汐止的螢火蟲(2)

汐止地區潮溼多雨,多丘陵地形,多樣的植被,孕育了豐富的自然生態。在汐止山區的汐碇路、汐平路、水源路、翠湖步道、姜子寮步道以及大尖山山區皆可發現螢火蟲,除了在螢火蟲發生期可以看到成蟲點點螢光飛舞,在各個季節若是仔細的觀察也可以看到草叢間山澗邊發著螢光的幼蟲。根據崇德國小螢火蟲小組的調查,截至2023年止,在汐止週遭地區已發現16種螢火蟲。

鹿野氏黑脈螢

橙螢

紅胸窗螢

山窗螢

扁螢

赤翅雙櫛角螢

紅弩螢

突胸窗螢

黑翅晦螢

大晦螢(大端黑螢)

紋胸黑翅螢

紅胸黑翅螢

擬紋螢

黃緣螢

黃胸黑翅螢

梭德氏脈翅螢

鹿野氏黑脈螢

  熠螢亞科/黑脈螢屬

別  名:鹿野氏紅翅螢

發   生  期:3月~4月。

體  長:14~17mm。

特  徵:前胸背板為黑色,翅鞘為挑紅色,兩翅交合處有明顯黑色縱向隆脈。

幼  蟲:半水生

棲  地:山澗之周圍

分  布:目前僅在新竹以北地區之300公尺以下的山區有發現

鹿野氏黑脈螢幼蟲

鹿野氏黑脈螢幼捕食小螺

鹿野氏黑脈螢成蟲交尾

 

發   生  期:8月~9 月。

體  長:雄蟲約13~16mm;雌蟲約23~27mm。

特  徵:雄蟲的前胸背板及翅鞘均為橙黃色,為本屬唯一翅鞘為橙黃色的種類,也是「橙螢」名稱的由來。觸角為絲狀,雌蟲無翅。雄蟲發光器兩節,雌蟲發光器為四個點狀;但部份雌蟲個體的發光器發達,呈現明顯的兩節發光器。

幼  蟲:陸生,喜歡在地面活動,各齡期的體色會有些許變化,以蝸牛及蚯蚓為食

棲  地:山路兩旁之叢林周圍

橙螢幼蟲

橙螢雄蟲

橙螢雌蟲

橙螢雌蟲發4點光

紅胸窗 

發   生  期:2月~6月。

體  長:雄蟲約9~12mm;雌蟲約13~15.7mm。

特  徵:雄蟲的前胸背板中央靠近基部有一方形紅紋,其餘部位為黑色;翅鞘為黑色。雌蟲無翅或僅有微小翅芽。雄、雌蟲無明顯發光器,偶爾會發出相當微弱的二點光。

幼  蟲:陸生。體色變異相當大,但在前胸背板前緣兩側各有一道淡黃色斑紋。

棲  地:山路兩旁之叢林內

紅胸窗螢幼蟲

紅胸窗螢蛹

紅胸窗螢雄蟲

紅胸窗螢雌蟲

山窗 

別  名:台灣山窗螢、大窗螢

發   生  期:9月~12月。

體  長:雄蟲約17~22mm;雌蟲約26.5~28.3mm。

特  徵:雄蟲的前胸背板為橙黃色;翅鞘為黑色,外緣有細微黃邊,成蟲腹部有黑色斑紋。雌蟲為短翅鞘,腹部為橘黃或黃褐色。

幼  蟲:陸生。本種外形極類似大陸窗螢的幼蟲,但各體節末端較後者尖銳;尾節形狀接近三角形。

棲  地:山路兩旁之叢林

山窗螢幼蟲

山窗螢雄蟲

山窗螢雌蟲

山窗螢交尾

 

發   生  期:12月~翌年1 月。

體  長:雄蟲約13~16mm;雌蟲約20~32mm。

特  徵:雄蟲前胸背板為黑褐色,外緣較淺,翅末端為黑色。雄蟲有完整翅,雌蟲無翅。雄、雌蟲發光現象均為二點光。

幼  蟲:黑色,外形略似東方水蠊。喜歡在地面活動。

棲  地:山路兩旁之叢林內

扁螢幼蟲

扁螢雄蟲

扁螢雌蟲

扁螢抱卵

赤翅雙櫛角螢

發   生  期:3月~5月。

體  長:8~10mm。

特  徵:前胸背板及翅鞘均為橘紅色,翅鞘略帶絨毛光澤。雄蟲觸角的叉枝較雌蟲長。雌、雄蟲均會發二個狀光。

幼  蟲:黑色,前胸背板前緣具有明顯的大片橘黃色斑紋。

棲  地:山路兩旁之叢林周圍 

分  布:全省1000公尺以下的山區有發現

赤翅雙櫛角螢

赤翅雙櫛角螢腹面

紅弩螢

發   生  期:3月~4月。

體  長:7~9mm。

特  徵:頭部為紅或紅褐色。前胸背板、小楯片及翅鞘為黃褐或紅色間,一致性的變異。常見的個體為紅色。

幼  蟲:不詳

棲  地:山路兩旁之叢林周圍

分  布:全省1500公尺以下的山區均有發現

紅弩螢

紅弩螢腹面

突胸窗螢雄蟲

發   生  期:可能為5月~6月。

體  長:雄蟲約19~21mm;雌蟲約21mm。 

特  徵:雄蟲的前胸背板為紅色,外緣黑色,前緣明顯突出,翅鞘為色。雌蟲無翅,雌、雄均有明顯兩點發光器

幼  蟲:陸生。外形與山窗螢幼蟲略似,但是較為細長,尤其前胸背板更為明顯。

棲  地:山路兩旁之叢林周圍

分  布:全省800~2300公尺之間的山區可發現

突胸窗螢雄蟲

突胸窗螢幼蟲

繼續認識汐止地區的螢火蟲,請按我 [ 汐止的螢火蟲(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