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螢屬

螢屬簡介

分    類:本屬因為前胸背板的前端有兩個明顯的透明區域,頭部伸長時這兩個小區恰巧在複眼上方,如同開了天窗,因此稱為「窗螢」。窗螢屬是典型的螢亞科類群,雄蟲的外觀如蟑螂,而雌蟲都是具有短翅或僅剩翅鞘遺跡、為無法飛行的形態。本族群分為「夜行性」和「日行性」兩大類。

成蟲主要特徵:(1) 為中到大型螢火蟲,觸角呈鋸齒狀

       (2)前胸背板呈半橢圓形,頭部可以完全隱藏在前胸背板下,前緣有二個明顯透明窗點

       (3)雄蟲有完整翅鞘和後翅;雌蟲則退化為短翅鞘或僅有芽狀遺跡。雌蟲體長往往較雄蟲為長。

       (4)夜行性的種類,雄蟲複眼明顯較雌蟲為大。

       (5)夜行性雄蟲發光器位於末兩節,呈橫條狀。雌蟲發光器則呈2~3對點狀。日行性者的發光器位於末節兩側,呈點狀。

習    性:夜行性種類的雄蟲能發出兩排明亮的持續光,雌蟲的發光則多半是四點或六點光;日行性種類不論、雄蟲均發兩點光。日行性的雄蟲出現於春季到夏初,有時可見於花上吸食花蜜,求偶主要依靠性費洛蒙;夜行性者則依賴光信號和性費洛蒙。

幼    蟲:均為陸生,以蝸牛為主要食物。許多種類的幼蟲會爬到樹上找尋獵物。化蛹時,不築土或蛹室,僅尋找適當的土縫或落葉下化蛹

以上資料參照 ( 陳燦榮、鄭明倫(2016)。熠熠洄瀾。花蓮縣:林務局花蓮林管處)

大陸窗螢(夜行性)

別  名:臺灣窗螢

發 生 期:3月~10月。

體  長:雄蟲約12~15.7mm;雌蟲約19.1~20mm。

特  徵:雄蟲的前胸背板為橘黃色;翅鞘為色,外緣有明顯黃緣。成蟲胸部腹面為橘黃色;雌蟲為短翅鞘,腹部為橘黃或黑褐色

幼  蟲:陸生

棲  地:為抗旱性較高之種類,一般出現在都巿附近之公園幅地或山邊道路兩旁之草叢周圍。

分  布:全省300公尺以下地區及外島金門均有發現

大陸窗螢雄蟲

大陸窗螢雌蟲

大陸窗螢幼蟲

紅胸窗螢(日行性)

發 生 期:2月~6月。

體  長:雄蟲約9~12mm;雌蟲約13~15.7mm。

特  徵:雄蟲的前胸背板中央靠近基部有一方形紅紋,其餘部位色;翅鞘為色。雌蟲無翅或僅有微小翅芽。雄、雌蟲無明顯發光器,偶爾會發出相當微弱的二點光。

幼  蟲:陸生。體色變異相當大,但在前胸背板前緣兩側各有一道淡黃色斑紋。

棲  地:山路兩旁之叢林

分  布:全省2300公尺以下的山區道路兩旁均有發現

紅胸窗螢雄蟲

紅胸窗螢雌蟲

紅胸窗螢幼蟲

山窗螢(夜行性)

別  名:台灣山窗螢、大窗螢

發 生 期:9月~12月。

體  長:雄蟲約17~22mm;雌蟲約26.5~28.3mm。

特  徵:雄蟲的前胸背板為橙黃色;翅鞘為色,外緣有細微黃邊,成蟲腹部有黑色斑紋。雌蟲為短翅鞘,腹部為橘黃或黃褐色

幼  蟲:陸生。本種外形極類似大陸窗螢的幼蟲,但各體節末端較後者尖銳;尾節形狀接近三角形。

棲  地:山路兩旁之叢林

分  布:全省1500公尺以下的山區均有發現

山窗螢雄蟲

山窗螢雌蟲

山窗螢幼蟲

突胸窗螢(日行性)

發 生 期:可能為5月~6月。

體  長:雄蟲約19~21mm;雌蟲約21mm。

特  徵:雄蟲的前胸背板為紅色,外緣黑色,前緣明顯突出,翅鞘為色。雌蟲無翅,雌、雄均有明顯兩點發光器

幼  蟲:陸生。外形與山窗螢幼蟲略似,但是較為細長,尤其前胸背板更為明顯。

棲  地:山路兩旁之叢林周圍

分  布:全省800~2300公尺之間的山區可發現

突胸窗螢雄蟲


突胸窗螢幼蟲

赤腹窗螢(日行性)

發 生 期:目前僅在4月有紀錄。

體  長:雄蟲約14~16mm;雌蟲約15~17mm。

特  徵:雄蟲的前胸背板為紅色,外緣黑色,翅鞘為色。雌蟲無翅或僅有微小翅芽。雄、雌蟲無明顯發光器,偶爾會發出相當微弱的二點光,但無明顯發光器。

幼  蟲:陸生。幼蟲的外形及體色與紅胸窗螢幼蟲類似,但本種體背紋路較雜亂。

棲  地:山路兩旁之叢林周圍

分  布:全省300公尺以下的山區有發現

赤腹窗螢雄蟲


赤腹窗螢幼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