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雷鳴遠神父

雷鳴遠神父(Frédéric Vincent Lebbe ;1877.08.19—1940.06.24)誕生於比利時,十一歲閱讀殉道者──董文學傳記,立志前往中國。

剛到中國,適逢清末處境艱難,意識到當時白種人的優越感,決心同中國人一條心,進入中國文化,打進民間的生活。

後來為了創立修會,毅然戒菸,修會並主張「全犧牲、真愛人、常喜樂」。不但加入籍中國,提出「中國歸中國人」,還希望「中國基督化」,他是中國的使徒,為不折不扣的中國人,還比中國人的心還更中國化! 

1901年抵達中國,1940年逝世,將近四十年在中國,表現出真正傳教士的精神。他是一位先知性的人物,似長空下的一陣長嘯;又如聖若翰洗者在曠野中的呼聲,為當時的中國撒下了美好的種子。


自幼受雙親虔誠的基督徒的精神所影響,工作中遇到棘手事,便到聖堂祈禱

雷鳴遠神父(Frederic Lebbe),1877年8月19日,誕生於比利時,因其父親的工作關係,全家曾遷居巴黎兩年。在巴黎期間,培養雷鳴遠繪畫與藝術的興趣,也為他帶來強烈的法國意識,但之後一直住在比國。

是家中的長子,因此造就其領導才能、作事迅速負責、富決斷性的個性。有三個弟弟、四個妹妹,其中一位弟弟加入本篤會,成為神父,一位妹妹則進入了奧斯定修女會。雙親虔誠的宗教信仰與基督徒的精神,深深地影響他們。

在工作中遇到棘手事,便以「到聖堂祈禱」來解決。家庭環境及父母的教育態度,對其日後的個性是一種正面而積極的影響。

閱讀殉道者──「董文學」傳記,立志前往中國

在他十一歲時,發生的一件重要事,決定了他的一生,這也是他來中國的始因。

有一次,母親帶著雷鳴遠和弟弟去拜會修女,為了使他們安靜,修女給他們一人一本書,交到雷鳴遠手中的是一本殉道者──董文學的傳記。讀了董文學神父1840年在中國傳教殉道事蹟,尤其是在插畫中見了中國人的圖像後,便立志有一天也要到中國殉教。

為到中國,進入「遣使會」修道;習多種語言,成為日後福傳本地化動力

為了到中國,1895年進入「遣使會」度修道生活。有三個人特別影響他:
第一位是遣使會的創立人聖文生(Vincent),雷鳴遠很景仰這位聖人。
第二位是聖經學與教會史的教授布熱 (Pouget) 司鐸,是位大家喜歡的好老師,其思想比一般人提早三十年, 雷鳴遠也深受其影響。
第三位是他的好朋友,也是同會會友安東高達(AntoineCotta,來華後取名湯作霖)。
雷鳴遠也極為熱愛聖保祿宗徒,並師法他「成為一切人」的傳教精神與熱火。

雷鳴遠入修會後,各科成績都超人一等。他會多種語言,除了比利時、法文外,另如:希臘文、希伯來文、德文、英文、義大利文、西班牙文等,他都有研究。在修院中也是額我略音樂教授。因此,有助於日後推動本地化,在禮儀上能轉換用中文作曲,讓修士們用中文唱日課。

決心同中國人一條心,進入中國文化,打進民間的生活

1901年春抵上海,雷神父剛到天津碼頭時,提著手提箱,來接客的法國神父就 向 他說:「你做甚麼!把手提箱給他」,給他是給一個中國人。

雷神父馬上意識到當時白種人的優越感,同時下決心要同中國人一條心。一開始傳教,就看到天主教要在中國紮根,進入國人心裡,只有兩條路:一、進入中國文化;二、打進民間的生活。

1912年被調往天津,創辦廣益錄(後改為《廣義報》),提倡新知識。雷神父更積極推動教友傳教,成立公教進行會,鼓勵教友直接參,又成立女子公教進行會。1916年出版益世報,主張多用語體文。

1915~1916年間,天津「老西開事件」中,和中國人站在一起,抵制法國擴張租界的舉動引起了國人普遍的響應與敬重。並與湯作霖為「老西開事件」向教廷報告,使教廷瞭解了中國天主教的不正常現象。但也因此於1918年被遣送回國。1927年,再次來到中國,並請求加入中國國籍。

1922~1932年,雷神父與首任宗座駐華代表剛恆毅樞機,努力奔走,終於1939年12月8日,促使教宗碧岳十二世解除「祭祖敬孔」禁令

為創立修會,毅然戒菸;主張「全犧牲、真愛人、常喜樂」

他一生有一個最大的嗜好:吸煙,曾說過「沒有煙的生活不算生活」的奇語。但1927年為了創立「耀漢小兄弟會」及「德蘭小姊妹會」,毅然戒掉。

修會並主張「全犧牲、真愛人、常喜樂」,而會士的訓練則著重精神、技能、社會、生活四方面培育,並強調會長應為眾人的公僕。希望能做到:各盡所能,自給自足。

因此,設有印 刷、縫衣、編織、木工等部門,另外工餘時間,辦周末施食會、平民學校及盲人院等。

提出「中國歸中國人」,希望「中國基督化」

由於雷神父到中國,正值清朝末年,八國聯軍侵華,鴉片戰爭失敗,中國正面對不平等條約,是處於十分低下的情況。但雷鳴遠卻不屈服於當時的處境,為中國人伸張正義,提出「中國歸中國人」的口號,並希望「中國基督化」。提高中國在教會的地位;讓教會中國化,使主教是中國人。

