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K12學苑

K12第27期 - 【國小語文多文本分組合作學習案例教學實務】

1.開課緣起

一、教師應充實閱讀、寫作教學之知能

閱讀是一切知識的基礎;然而台灣2000年以來年參加國際閱讀評比,閱讀成績皆不如預期。台灣PISA檢討報告指出:教育現場的教學者「教師」未改變其教學策略之際,面對著強調思考、推測、邏輯能力的閱讀評量檢測,學生自然無法應答。洪蘭教授指出:「閱讀只是習慣,人類文字的發明僅數千年,尚未轉化為基因本能,所以孩子看到書,仍須大人指導閱讀。」指導學生如何閱讀則正是教師責無旁貸的專業知能。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豐富文章的靈魂。寫作需要大量的素材與構思,其靈感的來源需要以廣泛閱讀為基礎。作文是「活化」的知識運用,內心思維感知的轉化顯影,個人經驗反思的意義書寫,是以書面語言表達思想感情的產物,更是反映語文能力的窗口。假若孩子生活體驗不夠豐富多元,就需輔以「閱讀」來豐富所聞,再以基本功訓練書寫能力。簡而言之,「閱讀」是寫作的基礎,而「寫作」為閱讀與生活的綜合展現,兩者相輔相成。

二、建立教師網路學習社群,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數位學習平台提供自由時間參與觀摩、討論、即時回饋等機制,能符合擴大參與層面及深度討論,有利提升教師閱讀教學能力及教學省思。然而,教師的工作環境普遍具有封閉性,且一般的進修管道也較偏重理論的研討,缺乏教師們的實務分享與討論;以「教師網路學習社群」應用於教師進修活動的構想,來解決目前教師進修所面臨的困境,可提供教師們更多元、有彈性的學習方式,以落實教師專業成長與實踐終身教育。

三、案例觀摩促進教師間知識分享與創新,提昇教師教學信念

觀摩優質教學演示能使教師更明瞭理論與實務的對應關係,提供教師閱讀策略融入寫作教學之參考。美國學界就網路上的專業發展做過一些實徵性的研究,這些研究指出,網路學習特別值得一提的成果是它提升了教師的自信,因為他們自己的實務知識對其他教師具有價值,而他們自己也願意在自己的課堂上實驗別的同事的點子。所以,本期課程希望藉閱讀教學案例觀摩促進教師間知識分享與創新。

2.學習目標

以資訊融入語文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演示,供教師成員觀摩、輔以線上議題討論互動、教學經驗與實作分享,培養閱讀種子教師,形塑教師閱讀學習社群與專業成長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