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七股區龍山國小健康促進學校計畫書
一、 計畫標題:臺南市七股區龍山國民小學102學年度學校健康促進實施計畫二、 計畫依據:臺南市政府教育局102年12月4日南市學輔科第45559號公告。
三、 計畫摘要:
本計畫依據WHO健康促進學校的概念,依據學校教職員工生暨社區家長現行問題分析與健康需求評估,本年度推動重點為研擬整體學校衛生政策,以「菸害防制」、「檳榔防制」、「健康體位」、「口腔衛生」、「視力保健」、「全民健保」、「性教育(含愛滋病防治)」 等七項為必選議題;「正確用藥教育」為本市議題;以「安全教育與急救」為自選議題。本計劃的實施將運用健康教育大單元教學與活動介入同時並行的方式,並透 過教師、學生、家長、社區人士共同對話、參與及執行的模式,群策群力合作,推動各議題教育,增進教職員工生與社區家長,對於各議題的健康覺察、知識、態 度、價值觀、生活技能與行動能力,以期達到以健康促進學校為永續經營的目標,並經營一個健康的校園與社區,共創美好的未來。
本校100學年度執行健促學校計劃以來,學生矯正後視力不良率自100學年度的1.3%降至102學年度的0% (見表3),學生齲齒率自一年級的90%及60%,至四年級的矯治成功率亦有明顯上升(見表4),在健康體位方面,102學年度體重稍重及過重比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可見本校在健康體位方面需持續在努力(見表5)。
四、 背景說明:
民國49年成立為七股國小龍山分校,民國50年奉准獨立為七股鄉龍山國小。創校五十三年,校園面積約1.9公頃。居民多以從事農、漁業為主,學生數曾達三、四百人,而今由於農業生產與漁業養殖收入偏低,又無法引進工、商、服務等業,缺乏就業機會,年輕人遠走他鄉,學齡兒童遽減,現僅有學生60人,為一所迷你學校,因此學校發展以永續經營及再造為主,在目前人文發展條件豐富現況下力求精緻化,以平衡城鄉差距,栽培每一株幼苗,務使株株茁壯,健康快樂。
(一) 學校背景分析:台南市七股區龍山里是典型之漁村社會,本校是村落中唯一一所學校,因此自史以來即賦有社區教化之義務。本校編制為6班,教職員工僅13人,因此在整個學校的人力資源分配上,較為不足;學區家長大部分屬於農、漁階層,社經地位較低落。
(二) 學生家庭社經分析:因學區家長大部分屬於農、漁階層,社經地位較低落,雖經過二年來不斷的推廣,仍需持續灌輸健康生活型態的相關知識;再加上近年來社會變遷快速,年輕人口外移,家庭結構改變,本校單親、隔代教養學童比例高達38.98%;再則,因漁村型態因素,使得新移入女性增加,造成新台灣之子在學校之比率高達27.11﹪,且在未來幾年,人數有向上快速攀升的趨勢,這些學童生活、學習、健康等身心靈的適應狀況都值得關切。
(三) 學校教職員分析:本校教師因均非體育科系畢業,健康教育教學專業知能亟需補強,因此舉辦相關的研習進修,以提升教師有效教學的專業知能,是本校學校衛生暨健康促進學校重點工作。
(四) 健康促進學校之需求與計畫特色:有鑒於學校健康問題,漸趨多元與複雜,實有必要整合學校與社區的組織人力與資源,發展多元層 面、多元策略、多元評價的整合型健康促進計畫,其工作內容涵蓋組織訓練、健康服務、健康教育、健康環境、學校餐飲衛生、教職員工健康促進及健康心理等層 面,期望發展周全健康促進計畫以增進全校教職員工生的全人健康。
(五) SWOT分析:
1.學校部份:
2.學生社區部份:
自選議題:安全教育與急救
現況分析:
