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螢屬

晦螢屬簡介

分    類:晦螢屬是2013年由熠螢屬中所新分出的一新屬。中文名稱是根據其屬名 Abscondita 一詞而來,意思是隱密的、隱晦的掩飾之意。

成蟲主要特徵:(1) 雄蟲的交尾器的一對側片在背部彼此癒合。

       (2)腹部的邊緣有一對類似指突的構造。

習    性:除大晦螢己確定為日、夜兩行性外,其餘種類均為夜行性,夜間會發出明顯的閃爍光。

幼    蟲:均為陸生,體背除末節之外的每節後緣都有一對小棘。食性多樣,除了捕食小型蝸牛以外,亦會捕食小型蚯蚓及其他小型昆蟲。終齡幼蟲化蛹前,有築土繭行為。

以上資料參照 ( 陳燦榮、鄭明倫(2016)。熠熠洄瀾。花蓮縣:林務局花蓮林管處)

大晦螢(日、夜行性)

舊  名:大端黑

發 生 期:3月~6月。

體  長:10~15mm。為端黑型螢火蟲中,體型最大的種類。

特  徵:前胸背板及翅鞘均為橙黃色,翅末端為黑色。腹部除發光器外,均為橙黃色無明顯黑褐色斑紋。

幼  蟲:陸生。背部佈滿明顯的棘狀突起。

棲  地:雄蟲喜歡棲息在山路兩旁之最高的植物端頭

分  布:全省1500公尺以下的部份山區道路旁有發現

大晦螢成蟲前胸背板及翅鞘均為橙黃色

大晦螢成蟲翅末端為黑色

大晦螢幼蟲

中華晦螢(夜行性)

舊  名:端黑

別  名:節腹端螢、小端黑螢

發 生 期:6月~9月。

體  長:7~11mm。

特  徵:前胸背板及翅鞘均為橙黃色,翅末端為黑色。雄蟲腹部在發光器的前一節為黑褐色,雌蟲此黑褐色斑紋不完整。

幼  蟲:黑色,前胸背板前緣具有明顯的大片橘黃色斑紋。

棲  地:雄蟲喜歡棲息在山路兩旁之最高的植物端頭

分  布:全省1500公尺以下的部份山區道路旁有發現

中華晦螢成蟲

成蟲腹面比較圖,左為雄蟲,右為雌蟲

中華晦螢幼蟲

黑翅晦螢(夜行性)

舊  名:黑翅螢、台灣螢

發 生 期:每年3月~6月,以3~4月數量最多。

體  長:7.6~11mm。

特  徵:前胸背板為橘黃色,翅鞘為黑色;腹部除發光器外,雄蟲為黑色,雌蟲為橙黃色但有黑色斑紋。

幼  蟲:陸生。前胸背板前緣兩側有橘黃色斑紋。

棲  地:山區道路兩旁之叢林中、下層

分  布:除恒春半島外,全省1500公尺以下的山區道路旁多可發現

成蟲前胸背皮為橘黃色,翅鞘為黑色

黑翅晦螢雄蟲,有兩節發光器

黑翅晦螢幼蟲

邊褐晦螢(夜行性)

舊  名:邊褐端黑

發 生 期:3月~10月。

體  長:7~11mm。

特  徵:前胸背板及翅鞘均為橙黃色,翅末端為黑色。雄蟲腹部發光器的前兩節的側邊有黑褐色斑紋,是「邊褐」一名之由來。雌蟲只有一節發光器,發光器前兩節的側邊黑褐色斑紋較不明顯。

幼  蟲:陸生。黑色,外型及體色均與黑翅晦螢幼蟲極為相似,無明顯差異。

棲  地:以平原為主,尤其以稻田周圍最多

分  布:高雄以北,300公尺以下的稻田及附近地區偶爾可發現

邊褐晦螢成蟲

邊褐晦螢成蟲展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