但當時不少西方傳教士,因人性弱點,目睹中國的積弱,西方的強聖,優越感暗地作崇。除了極少數的人外,都不認為中國人有作主教的資格。

庚子年後,大戰剛停,軍閥分裂,西洋人更反對提高中國在教會中的地位!雷神父孤軍奮鬥,外國人方面,只有湯作霖協助,阻力很大。但是,雷神父再接再厲,最後終於成功。

1926年十月廿八日首批國籍主教6人在羅馬祝聖,使他欣喜若狂,讓中國歸中國人,使中國人脫離精神殖民地狀態。

與其牢騷誤事,倒不如奮力自強,「今日始,自我始」

當時國人對於國家,牢騷抱怨,諸多不滿,而雷神父對中國的一切,皆往好處看,認為與其牢騷誤事,倒不如奮力自強,自我改善,每個人都抱著自我改善決心,國家自然可改善,即「今日始,自我始」。

在中國將近四十年,積極奮鬥而奉獻自己,傳揚天主教基督福音的熱火,而有「中國使徒」之稱。

比中國人更有中國化的心

他曾說:「不要看我的眼睛和鼻子,要看我的心,它是不折不扣的中國人!」他比中國人的心還更中國化!一般外籍傳教士,往往以披露中國的缺點、貧窮,來爭取外國教友的同情與慨贈;而雷神父則是以中國的優良傳統,文化的深厚,作為報告的資料 。

有些天真的外國人曾多次問他:「中國人這樣好,我們為什麼還要協助他們呢﹖」

他回答:「只差信仰了,協助他們一點點,便走向真信仰,不是更該協助他們嗎﹖」

在人需要他協助時,從不考慮是否受騙的可能,協助人是義無反顧的事

「要愛人就得上當、受騙、吃虧」,這並非他故意受騙,上當吃虧;而是在人需要他協助時,他從不考慮是否有受騙的可能,協助人是義無反顧的事。

在天津傳教時,有人要開一間天主教的書局,雷神父出資協助了他,結果賺了錢後,花天酒地將錢用光,並一走了之,後來被教友捉住,剝掉衣服,大加私刑。

事後,被雷神父看到,他裝作大發雷霆,要親自懲罰罪魁,引到自己房間,罪犯大哭求饒,雷神父立刻取出衣物,並給他一點錢,要他重新作人,趕快逃走,教友們知道後,抱怨他,他說:

「人孰無錯,寬過是我們的天職」。

抗戰時期,成立精神總動員督導團,一位團員在辱罵、威脅,並攜款私逃後,雷神父不但沒追究,還替他還公款,因為他認為關山間隔,路費不足,還寫信給沿途教育當局,請請協助這位逃犯,結果使他感激涕零,改過重新加入救國行列!

在中國傳播基督福音原則:「本地化、聖化、處境化、愛德化、積極化」

雷鳴遠神父在中國傳播基督福音的歷程,可歸納為五種原則,並從中看出其為人及愛中國至極的精神:

為我自己,一分一秒,不願活下去;為人為事,九十九年不為多

1936年,天津《益世報》為慶祝雷神父花甲大壽,曾出版一本紀念專冊。記者請他發表六十感言,他說:

世界太大了,應做的事太多了。為我自己,一分一秒,不願活下去;為人為事,九十九年不為多。我今年才六十歲,我還要再活六十年。工作,時常工作;積極,永遠積極!」。

他一生中實現了許多計劃,不能不歸功于他的這股熱忱。其精神永遠像青年一般的充沛。雷神父具體實現了“全犧牲、真愛人、常喜樂”的精神,使他在任何逆境都能擁有工作不懈、死而不已的活力。

如聖若翰洗者在曠野中的呼聲,為當時的中國撒下了美好的種子

雷神父將近四十年在中國,1940年6月24日逝世,享壽63歲。因雷神父在抗戰期間毀家紓難,組織救護隊救護傷兵,先總統蔣公特明令褒揚,而獲入祠忠烈祠殊榮,且為唯一外藉人士分別在天津及臺北忠烈祠都有牌位,以供人瞻仰、致敬和追思。 

雷神父一生表現出真正傳教士的精神。他是一位先知性人物,似乎是長空下的一陣長嘯,又如聖若翰洗者(St.John the Baptist)在曠野中呼聲,他為真理正義奮鬥,提出福音原則,為中國打開一條出路,為當時的中國撒下了美好的種子。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