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接下来我们继续讲《优陀那经》,《优陀那经》又叫《诸法集要经》、《因缘品》或《自说品》,有几种不同的名称。但我们这次用的是《优陀那经》这个名称。“优陀那”是梵语“自说”的意思。现在我们正在讲《无常品》,讲的可能稍微慢点。
这部经有一些藏文的注解,我会把大概的意思用汉语表达出来。这对不懂藏语的人来讲可能会有点利益。同时,我也会翻阅其他的经典包括《阿含经》、《出曜经》等,然后给大家用汉语宣讲。这样,对个别懂汉语,但没有时间翻阅很多书的藏族人,会有些利益。(所以,我就多看一些参考经典,但有时时间不够用,有时虽时间够了,又记不住。)
但不管怎样,每一个颂词我们都尽量讲的稍微细一点,目的就是希望在讲《无常品》的时候,大家能对万法无常的道理生起真实的信解。如果能真实生起信解,在我们短暂的人生中,就没有兴趣再造恶业。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的自相续升起一些对后世有利的境界。
所以,前辈的大德们特别重视无常的修法。很多人正因为在他的相续中产生了无常观的缘故,后来变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非常好的修行人。所以,希望在座的各位,一方面,这次通过汉语来宣讲,能更好地理解佛法的意义。因为如今在全世界汉语的普及面非常广,所以通过汉语语系,可以有机会去翻译和了解更广博的其他知识,这很有必要。另一方面,我们通过这次学习,虽然时间很短,也许真正会对万法产生无常感。如果有了无常感,我们一定会把自己的余生用于正法方面,行持善法。这非常重要。虽然大家理论上都明白无常法比高谈阔论大圆满、大手印的境界还重要,实际上还是有些人经常说自己已经证悟了大圆满,但因为没有很好的无常观,没有出离心的缘故,最后所有的这些高高的见解,全部都退失无余。这种情况屡见不鲜。
这部法看起来只是一些理论上的偈颂,而且每个偈颂读起来也很好解释。(除初学者以外,基本上闻思过几年的人,对于词句含义没有任何不了知的。)但是意义上,对于大堪布、大格西们可能都有点困难。嘴上虽会说,但每一个偈颂的道理在相续中有没有真实的生起来呢?也是个问号。
所以这一次大家非常有必要认真学学习。这是佛陀的金刚语,其中有内、外、密的意义,还有侧面及引申的含义等。就像《中观庄严论》注释里面所讲的,佛陀的教义特别深奥,哪怕是一句特别简单的话,也很有深度。世间的一些诗词或其他偈颂等,可能只有内或外的意义,除此之外不一定有更深的解释。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大家应该把它观作一个特别好的法来对待。
这部法确实是很好的。昨天有个堪布说:“这个法很殊胜,以后想用藏语来讲,对修行人会有帮助。”以后用藏语讲的话,可以对照里面的意思,也可以用汉语讲。但前提要求是:讲法者要得过传承,要明白里面的内容,并且要理解透彻。虽然我自己是边学边翻译,有些内容并不完全明白,但基本上还是有把握的。
今天讲下面的偈颂:
已生未生者, 皆舍身离去,
智者知彼灭, 住法行梵行。
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已出生的人,还是未出生但未来将要出生的人,不管在这个世界上能活多长时间,最终都会随着业舍身离去,出现无常。一般的世间人,虽然知道无常,但是他不知道后世的重要性,或者不明白行持善法对死后有多重要。而作为真正有智慧的智者,他就了达:并不是人死如灯灭,一定是伴随着前世的善恶业离开。
所以有智慧的人知道人身始终是无常的,死亡无法阻挡。关键是现在我们应该做什么,首先就是心要住于佛法上。先依止善知识,然后听闻佛法,法要融入自心,这就是心要“住法”。不仅是心要住于法上,行为上也要行持梵净行。最好是像出家的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那样;如果不行的话,也要做居士(优婆塞、优婆夷)。如果这也做不到,至少要皈依佛法。如果皈依佛法的因缘没有成熟,最好有一点信仰,至少也是要承认前后世。这样,也能有比较简单的梵净行。所以应该这样来行持,这是字面上的意思。
