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參考彙整來源:〈我的孩子網路成癮了嗎?!─給父母的幾個建議〉中崙諮商所
〈一機在手,我們都成了虛度光陰的專家…談新時代家家戶戶的難題:「網路成癮」〉馬大元醫師
〈青少年的網路成癮〜父母如何預防與因應〉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助理教授 林旻沛
「你每天都在打電玩,不用功唸書,以後完蛋了啦!」
「你看看新聞,那個犯罪的人也每天玩電玩,你再玩下去到時候跟他一樣!」
「我孩子每天都一直上網,叫他不要用也不聽,他是不是網路成癮了?我要怎麼辦?」
「我也是為了孩子好,才把網路切斷,他一直生氣,現在都不跟我說話了,怎麼辦?」
這些對話是否對您來說不陌生呢?許多家長擔心孩子過度使用網路,但有時家長對孩子使用網路過度的焦慮,也會帶來自己和孩子情緒上太大的負擔,或常因責罵孩子、完全不讓孩子使用網路(斷線或是拔掉插頭等)而使家庭氣氛及親子關係不佳,甚而因為給孩子貼上不恰當的標籤,影響孩子對自己的看法及自信。常使用網路,並不代表就是網路成癮,就算網路成癮,也不見得就表示孩子永遠完蛋或是一定會犯罪。接下來,我們來看看,究竟什麼是網路成癮?
怎樣算是成癮?
無法停下:不自主地又會拿起手機來滑。
耐受性:越來越無法滿足,需要更多的時間上網。
戒斷症狀:無法上網時,出現焦慮、憂鬱、甚至暴力或自殺威脅。
負面效應:身心出現不好的影響,如人際孤立、健康受損、放棄其他活動或失學、失業。
網路成癮有哪些危害?
腦功能退化:連續打電動可能造成前額葉功能下降,前額葉功能是判斷是非及自律的關鍵。
心理狀態改變:網路與真實世界存在巨大鴻溝,一旦習慣網路邏輯,將難再回到原本的人生。
情緒障礙:長期網路成癮也會引發低自尊、憂鬱、焦慮等情緒困擾。
其他傷害:如睡眠失調、眼睛與關節病變、課業以及工作能力下降等。
家長如何預防與因應
一、 用溫和的態度關心及討論,避免責罵或衝突
請您先冷靜下來,用溫和的態度,坐下來和孩子聊聊天、理性地溝通,因為如果您只是生氣地責罵孩子,孩子可能因害怕或覺得不被瞭解,反而關閉了和您溝通的管道,後續就更難對孩子進行協助了,孩子過度使用網路的背後,可能有其它的壓力或原因,讓孩子認為自己目前只能用沈迷網路才能抒解那些壓力,試著去關心和瞭解孩子,行為管控要有原則和一致性,即在網路使用時間上,一開始就有好的規則與規範,千萬不能等孩子成癮於網路,才要開始管制上網時間,這時已來不及;另須搭配平時就能給予孩子溫暖和支持,這樣的管教才會有效果。
二、 上網時間與空間管理
人在從事快樂的事情時,時間感會有所扭曲(做快樂的事時時間感覺會變短),且長時間上網會降低自身自制的力,據此請不要將電腦放在少年的房間,而是能夠將電腦放在客廳,或是家中的公共空間,讓家長或家人能夠調控少年上網的時間、了解少年上網的內容。控制上網時間的部分,建議下載上網時間提醒計時器,分別於時限前二十分鐘、十分鐘、五分鐘各提醒一次;進一步地,養成孩子在時間到時,自行離線關機的習慣;部分網路公司,可限定一天中可上網時段或總時數有多久,且超過時間電腦也無法連線,因此家長可不用擔心少年會整天沉迷於網路。
三、 制定上網公約
上網公約內容包含學期中「周一到周五」、「周六與周日」,以及寒暑假每日固定上網時間,需特別管控的網路使用類型,主要以「線上遊戲/網路遊戲」與「網路人際關係(如IG、Line)」為主。具體做法為:家長請少年上網搜尋國中/高中生平均上網時間為何?可減少因世代差異而有抗議,以此平均時數為家中上網上限,家長可與少年一起搜尋資料、進行討論,建立可接受之上網時段與各類型網路使用的總時間。
四、 上網時數搭配相當比例運動時間
由於長時間上網,會導致腦部掌管自制力的前額葉功能低下,且上網會產生大腦內快樂的多巴胺,進而只依賴上網來獲取快樂;而運動剛好可以活化腦部掌管自制力的前額葉功能,且運動時大腦會自行分泌類似快樂的多巴胺、也就是腦內啡,因此在上網前或上網後搭配一定比例的運動時間,將可有效預防少年網路成癮;建議能夠全家人一起運動,還可增進親子間情感,且上網時間與運動時間比例為2:1較合宜。
