蟲飼育設備,並不斷的思索如何落實螢火蟲課程。2014年開始,經過螢窩伙伴們的群策群力腦力激盪,陸續完成了主題教學模組以及螢火蟲教室教學活動設計,希望來參觀的學生們能透過觀察實作等教學活動,更加認識螢火蟲,最後達到賞螢、識螢、育螢、護螢的目的。
2014年9月,在螢火蟲教室所有的硬體裝置整備大致告一段落後,螢火蟲小組思索一個問題:如何能將這個學校特色--螢火蟲教室的設備中及資源與全校老師只享,如何落實螢火蟲教育在全校學生,甚至其他教育團體的身上。在蘇建榮的提議下,小組成員(張志遠、蔡岳霖、何錦皇、余玠池、邵仕毅、林榮俊)透過腦力激盪,試著以簡案呈現教學活動設計的方式,設計以2節課80分鐘為單位的主題式教學模組,提供未來到螢火蟲教室參觀的班級可以選擇想要認識瞭解的螢火蟲主題,也便於小組成員的教學實施。
2015年,螢窩余玠池老師以 [ 國小螢火蟲飼育設備設計及展示教學之研究 ] 為題撰寫碩士論文,配合老余為螢火蟲飼育設備所=作的設計,螢窩的伙伴也想能進一步的螢火蟲教室所有的設施做一教學設計。經過大家的討論後,決定以螢火蟲教室的展示教學空間為區分做各別的教學設計。有了主題式教學模組設計的經驗,這次的教學設計便容易多了,可以說是教學模組的進階版,但與模組不同的是每個活動並不固定時間,有的10分鐘,有的20分鐘.....,再以類似自助餐的方式,視學生年級以及教學目的、可用的教學時間....組合成每次的教學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