公案是当时的舍卫城,佛陀的姨母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示现圆寂的时候,佛陀亲自来到做后事的现场,给大家宣讲有关生灭的无常道理。这时候有位女居士说:“佛陀为什么不伤心?她毕竟是你的养母。”佛陀为了断除常见,开示后世的重要性,而宣说了这个偈颂。
所以不管住多长时间,人的生命最终都会出现无常的。在走向无常的过程中,有些人可能从小就行持梵净行,修行正法,一直非常好。但有些人可能没有这样的机会。但不管怎样,到最后能行持善法来圆满自己的人生,这是很重要的。
以前的阿育王,上半生人们叫做“黑阿育王时代”。因为他无恶不作,可以说是杀人如麻,非常的残暴,杀害了很多很多人。尤其是羯陵伽国全部被摧毁了,尸体堆积如山,血流如海。阿育王打仗很厉害,当时历史的记载战场上死伤数十万人。后来有一次,他到杀人现场,突然反省了,觉得每一个尸体都是一个家庭。比如说他是父母的宝贝、妻子的丈夫或者是孩子的父亲等等。后来他产生了极大的后悔心,之后皈依了佛陀,自己好好地忏悔。到处修佛塔,建佛寺,弘扬正法,开始了“白阿育王时代”。后来他统治的所有小国全部行持善法。
所以我们可能是上半生在造恶业,也许当过屠夫、妓女甚至去杀生。包括我们现在城市里面的人,没有皈依佛门之前可能杀生无数。有些是亲自杀生,有些虽然自己没有亲自杀,可在饭桌上却吃着无数的众生。后来知道取舍之后,开始行持善法,自己也开始救度很多的众生。(去年有个堪布说:“你在传法的时候最好不要喝茶,不然不太好。”我说:“不太好,是教证上不太好,还是理证上不太好?”后来他也没举什么教证、理证,只是感觉上不太好。但我觉得感觉上很好,大家有点疲劳的时候,稍微放松一下。听到喝茶的声音,有些人自己也想喝。以前大家都在的时候,我在这边喝茶,有一个小觉姆,她自己也在喝。有时候我喝完了,她还在那里做动作。)
就如我刚才讲的阿育王时代的差别一样,确实人的一生中,有些人上半生不太好,下半生却很好的。正因为这个原因,《中阿含经》也说:“应行善法,应行梵行,生无不死。”作为人,生命是短暂的,所剩的时间极少,而且一定会有后世。这个时候,就要“应行善法,应行梵行”。
有些人以前没有出家或者没有学佛的时候造了比较严重的恶业,但后来断恶行善得很好。有些人上半生时,是特别好的一个修行人、出家人,就像前行里面所讲的一样。但因业力现前或其他原因,晚年的时候也不太成功,这种情况也时有发生。
但不管怎样,我们要明白:已经生在这个世界上的众生,或者是即将出生的众生,到最后都要面临死亡。死的时候,即使相貌庄严、财富满满、赫赫有名等,所有的一切都带不走,唯一跟随着你的就是善法。所以前辈大德们到了晚年的时候,确实放弃了很多看起来好像是善法,实际上一些似是而非的事情。然后到寂静的地方安住修行。现在有一些居士,晚年的时候确实想当一个出家人。但城市里的一些寺院,到了规定年龄以后,他们也不收,也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如果想真的出家的话,最好还是在自己的五根比较清净的时候出家。下面的经文中也有说明。
即使没有变成出家人,也要好好地当一个修行人。当然业力没有现前的时候,很多人都可以当修行人。一旦业力现前,自己的习气已经占上了风头,没办法与其作战,最后往往会失败。也有这种情况。
不管怎样,每个人若有正知正念,是非常好的。比不学佛、不懂因果好多了。至少稍微有一点正知正念,在自己的心理或行为上,有一些弃恶从善的观念。
见老见病苦, 见离心而亡,
本师舍囚居, 凡夫难舍欲。
佛陀以自身情况为例宣说无常。他见到衰老、疾病的痛苦,又见到有些人离开了心识而亡。离心而亡,(因阿赖耶深度的习气,并非离开了所有的心),指离开了人类的粗大意识,身心分离——人死的时候心识离开,最后死亡的状态。
悉达多太子当时看到了病苦、老苦、死苦,之后他舍弃了如监狱般的居所(自己的家)。太子看到这些状况后决定出家,对凡夫而言恐怕非常艰难。因为世间一般凡夫众生远离欲望极其困难。颂词是这个意思。
公案中提到:当时有位婆罗门听佛陀宣说妙法:要断除一切欲望。他问:佛陀,您说要断除欲望。但我觉得欲望很可爱,为什么要断除呢?