本校臨近海邊及觀光景點,觀光人潮所帶來之車輛及水域活動頻繁,常有交通意外事故及水域安全事項,安全教育之加強更顯重要,因此如何將安全教育與急救融入學生生活中,讓學生具有危機意識,並防範於未然,為學校目前應加強之教學目標。
必選議題:菸害防制、檳榔防制、健康體位、口腔衛生、視力保健、全民健保、性教育(含愛滋病防治)及正確用藥教育
現況分析:
根據本校國小一、四年級學生健康檢查結果統計結果發現,臺灣一、四年級學生前十大的健康問題依序為齲齒、視力不良、肥胖、蟯蟲、隱睪、尿液異常、生長遲緩、疝氣、聽力障礙。可見齲齒、視力不良與肥胖是目前校園前三大亟待關注的學童健康問題;雖然全校學生無人吸菸,然而98年1月新菸害防治法上路,校園全面戒菸,必須再加強宣導與推廣。
全民健保、性教育及正確用藥等問題皆導因於生活型態與不良之行為習慣,欲改善這些行為,除了透過學校衛生與健康促進活動的社區與親職推廣,喚起家長的重視之外,更有賴學校教育,將健康認知與行為融入日常生活技能當中,成為生活技能的一部份。
本校家長由於職業的關係,嚼檳榔及抽菸的比例較多,使檳榔與香菸對於學生的不良影響,有日增的趨勢。以本校101學年針對中高年級進行的一項「嚼檳榔」行為調查,顯示有100%的學生知道咀嚼檳榔會導致口腔癌,但家庭中有人咀嚼檳榔的比率佔30%。再以本校101學年針對全校進行的一項「抽香菸」行為調查,顯示有90%的學生知道抽菸會導致鼻咽癌,但家庭中有人抽菸的比率佔70%。因此如何從國小開始讓學生了解嚼檳榔及抽菸對身體的危害,並學習如何拒絕第一次的誘惑,是學校健促工作重點。希望將此知識藉由學生的參與推展至家庭中,共同推動,將拒檳家庭行為與理念落實於生活中。
1. 本校100學年度學生學生裸視視力不良率已下降10%,可見家庭及學校均努力改變現況,矯正後視力不良比率也下降到0%,學生視力複檢率也提高,可見家長相當重視學童的視力保健。
表3 龍山國小100~102學年度學生視力不良暨視力複檢率統計表
2.99~101學年度國小學生齲齒率,國小一、四年級均高居不下,應從加強複檢率與矯治率著手,並從家庭及學校端宣導加強學童口腔衛生習慣。
表4. 龍山國小99~101學年度學生齲齒暨複檢率統計表
3.100學年度學生體位適中達比率達65.71%,體位過輕比率達11.1%,體位過重比率達11.1%,體位超重比率達11.1%;101學年度學生體位超重有上升趨勢;102學年度學生體位適中達比率達49.2%,體位過輕比率達10.2%,體位過重比率達20.3%,體位超重比率達20.3%,學生體位過重及肥胖比例由原本的22.2%飆高到40.6%,速度上升驚人,可見本校在健康體位的推動方面仍有努力的空間。
表5. 龍山國小98~100學年度學生體位BMI人數統計表
五、 計畫內容
(一) 計畫目的
1. 從小養成健康的觀念與知識,形成預防性的健康行為。
2. 從小培養正確之衛生知識,養成良好之健康行為,以減少日後疾病及健康問題之發生。
3. 建立拒檳的意識,使學生遠離誘惑,並能將知正確觀念影響家人。
4. 學校的課程中能加入菸害、健康體位、口腔衛生與視力保健有關之創意內容。
5. 利用彈性課程時間推動全校性的主題活動。
6. 融入性別平等及性侵害防治教育進行各項宣導活動,建立正確性教育觀念。
7. 建立安全教育觀念,具備簡易急救方法,了解求救管道。
8. 訂定合理且具教育意義之管理辦法,以建構校園安全環境與校園人性氛圍的關注。
9. 建立永續經營、自主規劃之健康促進組織與團隊。
10. 運用具體有效的方法營造有益學習的健康環境。
