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育與衛生保健
1.增強師生體適能活動。
1-1 定期配合教育部辦理學生體適能檢測。
1-2 落實體育教學提升並透過教師專業對話,探究體育活動及教學的共同發展。
2.辦理各項體育活動。
2-3 落實學校體育特色課程。落實一校一體育運動(鄉ㄧ校ㄧ民俗),訂定各年級能力指標,全面推展體能活動(學生每學期定期舉辦本位體能檢測),並於進行檢核後由學校給予認證。
2-4 辦理學生游泳課程。
2-5 辦理學年期末相關體育活動。
3.重視師生健康的服務與保健。
3-1 規劃完善傷病處理辦法及流程,並宣導週知。
3-2 參與健康促進學校計畫,訂定相關工作計畫,推動各項議題實施。
3-3 實施師生及志工健檢活動,並追蹤結果矯治。
3-4 辦理教職員工暨高年級學生心肺復甦術研習以達到教職員工100-103%領有CPR證照的目標。
3-5 積極推動健康議題如口腔衛生保健、視力保健、健康體位、菸害防治等融入課程教學,並適時辦理相關研習活動,以增進教師知能。
3-6 定期辦理高年級青春期心理及生理衛教宣導,使得高年級學童得以提早適應青春期身心方面的改變。
3-7 擬定書包減重宣導計畫,每學期辦理宣導活動,並定期檢核實施成效。
4.注重飲食衛生及營養教育。
4-1 擬定午餐衛生工作要點,並落實午餐營養教育,提供本校學生及教職員工衛生、營養、安全的午餐。
4-2 推動健康輕食蔬果計畫,並於每週三實施素食餐。
4-3 配合健康促進學校計畫議題的推展及「腰動動」計畫,落實營養教育宣導,期使學生能維持健康體態。
4-4 每學期初全校學童測量視力體重,建議體位異常學童參加樂活減重班。
4-5 每月公告各家廠商菜單及食材檢驗結果,為學童飲食衛生品管把關。
4-6 擬定午餐食物中毒危機處理機制,以便做最適宜之處置。
4-7 每學期末辦理教師及學生午餐滿意度調查,並據以為各項措施改進之依據。
5.落實環境教育。
5-1 符合環境教育法的實施,擬定年度學校環境教育計畫。
5-2 辦理各項資源回收,期使學童能養成愛惜資源並身體力行回收行動。
5-3 每學期辦理二手制服及課本回收,使資源得以再利用。
5-4 加強學生認識校園植物及愛護植物之情操。
5-5 實施在地化教學,認識美好家園。
5-6 配合親職教育日進行環境教育宣導,使環境教育能擴及家庭教育。
5-7 定期舉辦教師鄉土生態研習,增進教師對環境教育的知能及素養。
5-9 定期進行校園全面大掃除,維持校園環境整潔。
5-10 每學期辦理節能宣導,增進學童節能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