佛陀以自身为例讲了这个偈颂。
前段时间也讲过,欲望可爱的说法很流行。有些西方人觉得嗔恨心是勇敢、英雄的心态;贪心是追求美好理想、追求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傲慢是一种自信;嫉妒是一种竞争;吝啬是对自我财富、对身体的保护等等,这方面的观点很多。他们认为五毒是五种药,对人生非常有意义。世间和出世间的解释方法有很多不同。年轻人遇到不同的老师,他的成长、教育的方向和理念完全不同,完全可以理解。
《佛本生传》中,释迦牟尼佛是净饭王的王子, 他整天都在皇宫里,很少外出,不知道社会大众的生活。印度习俗中,太子、王子很少出游,就算外出,也有很多人守护他。有一天,他为了了解世间生活,王子决定微服出游。
第一次,太子遇到一位老人。皇宫里太子身边的人都是年轻人,悦意、美好,没有看起来特别衰老的人。他第一次见到有人满面皱纹、倚着拐杖、皮肤萎缩,特别可怜,就问车夫:“这是什么?”
(这只是示现不懂,并非了义佛陀,了义佛陀是遍智)。
答:“这是老人。”
“那我会不会老?”
“你也同样会老。”
太子发现了老的真相。
第二次出门时,他看到有人四大不调、极其痛苦,在病床上挣扎翻身。
太子又问:“这是什么情况?”
“他正在生病。”
太子显现上又问:“那我会不会生病?”
“你也会生病的。”
可能当时王宫的医疗比较好,太子没见过病人。
第三次出门时,太子看到有人死了。尸体放在架子上,由很多人抬着。有些人痛哭、拔头发悲痛越绝,印度的各种仪轨比较多。
太子又问车夫:“这些人在干什么?”
“这个人死了。”
太子又问:“我会不会死?”
车夫说“你也会死亡的。”
最后一次遇到死者。
有些佛经只讲到这里。有些经典讲最后一次出门时看到一些行持梵净行的行者。那时也不叫出家人,他们行持善法。太子又问:他们是谁?答:他们将来会得到解脱。根据当时的一些世间经论,认为梵净行能解脱。太子就想要出家。
在了知世间的生老病死无法逃避后,太子决定离开王宫出家,舍弃如监狱一般的家室。
(注释中没有明显提到此处讲本师释迦牟尼佛。)但偈颂中说:太子舍弃了家室。同样的色法衰退、病、老、死在我们面前显现,但凡夫人很难了悟苦谛生出离心)。
凡夫有很多习气,一直阻碍修行,好像有一个坎一直跨不过去。凡夫每次行持善法,要么这个违缘、要么那个障碍,很困难。虽然像佛陀那样的上师很难遇见,但是前辈有些大德的教言对我们的相续仍有极大的帮助。
《增一阿含经》:若思维无常想,广布无常想,尽断三界爱著。意思是:如果我们长期思维无常,长期地对别人法布施宣讲无常,有希望断除对三界的爱著。
我们平时看到任何事物,都是无常的示现。如法王的《无常道歌》所说:缘分比较好、善根比较成熟的人,每天发生的任何一件事对他来讲都是无常。希望是这样。很多人心里也应这么想:把后来发生的许多无常、变化看作是一种修行,而不是认为出现变化是自己倒霉、自己特别不成功。
因为很多世间人的相续中没有无常概念,他以为一切都是实有的、恒常的、一切都应保持不变,所求一定会如愿以偿。一旦愿望没有实现,就会怨天尤人、垂头丧气,特别苦恼。但真正有智慧的人并非如从。
比如佛陀,对他最有恩德的姨母摩诃婆阇波提示现圆寂时,佛陀在显现上没有痛苦。很多修行人遇到身体的病痛、家人的死亡、亲朋好友的离去,甚至身体出现非常严重的绝症,到了癌症晚期,可能心里早有准备:这个是无常的!很多修行人最后不管是关在监狱里,或连饭都吃不下去,他早已胸有成竹。这些事对他来讲很正常。
看破无常!表面上谁都会讲,但真正遇到无常的时候,看看自己能不能面对,这非常重要!
