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翅螢屬

脈翅螢屬簡介

分    類:脈翅螢因為翅鞘上有一條明顯的縱向隆脈,故以此中名稱之

成蟲主要特徵:(1) 觸角絲狀,為小型到中小型的螢火蟲。

       (2)外形和熠螢屬的種類很類似,但翅鞘上有一道縱向隆脈。

       (3)雄蟲有兩節發光器,雌蟲僅一節

       (4)除褐頭脈翅螢外,雄蟲第二節發光器較小,呈橫長橢圓形,位於該節中央而未佔滿整節

習    性:成蟲均為夜行性,除褐頭脈翅螢會發出偏黃色的閃爍光外,其餘種類均發偏綠色的持續光。雌蟲在飛行時多半為持續光,但停棲在地面或葉面時,有時會發閃爍光。雄蟲一般在林下較高的空間飛行

幼    蟲:已知者均為陸生,在地面活動。體表厚實,顏色為乳白色以蝸牛為主要食物

以上資料參照 ( 陳燦榮、鄭明倫(2016)。熠熠洄瀾。花蓮縣:林務局花蓮林管處)

黃脈翅螢(夜行性)

發 生 期:5月~7月有發現。

體  長:6~7mm。

特  徵:前胸背板及翅鞘均為橙黃色,翅末端為黑色。為臺灣已知的脈翅螢屬中,唯一端黑型的種類。

幼  蟲:陸生

棲  地:山路兩旁之叢林周圍

分  布:全省1500公尺以下的山區有發現

黃脈翅螢成蟲



長翅脈翅螢(夜行性)

發 生 期:3月~6月。

體  長:4.0~5.1mm。

特  徵:前胸背板為橙黃色,前翅黑色,且稍微超過腹緣。

幼  蟲:陸生

棲  地:山路兩旁之叢林周圍

分  布:台灣中南部低海拔山區

暫無相片



姬脈翅螢(夜行性)

別  名:粗點脈翅

發 生 期:5月~9月。

體  長:5~6mm。是目前已知脈翅螢中,體型最小的種類。

特  徵:前胸背板為橘黃色,翅鞘為黑色。

幼  蟲:陸生

棲  地:山路兩旁之叢林周圍

分  布:花蓮及中部以南500公尺以下山區有發現

姬脈翅螢成蟲

姬脈翅螢(左)與黃肩脈翅螢(右)


黃肩脈翅螢(夜行性)

發 生 期:5月~11月。

體  長:6~8mm。

特  徵:前胸背板為橘黃色,翅鞘為黑色。

幼  蟲:陸生

棲  地:山路兩旁之叢林周圍

分  布:目前僅在南部及花蓮(含)以南,200公尺以下山區有發現

黃肩脈翅螢成蟲

黃肩脈翅螢成蟲展翅


暗褐脈翅螢(夜行性)

發 生 期:3月~4月。

體  長:4~6.5mm。

特  徵:前胸背板及翅鞘均為黑色。

幼  蟲:不詳

棲  地:山路兩旁之叢林周圍

分  布:花蓮及中部以南500公尺以下山區有發現

暫無相片



紅胸脈翅螢(夜行性)

發 生 期:4月~5月。

體  長:11~12.5mm。是目前已知脈翅螢中,體型最大的種類。

特  徵:前胸背板為桃紅色,翅鞘為黑色。

幼  蟲:不詳

棲  地:山路兩旁之叢林周圍

分  布:只在新竹以北600公尺以下山區有發現

紅胸脈翅螢成蟲

紅胸脈翅螢成蟲


梭德氏脈翅螢(夜行性)

別  名:紹德脈翅

發 生 期:4月~5月。

體  長:5.5~7.5mm。

特  徵:前胸背板為橘黃色,背皮中央具黑色斑紋;翅鞘為黑色。雌蟲腹部末端為乳白色,易讓人誤以為有二節發光器。

幼  蟲:陸生顏色為乳白色以蝸牛為主要食物

棲  地:山路兩旁之叢林周圍

分  布:全省1000公尺以下山區均有發現

梭德氏脈翅螢成蟲

梭德氏脈翅螢雌蟲(左)與雄蟲(右)

梭德氏脈翅螢幼蟲捕食蝸牛

褐胸脈翅螢(夜行性)

發 生 期:4月~7月。

體  長:5~6mm。

特  徵:外形細狹,前胸背板為黃褐色或暗褐色,翅鞘兩側有明顯隆脈特徵。雌蟲腹面相當大,雄蟲腹面為黑色,雌蟲腹面為淡黃色。

幼  蟲:陸生

棲  地:山路兩旁之叢林周圍

分  布:新竹以北低海拔山區均有發現

褐胸脈翅螢雄蟲

雌蟲腹面相當大,為淡黃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