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遊之門

何為角色扮演遊戲

心生此問,便入此門。入門第一問,何為角色扮演遊戲?

角色扮演是以想像代入他人觀點与境況,後依設定的方式表現反応、行為及談話。而遊戲是種複合性娯楽媒介,通常具有目標与挑戦,参与者在特定環境中遵循特定規則行動,努力達成目標或克服挑戦。

角色扮演遊戲便是種在虚構世界中,根據情境与角色的設定做出行為与決策,遵循規則機制決定行動結果,克服障礙与挑戦,共同編織故事,体験獨特的氛圍与楽趣的娯楽活動。

源流与派生

角色扮演遊戲的発展歴史起源自於微縮戦棋,後来逐漸演変成專注於単一角色的獨特遊戲。在最早商業出版的龍与地下城遊戲之後,角色扮演遊戲産業迅速崛起,市場上也誕生各種風格類型的遊戲規則与設定。現今的角色扮演遊戲已成一個遊戲大分類,派生許多含有角色扮演元素的分支,其運作細節各有差異。

傳統敘事的遊戲是玩家面對面圍坐談話,通常由一個人擔任遊戲主持人,遊戲中玩家以敘事的方式宣告行動,描述其角色所做的事、所説的話,而主持人敘述遊戲世界中的結果或反応。而現代能利用網路環境,無須圍坐相同空間,亦能利用語音与文字敘事。

実境扮演的遊戲通常需要較大的空間場地,玩家在場地中自由行動与互動,這類遊戲不一定有主持人在場,玩家處理互動可依靠抽象共識或是実際行動,像是戦鬥可能以簡単猜拳處理,也可能実際使用安全兵器對打。這類遊戲与其他類型相比,更加重視玩家裝扮及演出,會高度要求裝扮与行為符合設定与背景主題。

這類遊戲似小説接龍,多以文字写作進行,所有玩家都有相等敘事権力来決定事情的発展,玩家控制一個或数個角色,控制角色的玩家對該角色的任何重大影響有最終決定権。這類遊戲也有衍生出由一名或多名玩家具有較高敘事権力来負責遊戲世界的結果与影響。

這類遊戲多是含有角色扮演元素的解謎或推理遊戲,玩家通過對線索的討論,找出藏於其中的兇手与真相。毎個玩家都扮演一個角色,且角色僅能依照劇本或限制性規則進行互動。通常無需主持人或繁雜規則来解決角色行動的結果。

即興表演通常是用来練習戲劇演出,但也発展成某種娯楽形式。多数即興表演並不具備遊戲元素,但有些則具有角色扮演遊戲相似形式。

圖版遊戲与戦棋遊戲本就是角色扮演遊戲近親,因此部分遊戲使用角色扮演的標籤,亦含有角色扮演的元素,但不一定分類在角色扮演遊戲,怎麼分類往往取決於觀點和交流的對象。

電子遊戲有許多角色扮演類別的遊戲,但一般不需要玩家真的進行角色扮演,但在網路遊戲中仍有玩家以角色扮演的方式与其他玩家互動。

這裡不探討角色扮演遊戲本質為何,環境日新月異,也許未来還有其他具備角色扮演元素的遊戲會被列入。本地内容皆以傳統敘事類遊戲為基礎。

如何運作

傳統敘事類的遊戲需要至少二個人参与。其中一人擔任遊戲主持人負責敘述環境、推動劇情、對玩家行動做出回応,設置障礙与挑戦、處理遊戲規則判決、扮演一切不屬玩家操控的角色。其他人則擔任遊戲玩家,多数遊戲中只負責扮演一個屬於自己的角色,這個角色將根據参与者們想要進行的劇本、背景、規則以及彼此間的討論来製作。

参与者們彼此互動,以口語、文字或動作描述行為、場景与環境変化,依據規則、角色設定与當下情境做出行動、抉擇及回応,這樣的互動便是基本遊戲方式。参与者亦會運用紙筆、骰子、模型、地形圖板等道具,甚或搭配手勢、肢体語言或服裝物品来增添楽趣。

楽趣何在

觀看小説或影劇時,是否想過若自己是主角,會做出什麼決定来改変故事?遊玩電子遊戲時,是否想過做出程式限制之外的挙動?這些在角色扮演遊戲都能実現。遊戲的一切皆由真人擔任,遊戲僅受限於彼此的想像力。

於遊戲中想像虚幻世界体験不同人生,以智慧通過各種精采挑戦和考験,共同編織動人故事並感受其中悲喜,有輕鬆聊天的社交楽趣,亦有戦鬥殺戮的宣洩快感,但最重要也最与衆不同的是行為与抉擇能影響世界。

無論多自由開放的電子遊戲,也無法超越程式限制,在小説或影視中僅能跟隨作者或導演提供的視角觀看,不可能去改変或影響故事的発展。在角色扮演遊戲中沒有程式預設的限制,沒有強制的故事視角,参与者透過自己的角色体験故事,角色的行為与抉擇也會影響其他人物、環境与故事走向,這也是遊戲重要的楽趣来源。

角色扮演遊戲為参与者提供了一個豐富且沈浸的遊戲体験,讓参与者能作自己想成為的角色,探索不同的世界与人物,克服面前的困難与挑戦,並共同譜写有趣驚奇的冒険故事。

即使閲讀再多文章仍會覚得晦澀不明,実際体験才能理解更多。試著去跨過第二道檻成為玩家,親身体験遊戲,尋找志同道合之人一同探究遊戲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