贵辇终归坏,身亦将衰老,
圣法最崇高,明智者不老。
贵辇是国王用的车。古代国王专用的车是最高级的车。(马车或其他车)。它应该用最权威的方式保护,最好的质量制作。
现在国际上某些最高领导人专用的防弹车,比如川普的专用车,估计一千万到一千五百万;普京的车价格可能稍微低一点;中国领导人的车没有说,只说是国产的。最高领导人的专车、专用飞机,它的价值和里面的结构设计是保密不公开的。有些军事专家天天算普京的车是多少钱。最近普京差点又遇刺......,前段时间一百个无人机差点击中他,最后好像是通过地洞逃生的......,也不太清楚。古代国王也是这样,古代不像现在科技防弹、防炮弹,但要防各种爆炸物,要用特别的技术来设计车辆。国王的车应该是最好、最坚硬、最庄严的,但是最后无常到来时也会毁坏。
这个世界上国王居住的皇宫,所用的车辆,防弹衣等,去年川普的耳朵可能没有穿防弹耳环,最后就嘭……。不过那时他还是很厉害,说:我要什么什么的。我觉得他有点厉害,要是别人可能哭起来 “我这个地方好痛哦”(众笑)。与此类似,坚硬的东西都会毁坏,身体更不用说。
佛陀的身体那么相好庄严,与车比也是无常的。任何人无论怎样保护身体,最终都会衰老,没有什么可说的。实际上有没有不衰老的法?相对而言,最坚硬的是前辈圣者传下来的法。‘法’指‘法身’,法身不灭。前辈大德所证悟的妙法是无为法,任何一位圣者领悟的时候,法身不会毁坏。人死以后,领悟境界可以带到后世,越来越明现,最后现前无为法的最高甚深境界。这就是‘明智者不老’。
通达真理的智者是不会老的,就像莲花生大士和布玛莫扎,他们已经了悟了最深光明无为法的心性本体。有些圣者获得了不死的虹身成就,有些虽然舍弃了有漏的肉体,但是不会舍弃他的怔悟智慧。这个比喻说明:人的身体虽然会老,但‘法’是不老的。法不老的道理以密法来解释是最甚深的。
以前有个王妃叫持鬘女,有一次她乘坐国王的华丽庄严的车驾,来到了佛前。她特别傲慢,佛给她讲了这个偈颂:你不要傲慢,你的车再好,最后也会毁坏的。
现在世间的有些领导中也经常因为车而傲慢。其实车只是多了一点零件,质量好一点,没有任何值得傲慢的。对财产特别执著的人对好车会产生傲慢,也有这样的人。
还有一种说法,佛对波斯匿王说:病、老、死是世间当中最不受欢迎的,如果没有得道,无常的痛苦无法避免。如果像佛陀、阿罗汉们得到了世间最正确的道理,不会老也不会死。这里以世间国王的车来说,虽然看起来它最坚固,实际上也会衰老、死亡。
《出曜经》中佛给比丘说法。
有个人问佛陀:你的身体比较松弛,现衰老相。为什么呢?
