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亂磁化的雲團無法製造恆星,對或錯?

原文參考:ALMA 2017.6.15 新聞

科學家數十年來一向認為,正在形成的恆星周圍磁場極強大且有規律,唯有在距離新生恆星極遠、被強力影響的情形下,磁力線才會扭曲。

藉阿塔卡瑪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陣列望遠鏡(ALMA)觀測,國際天文團隊最新發現,在某新生原恆星附近,有微弱而極度混亂的磁場。該研究結果顯示,磁場對恆星形成的影響複雜,超過早先認知。

研究團隊運用ALMA為這個圍繞著新生原恆星Ser-emb 8的驚人混亂磁場繪製磁力線圖,該新生恆星位在長蛇座恆星形成區,距離約1400光年。研究成果對Ser-emb 8周圍的小尺度磁場,取得靈敏度最高的觀測資料,這項突破對類似我們太陽的低質量恆星如何形成,提供重要見解。

早先由其他天文望遠鏡觀察已證實,圍繞在某些新生原恆星周圍的磁場,會呈現代表有強磁場的經典「沙漏」形狀,磁場源自原恆星附近,向外延伸好幾光年,達周圍分子雲中。

以示意圖描繪早期新生原恆星周圍紊亂的磁場。Credit: NRAO/AUI/NSF; D. Berry | 下載原圖

哈佛史密松天文物理中心(CfA)NRAO Jansky Fellow 研究員Charles L. H. “Chat” Hull表示,「過去大家無從了解,是否所有恆星都在強磁場的控制下形成,但現在使用ALMA,我們找到了答案。我們現在可以研究在恆星形成雲氣中的磁場,從最大尺度一直到原恆星本身這麼小。這很令人興奮,因為這意味著恆星可能誕生條件其實更寬鬆,一改過去的認知。」

由於塵埃顆粒發射的光偏振後會自行和磁場對齊,透過ALMA取得資料,加以繪圖,得以研究恆星形成團塊裡小尺度磁場。

圖中紋路顯示了ALMA測量到位於原恆星Ser-emb 8周圍區域的磁場方向。灰色部分是塵埃在毫米波段發出的光。Credit: ALMA (ESO/NAOJ/NRAO); P. Mocz, C. Hull, CfA | 下載原圖

將觀測的磁場結構與超級電腦對多種不同尺度模擬所得結果進行比較,天文學家取得對磁化的恆星形成最初階段獲得了重要見解。其模擬的尺度範圍從近到遠,包括距原恆星140個天文單位的近距離(相當於太陽與冥王星之間距離的4倍左右),以及17光年以外的遠距離,這部分的分析是由論文共同作者Philip Mocz和Blakesley Burkhart共同完成,兩位都來自CfA。

Philip Mocz表示,該團隊相信以Ser-emb 8 一案來說,他們已經取得在原恆星周圍的原始磁場情形,稍後在恆星噴流物質的影響下,在分子雲地區所測量到的磁場,有些細微特徵可能會被抹去。

Hull總結認為:「本團隊的觀察結果顯示,磁場於恆星形成之重要性,可說每個恆星都不盡相同。這個原恆星個案似乎是形成在紊流造成的弱磁場環境中,而先前的觀測顯示有些原恆星很明確是在強磁化環境中形成的。未來的研究將讓我們了解各種不同情況是否有哪一種較為普遍。」

研究論文篇名 “Unveiling the Role of the Magnetic Field at the Smallest Scales of Star Formation”, by C. Hull et al. 已於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 發表,清華大學教授賴詩萍是共同作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