五、 協助孩子開發新活動,讓網路使用成為孩子生活中眾多選項,而非唯一選項
嚴格限制及防堵孩子上網容易造成親子間的衝突,孩子也可能因此跑去朋友家或外面上網,讓父母更不放心,有時候,孩子只是不知道還能做什麼,覺得無聊而一直上網,建議父母協助孩子多尋找幾項能發揮潛能、宣洩精力體力的管道(例如運動、學才藝、參加社團活動等),讓孩子除了網路世界外,發現自己也能在其它的活動上抒解壓力、獲得成就感、交到好朋友,表現自我。如果能讓使用網路成為孩子喜歡的活動之一,而非唯一時,就可慢慢改善網路成癮的問題。
六、不給孩子貼負面標籤,給孩子時間,耐心等待、陪伴、正向引導
當您覺得能做的都做了,但孩子還是一樣過度使用網路時,感到挫折和沮喪是正常的,但也請您不要因自己的情緒而給孩子貼負面標籤或增加孩子過度的情緒負擔(例如:你再上網以後就沒救了、你只會玩電動,其它都不會,真是太糟糕了、你不覺得對不起父母嗎?…),以免正處於自我認同發展的青春期孩子產生低自尊自信,或因罪惡、挫折及無望感造成情緒困擾,讓上網的負面影響更擴大,從另一個正向的角度去思考,如果孩子目前真的只願意玩網路遊戲,我們也可以和他討論他喜歡的遊戲,甚至陪他一起玩,從和他一起討論遊戲,這時或許孩子會比較願意和您聊聊,能有互動機會,就有機會帶領孩子去學習及發現孩子的優勢能力(例如從遊戲中討論和其它玩家的人際互動技巧、培養誠信、領導力或團隊合作能力、從裝備及點數的購買討論金錢的控管觀念…等等),都是此階段我們能做的正向,又能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事。
七、不讓自己孤單面對,尋求專業人員協助
當您發現您自己的焦慮及擔心,已讓自己無法負荷,或是無法和孩子溝通,不知如何協助孩子時,請試著尋求專業醫療、輔導系統的協助,由專業人員協助您調適面對孩子過度使用網路的焦慮情緒,並協助您的孩子去瞭解及處理網路上癮背後的問題。
-----------------------------------------------------------------------------------------------------------------------------------------------------------
※ 長時間使用網路,並不代表就有網路成癮,要到達成癮程度,可參考以下美國匹茲堡大學網路成癮症檢測標準:
※ 您可以和孩子一同作以下的題目或和孩子一起討論
1. 我全心專注於網際網路上的活動,在下線後仍會持續想著上網時的情形。
(例如,您可以問孩子:你會不會在下線後還一直回想剛才在用網路時的情況?例如一直回想打怪
的事或IG上的互動訊息?)
2. 我需要花愈來愈多的時間使用網路,才能得到滿足。
(例如,您可以問孩子:你會不會常覺得上網時間不夠,要愈來愈多才會覺得滿意或愉快呢?)
3. 我曾經不只一次努力地想控制自己停止使用網路,但並沒有成功。
(例如,您可以問孩子:你會試著不上網,但卻一直沒辦法做到嗎?)
4. 當我減少或是想停止使用網路時,我會覺得沮喪、心情低落、脾氣容易暴躁。
(例如,您可以問孩子:如果你減少或別人不讓你用網路時,會覺得容易生氣、心情不好嗎?)
5. 我花在網路上的時間,比我原先計畫的還要長。
(例如,您可以問孩子:你上網的時間都會比你原本預定或想像中多嗎?)
6. 我會為了上網,寧願冒重要的人際關係、工作、教育或工作機會損失的危險。
(例如,您可以問孩子:你會因為上網,就拒絕朋友找你出去玩,或是不想上學嗎?)
7. 我曾經為了隱瞞我使用網路的程度,而向家人、朋友或他人說謊。
(例如,您可以問孩子:你會因為怕被爸媽、老師知道你上網時間很長,而說你沒上網,或是只玩 一下嗎?)
8. 我上網是為了逃避問題或抒解一些情緒或感覺(如無助、罪惡感、焦慮或沮喪)。
(例如,您可以問孩子:你會常常因為不想寫功課或是因為心情不好而上網嗎?)
若孩子在以上八項問題中,有五項回答為「是」,表示可能符合網路成癮情形,家長對於孩子使用網路的狀況要加以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