佛陀答:即使国王的贵撵(国王的车)最后也会毁坏,如来的身体就更不用说了。这个偈颂以国王的车喻说明如来的身体也是无常的。
确实,圣者们的肉身用这个比喻比较合理。
阿琼堪布的传记中提到:当年上师纽西龙多让阿琼堪布离开自己去左钦寺,堪布才22岁,那时他已经认识了心的本性。我们很多人可能以为认识了心的本性后就不需要再闻思了。但纽西龙多的方法不是这样,他对阿琼堪布说:“你现在已经认识了心的本性,可以离开我去佐钦寺。听说麦彭仁波切在那里,你去他那里听法。”
第一年麦彭仁波切没去佐钦寺。第二年麦彭仁波切去了那里。那时阿琼堪布23岁。刚开始堪布阿琼并没见到麦彭仁波切,虽然老人家来了,但人们都说他在闭关,堪布阿琼一直没有见到他。几个月以后,他见到了麦彭仁波切,并祈请麦彭仁波切给他传法。麦彭仁波切说:“革玛旺波给我来了好几次信,应该给你传法,但我现在人老了,眼睛也看不清楚,疾病缠身(因为麦彭仁波切晚年显现眼睛也看不见),给你传法有一定的困难。刚好今天我写完了《智者入门》,缘起很好,所以我给你传一下。”
麦彭仁波切前面读了一部分,中间又读了一部分,虽然没有亲自念完整部《智者入门论》,但作为作者,他开许堪布阿琼:“你算是得到了传承了”
按照阿琼堪布当年23岁来算,当年见麦彭仁波切的时间是1902年。麦彭仁波切1912年圆寂,见阿琼堪布时约五十六、七岁。那时,麦彭仁波切说“我老了,眼睛也看不见了。”当时显现上是这样。
很多高僧大德到了六、七十岁时也如是显现。以前说过,法王62岁时,显现上眼睛就看不到文字了,一直到71岁前,基本上靠听原文录音后再传法。从很多高僧大德的传记中,有些显现上弘法到50、60多岁、70多岁。真正超过80岁还在弘法的比较少。
身边很多人到80多岁时,耳朵基本听不到旁边人说什么。以前很了不起、非常聪明、有智慧的人,老了以后好像什么话都不说了。旁边人聊天的时候他听不到,就一直在边上呆着。
我们对自己的年龄、对未来的人生也不要抱特别大的希望。有些人可能到60岁......。
麦彭仁波切在57岁时就说“我现在老了,眼睛也不行,没办法传法。”从他的传记中,晚年基本上一直在闭关。他说:“本来我想多造一些论典,给宁玛巴留下一些珍贵的宝典,可众生的福报很浅薄。由于疾病和衰老,也没办法。”
我们看看自己现在多少岁?比如现在20岁,我看这里基本上没有20岁的人,大概是40岁左右。再过20年(20年很快),60岁时五根很快衰退,最后眼睛也看不见……人生就这样。如果我们好好修行,希望就能寄托在来世上。只能这样。
《华严经》中“智者能观察,一切有无常。”“有”指三有。字面上解释:“有”---哲巴那(藏音),指器世界、有情世界在我们迷乱的显现中会存在,是这个意思。正如前面所讲,整个三界 “三界无常如秋月”,“一切万法皆无常”,很多道理都显示我们的人身确实无常。
有智慧的人明白,真正的心性是没有变化的。(师念藏语),“三界如草上的露珠”,瞬间无常,始终没有变化的是殊胜的解脱。所谓“殊胜解脱”,指真正认识到心性。真正认识到心性需要依靠密法,那是非常好的。
我们在座的各位也应先从无常法开始学习,在自己的心相续中打下坚实的基础,再通过密法认识自己的心。这是最快速、最好的方法。
认识了心性后不要因此满足,还要继续学习。,藏文有阿琼堪布的传记,希望你们作为有修行和追求知识的人,一定要读堪布阿琼的传记。传记中有他祈祷上师获得加持经历,他得到了心性引导文之后还不断地求法,求法内容包括生命学,词藻学、诗学、小五明及大五明,还听了很多部法的传承。
前辈大德很有时间求法。堪布丹增洛沃一生当给别人讲过多少次法,他的传记也值得看。我们有汉文译本,你们用汉语看智者们的传记。前辈上师们的传记是后面学徒的学习榜样。
修行也是一种学习。看看前辈大德们是怎么做的?我们不一定能达到和他们一样,但至少也会得到他们的少许功德。以前修行不是很好的人,慢慢依靠善知识,依靠好的环境,人完全可以改变。阿育王早年无恶不作,后来也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很多人以前特别坏,慢慢依靠善知识的引导,后来变好了,机会是有的。
衰老汝愚劣,汝行丑恶事,
美妙此形体,亦为汝所毁。
‘衰老’作为对境,称为“汝”。把“衰老”作为呵斥的对境,比拟成“坏人”。你这个衰老很不讲理!怎么不讲理呢?首先,“衰老”你特别不好。愚劣,又愚笨又恶劣。衰老干了很多的坏事,又笨又恶劣,特别不好。
第二个“汝”,你的行为特别丑恶,把好的事情全部变坏了。“你”的所行所为都不可言说、特别丑恶。为什么呢?‘美妙此形体’,我年轻如画庄严的身体全部被你毁坏无余。有时我们遇到以前的朋友(曾经很庄严、很有威仪),再见到的时候,衰老使他一塌糊涂。“哇,你以前美丽的形象,现在一点也没有了!”