11. 以校園服務(如志工團體、健康檢查)方式推動菸害與檳榔防制、健康體位、口腔衛生、視力保健、全民健保、性教育(含愛滋病防治)、正確用藥與防制學生藥物濫用及安全教育與急救等議題。
12. 結合社區力量擴大拒檳無菸、健康體位、口腔衛生、視力保健、性教育(含愛滋病防治)、正確用藥與防制學生藥物濫用及安全教育與急救的範圍與意識。
(二) 教學策略:
1. 教學原則:
(1) 定時教學:配合兒童朝會、第二節下課時間及健康與體育課程時間內施教。
(2) 協同教學:採取單元教學活動方式進行之。
2. 配合其他六大學習領域課程及課外活動教學。
(三) 實施方法與策略:
六、 人力配置:計畫之主要人力為學校健康促進委員會及工作團隊之成員,計15名。
各成員之職稱及工作項目,見下表:
七、 預定進度(以甘梯圖表示):教學執行內容及進度
八、 評價方法:配合計畫執行來進行過程評量,並於計畫執行前後收集前後測資料,以評估計畫成效,茲說明如下:
(一) 過程評量:
1. 每學期召開學校衛生委員會,檢討各議題的得失,並完成會議記錄作為改進依據。
2. 經由老師、學生檢討相關問題,提供學校改進建議。
3. 依據學校需求評估與SWOT分析,診斷校內各議題的問題。
4. 建置健康促進學校主題網,並與縣健促網連結,方便檢核與經驗觀摩分享。
(二) 成效評量:
1. 開發健康促進學校教學模式,為了評價課程推動成效,在計畫實施前,對三年級以上學生進行前測,學期末進行後測,學年結束再進行後後測。教學內容包括14項生活技能、拒絕技巧、菸檳防制,描述計畫執行前後的學生對於拒檳無菸的健康覺察、知識、態度、價值觀、生活技能、行動能力的具體變化,如進行量性問卷的前後測,亦可進行質性訪談,蒐集質性資料以評估計畫成效。
2. 對全校學生與老師作健康飲食營養概念問卷,並且進行量性問卷的前後測,亦可進行質性訪談,蒐集質性資料以評估計畫成效。
3. 配合親子活動,辦理活動成果展示(學習單、戲劇腳本、相關軟硬體設施改善、或成立之規範組織)、並於校刊刊登活動照片、心得(從活動中得到的看法與感受)……等。
(三) 結果評價
1. 學生對無菸及拒絕檳榔正確認知率達100﹪以上。
2. 結合社區資源及家長會,共同營造無菸、拒檳之學校環境。
3. 能清楚認識健康飲食的概念達90﹪以上,學生均衡飲食習慣,能將含糖飲料的用減低到每週2次以下。
4. 養成每天運動習慣的人數比例達60﹪以上,體位在全國標準值的人數能增加至70﹪以上。
5. 落實學生健康檢查及管理制度,視力不良與齲齒矯治率能提升至85%。
6. 教職員工生可做到午餐餐後潔牙運動,執行率達100﹪。
7. 營造無菸校園、拒絕二手菸、拒絕檳榔,擁有乾淨清新健康快樂的學習環境。
九、 預期效益
(一) 家長嚼檳榔率由38.9%降至35%。
(二) 學生體位肥胖比率及體位過輕比率降至10%以下。
(三) 學生裸視視力不良率降至10%以下。
(四) 一、四年級學生齲齒率84%降至50%以下。
(五) 凝聚學校健康促進的共識及建立健康校園的願景:全校教職員工生及家長都能深刻感受到學校重視健康的目標。健康促進學校能實踐民主化、參與式及透明化的學校管理策略。
(六) 營造一個生理與心理安適的學校環境以促進健康:提供易適應且安全的校園建築、設施,使學生容易於學校環境中適應並與教師的互動良好。
(七) 教職員工生共同參與,並且發展其為健康行為能力,落實於日常生活中。
(八)結合社區資源與地方社區,建立合作網絡及夥伴關係,成立愛心商店,拒賣菸、酒、檳榔等危害學童之物品。
(九) 結合社區資源及家長會共同營造無菸拒檳之校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