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 名:Morus alba Linn.
科 別:桑科
‧別名:白桑、家桑、桑材仔、蠶仔葉樹、桑葉、冬桑葉、蠶桑、蠶仔樹、鹽桑仔、娘仔桑、蠶仔桑。
‧原產地:中國大陸、台灣、琉球。
‧分布: 遍生中低海拔山地及平原,被廣種為養蠶用食料及採果用桑樹。
‧葉:葉子有闊卵形及掌狀裂葉形兩種,單葉互生,葉緣有銳鋸齒狀落葉大灌木或小喬木,葉卵形有銳鋸齒,是蠺寶寶最佳食物。
‧花:初春新葉與花同時綻放,雌雄異株。雄花下垂,為綠色葇夷花序,雌花為頭狀花序,花柱長而有毛。多花聚合果 3 月底至 4 月成熟時先由綠轉紅再變紫黑色。花序穗狀腋生,花后形成肉質聚花果,即桑椹。
‧果實:每一個果實都由許多雌花發育聚合而成,橢圓球形,長約 2 公分,每年 4~5 月成熟。 雌雄異株,只有雌株會結果實。果實為多花聚合果,成熟時呈紫黑色,稱為「桑椹」,含維他命 A、C,可生吃或製成果醬及蜜餞。其果實通稱為桑椹,也稱為桑實、黑椹或桑棗,其果形呈橢圓形、長橢圓型或長條型等。
‧特性:桑樹的果實為多花果,成熟時紫紅色,汁多而甜,常見鳥類取食。嫩葉細切後燙熟,加調味料食用或和在麵粉漿內油炸,味佳。成熟果實可生食或製成果醬果汁等。枝葉煮水喝,具解暑清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