。
成龙以前是大明星,现在网上很多人吐槽他“为什么变成这样?”。我默默回答:是衰老弄的,他自己不会这样弄的。头发白了、脸上有皱纹。很多人把成龙以前和现在的照片放在一起比较......。不仅仅是他,我们每个人把自己年轻的照片和现在的照片放在一起,都没什么可攀比的。
明星在大家心目似乎永远年青、美好,形象一直常驻,实际并非如此。现在很多明星最不愿意听到的是:“我从小看你的节目长大的”、“我从小听你歌声长大的”。他们很不愿意听这些话。为什么?“你长大了,我衰老了!”似乎间接在挖苦他,说他老了。实际上也是这样。
高僧大德也会显现衰老。今天中午有个人跟我说:“我看你的书长大的。”我觉得这很好,说明我老了,他也老了。长大,指越来越成熟。其实‘长大’只是一个词,也指越来越老。甚至胎中的众生,虽然胎儿没有衰老的概念,但胎儿实际上从出生后就开始步入衰老,逐渐一步一步迈向死亡。此处把‘衰老’形容成最坏的人,“你”把我们全部都毁了。
公案讲的是佛陀在一个工匠家里,当时是冬天,对着阳光撑着伞,这时有个阿闍黎对佛陀说:“你原来庄严的身体是非常非常美好的”,意思是佛陀也接近晚年了。有些经典说佛陀的肉身不会毁灭、无有衰老;但也有经典为了众生断除常有的执着,佛陀示现无常、示现衰老。也有这样。在佛陀的电影里,佛陀晚年也是显现衰老。公案中,佛陀当时讲了这个偈颂。
《中阿含经》中说,“此世一切,趣向老法”,意思是人世间中所有法都是趣向衰老的法。看起来这个法很坚固,但慢慢最后也会毁坏。以前喇荣建造了一些特别坚固的钢筋水泥建筑,后面也以不同因缘被毁坏。将来也是这样。现在大城市的建筑也是这样,看起来很不错,实际上没有什么可靠的。
现在有很多医生保护我们的身体,包括那些高层领导,他们有最先进的医疗技术、最优秀的医生天天保护身体,但再怎么保护,也许只能稍微延长一点寿命,除此之外也没别的办法。
每个人如果真正能明白无常的道理,也许可以自言自语地说:“啊,无常——你真的太坏了。以前我照镜子还可以,现在脸上的皱纹越来越多,牙齿也不行了。”
前天我去一个地方,他们在糌粑里面放了特别硬的奶渣,我咬的时候很艰难。在别人面前装着咬,最后硬是把奶渣吞下去。以前的牙齿,奶渣再硬也没什么问题,但现在确实咬不动,别人面前也不好说。听说今年学院供斋的奶渣比较硬,年轻人咬硬的食物完全没问题,年老的人在嘴里弄来弄去,最后不得不吐出来,或使劲吞下去。很多衰老相随时随地会在我们的生活中展现,对修行人来讲,也是一种很好(无常)的表示。
纵寿满百岁,终被死神携,
或老或病痛,或为死所败。
纵然你获得人寿一百岁,无论活多少岁,最终还会被死神带走。死神带走的过程有几种:有些先衰老,整个形体慢慢萎缩、脆弱,形色丑陋,这样而死;还有些虽然不像瓜熟蒂落,但中间出现疾病,饱受疾病折磨。本来可以活到七八十岁,但四五十岁时就天天生病,(麦彭仁波切显现上在生病,法王也在显现上生病)。高僧大德的修行成就很不错也会示现生病,更何况我们凡夫俗子。
有些年青人没衰老就天天生病,我们这儿有没有?有些人天天法本可以离开身体,但药不能离开身体,去哪里都带一大堆藏药、西药、中药等各种药。最后生病而死。“死所败”,指的是人没老、没病,突然就车祸、暴死了,这是横死。连生病的时间都没有,自己来不及准备,突然就死亡了。
昨天我家乡耍坝子时,有个叫伊寻华的人,年龄稍微高一点,下午的他还到处跟别人说话、开玩笑,吃完饭后突然就不行了,没来得及抢救就死了。上次我们在那里办佛事时,他见到我说:“办的很好,随喜啊!太开心了。”谁知道几天后他就离开了这个世界。
所以,人有时候来不及病就突然死亡了。人们有各种各样不同情况。即使是天人也没办法避免死亡。即使人过了百岁,也因各种情况会死的。死的方式有很多种情况。
公案中有一位商主比较长寿,后来他因疾病而死亡。妻室去告诉佛陀,佛陀针对他死亡说了这个偈颂。另一种说法是:当时佛陀在舍卫城传法,波斯匿王的母亲活到120岁,后来一夜间生病,医治无效,最后死了。波斯匿王去了佛陀那里,他特别伤心,说:“我母亲死了”。母亲活到120岁,我们可能不会特别伤心了,她已是长寿。现代人活到80岁就算长寿了。当时国王很伤心,佛陀告诉波斯匿王:“世界上有没有人是生而不死?”。国王答:“那倒是没有。”“如果没有的话,你的母亲也不例外。”国王的善根很高,他因此通达了无常的意义。佛陀针对这个事情讲了这部经。
我们要明白的是什么?《无常品》有四十几个颂词,好像每个偈颂都在讲无常,但每个颂词都有区别。那天讲孔子,他对每个人宣讲的道理都有所不同。所以此处每个公案的侧重点都不同。如果我们没有信心,会觉得:这是无常的,看过;那个是无常的,也看过,会生邪见。实际并非如此。佛陀在某个地方,某个事件中,对某个人宣讲这个法。看起来佛陀是在一个地方说一个法,但对未来的众生而言,一部分众生依靠这个偈颂得到利益;另外一部分众生因另一个偈颂得到利益。佛陀应机施教,根据不同的善根宣说妙法。
确实也如公案所讲,有些人活到一百岁后离开。离开的方式是什么?有些因衰老而死;有些因疾病而死;有些突然死亡。
我们想一想:在座的人中,如果知道自己会衰老而死,也会在心里面做准备。如果别人问你:你还有十年的寿命要怎么办?要做什么事?如果还有十个月的寿命,你会做什么?还有十天的生命,你做什么?还有十个小时的寿命,你做什么?
这样推演,如果我们真正知道死亡时间,唯一行持善法外不会再做其他。刚才看到一个藏族人,听说医院认为没办法救了。他来道场朝拜,做一些善法。看起来他走路还行。我问他:你现在想什么?他说:也没什么其他的,就想结个善缘。人到了最后,如果自己真正知道要死了,都会选择对后世有利的事。除此之外也很无奈,无计可施。
如果能提前知道,尤其在年轻的时候观修、思维无常,当死亡来临时,特别是濒死时,我们可能有准备时间;老死也会有时间准备。突然暴死就没办法了。有时候我想:如果突然暴死,作为一个修行人可能也来不及观想,但他在感受方面没有死亡的痛苦挣扎,可能会好一点。(突然死亡,而不是横死)。有些人久病卧床,身边没人照顾、没钱看病,折腾很长时间,与其生不如死,尽快离开也是好事。所以观修无常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
以前有个修行法门,父亲对儿子说:“你对死亡有没有做什么准备?”儿子说:“我也没有死过,我不知道。”父亲说:“你作为一个修行人很失败。真正的修行人,已经死过一百次,修行才是成功的。你的修法一点都不成功。”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很厉害。后面父亲告诉儿子:作为一个修行人,应该提前准备死亡。比如一个士兵虽然没有上过战场,但他已经无数次训练打杀敌人,这样在战场真正遇到敌人时,不管开枪、抛炸药,他都能熟能生巧。
我们面对死亡也应提前准备:万一生病而死该怎么办?癌症晚期该怎么办?......。现在很多肝移植、心脏移植。真正的修行人这时候也不觉得痛苦。人没有一点修行真的会痛苦万分。
痛苦不痛苦也不是很重要,最重要的是活着的时候对来世做一些准备,修一点法,这个很重要!
人命常流逝,昼夜极毁灭,
伴随生死苦,如鱼热水煎。
人的寿命常常流逝。 “常”指一切情况,不是一会流一会不流,而是随时随地流淌。人命会昼夜流逝,刹那刹那毁灭。“极”极其快速地毁灭。轮回中还伴随着生和死的痛苦。如果没什么痛苦,人死就没事了。但只要还在轮回中,生死中,生也不断变化、不断衰老、不断接近死亡。这种的痛苦相当于鱼在热水中煎熬,特别痛苦。
当时恒河岸边有一个残疾渔夫,他把鱼全部弄在热沙滩上,折磨、损害它们。这些鱼一直在挣扎,一直处于痛苦中。而这个人在旁边欢声笑语,很开心的样子。佛陀知道之后,宣说了这个偈颂。
一方面确实无常,另一方面这是特别愚痴的做法。人命也如热沙上的鱼,寿命日日夜夜都在减损中。
另一种说法,佛陀在一个道场中,当时有些佛弟子随他在山上修行。春季他们下山去化缘,外面的世界欣欣向荣、万物复苏,山下的家庭快快乐乐、家人团聚,非常好。夏天安居闭关后,秋天再下山去化缘时,外面的景像万物凋零,整个世界出现无常。他们以前去化缘的家庭中有些孩子死了,有些老人死了,有些年轻人死了,很多人都活在痛苦中。这些出家人回来后告诉佛陀,佛陀宣说了这个偈颂。有不同的公案。
我们在人世间中只是没发现而已,实际上过一天就少一天。传统中藏地对过生日没什么概念,现在的年轻人(大概90后)稍微有一点概念。一些年龄比较高的人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参加生日聚会,但内心没有生日概念。真正讲起来,过生日、过年,人们在传统中“祝你生日快乐”实际是“祝你生日痛苦”,因为你更接近死亡一点。比如一只关在屠宰场的牦牛,它只有100天寿命。过了一天对牦牛说:生日快乐,你马上要接近死亡了!牦牛如果明白道理,它绝不会快乐,死亡又逼近了一天。但人们的习惯如此,也没办法。
世间中有很多无常,无常没有毁坏不了的事。《庄严论经》提到:无常金刚风,能伤须弥山。即使像须弥山那样坚固的事物,无常的风也会吹毁无疑。没有任何无常吹不倒、坏不了的事物。当无常到来时,不管地位、美貌、权势等一切的一切都会被摧毁。
有时看到有些人逢年过节的时候,穿着特别好的服饰,笑逐颜开、欢天喜地。实际上很短的时间内,无常的风一吹,一切就像龙卷风下的一张纸,很快就居无定所了。对众生而言,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原则是什么?无常!
很多人很傲慢,有些人因自己青春美满而傲慢、有些人因自己的崇高地位而傲慢的、有些人因自己相貌庄严而傲慢、有些人因权势而傲慢。傲慢没有什么意义。对真正懂得无常的人而言,世间当中万事万物都是无常的。自身、他人的一切都是无常的。懂得了无常可以说是明白世间的真理。
尤其现在的年轻人看起来好像很好。我们常说老年人可能会死,会无常。但现在的年轻人也有一部分是操劳而死。相对而言因心理疾病而死的人特别多。尤其在日本,每年有特别多的年轻人因为劳累而死,叫“过劳死”。“过劳”并不是体力劳动累,是心很累,心里有很多事情熬不过去。当然有些人因为上班、工作而死。还有些年轻人特别爱吃垃圾食品。垃圾食品里面有很多防腐剂,确实要注意,尤其是年轻人。有些年轻人因为天气特别热,感觉特别辛苦、身体很热,这时他喜欢吃冰淇淋、喝冷饮。这样的危害是最严重的。为什么现在很多人突然暴死?现在科技上最顶尖的医学也说:年轻人一方面喜欢吃垃圾食物,添加剂中毒,另一方面天气特别热的时候突然吃凉的东西、喝冷饮......。
藏地也如此。今天天气太热了,我想喝冷饮,越冷越好。从冰箱里拿出的饮料全部打开,全部喝完,这很危险。会产生很多健康问题。人的死缘非常多。龙猛菩萨说“死缘极多,生缘极少。” 我们应该常思维无常。当无常出现时,要用智慧来面对。
今天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