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長wodor1738莊福道:2007年7月9日 更新 2018年1月17日 更新2019年9月9日
一 武德宮開漳聖王廟沿革
緣自明鄭時期,永曆十八年林圯率部入墾水沙連,至永曆二十三年西元一六六九年,北拓至社寮,後埔仔。據道光年間《彰化縣志祀典志》載〔聖王廟:乾隆二十六年(民前151年),鄉眾建于縣城西,一在西門,曰小聖王廟,一在沙連保社寮〕。
聖王廟除了寺廟的主要功能之外,前清日據期間,亦兼有社會文教及學校教育,至今保存敬聖亭古蹟。
前清稱水沙連聖王廟、沙連保聖王廟、社寮聖王廟 。
日據大正十四年冠"北中宮",全名:社寮(北中宮)開漳聖王廟。
民國六十四年易名"武德宮",全名:社寮(武德宮)開漳聖王廟。
:古代書籍 道光十年(民前82年)彰化縣志稱"社寮聖王廟"
:近代書籍 民國45年臺灣省通志稿稱"社寮開漳聖王廟" 。
本廟歷經 "六" 次整修。
廟址:南投縣竹山鎮社寮里集山路一段1738號。
證號:投府民廟92字第063號。
保存古蹟文化: " 竹山社寮敬聖亭 " 三級古蹟,歡迎蒞臨並參觀。
二 社寮聖王廟年代表:
記錄武德宮開漳聖王廟大事為主題,同時收集竹山社寮地區之資料並,比對臺灣年代時間之大事。
(一:開漳聖王史略)
開漳聖王,開疆闢土鄉土開拓神,陳元光唐光州(今河南省)固始人,高宗顯慶二年公元六五七誕生,村民稱乎為神童。十三歲鄉薦第一、二十歲賜進士授鈴翊左郎將,自著兵法,隨父率河南五十八姓氏族兵入閩平寇。治理漳州三十年,方圓數千里湧入大量中原墾民,將漢文化傳播到福建廣東,歿後聖德英靈萬古流方。
(二:臺灣開漳聖王廟團發展協會)
開漳聖王,開疆闢土,鄉土開拓神,歷代官方祭祀陳國聖王公,而民間亦尊稱陳聖王,聖王公,其聖靈亦隨閩澳移民潮到台灣,我社寮成庄後即建立聖王廟,來庇祐鄉民。
台灣地區二百多年來,公設聖王廟近百,為共同發揚聖王神威,於民國74年共同成立台灣區開漳聖王廟團聯誼會,怠於95年11月13日改制為 ( 台灣開漳聖王廟團發展協會 ),本篇整理出各宮廟地址及其它,便於信眾參香許願。
(一:武德宮保存竹山社寮敬聖亭三級古蹟)
碑甲【水沙連社香火田碑記】建立於嘉慶廿四年(民前93年)
碑乙【竹山社寮敬聖亭】 建立於咸豐十一年(民前51年)
為研究大陸移民於水沙連社關係史,及林圯埔開發史上重要文獻,及做為地方開拓史及鄉土文化之見證 。
自乾隆年間起,本廟即與水沙連(竹山地區)人文風俗開拓史息息相關。而社寮地區近數十年來未有重大建設,因此保留古蹟甚多,而本宮保存彌足珍貴。
本篇介紹之兩古碑,業經內政部於八十一年七月三十一日,台(八十一)內民字第八一八五四四五號函,指定並正名為”竹山社寮敬聖亭”三級古蹟,妥為本宮繼續管理及維護。
(二:介紹水沙連開拓史相關碑記)
碑丙:【乾隆卅九年:水沙連田園減則陞科示告碑記】(民前138年)另稱“二甲作一碑”
彰化知縣告示:總督許可圳頭耕戶常年維修惡圳可減則 。
碑丁 : 【光緒五年永濟義渡碑】(民前33年)
鎮軍吳光亮捐俸置義渡租栗,立碑設規章對抗地方強權。
(一:武德宮恭奉配屬神聖誕)
依據前清社寮十庄總理陳玉峰,於光緒十八年(民前20年)聖王廟立碑【捐置社寮五谷開台二王祀田碑記】。載:【但我十莊諸神壽誕各有定緣演戲,惟有五谷王開台二位聖誕缺額緣金】
五谷王:栗母王炎帝神農氏,今稱神農大帝。
開 台:先賢鄭成功開臺聖王。
以此碑文定緣演戲可知廟內供奉衆聖神及廟口之民俗娛樂活動。本人以此碑來轉述並報告武德宮目前如何來簡化慶祝古聖先賢之聖誕。
(二:敬神吉日龍華科儀行事曆)
龍華科儀團俗稱誦經團,平時為司經生,祭典則當司禮生,設班長受命於主任委員行使廟務,其工作屬性如下
:屬神聖誕 宣誦經誥
:朔 望 日 該團亦以誦經來為入廟安奉太歲及點燈諸大德消災祈福。
:經團互讚 代表我廟方參與超村祭祀,及友廟聖誕法會,經團互讚活動。
(一:社寮媽祖回鑾)
本廟歷史悠久,開拓史屬性相關的傳統民俗,如水沙連社寮媽祖回鑾,緣起於本廟第三次同治末(民前40年)整建時,將黑面二媽三媽,分別寄祀在竹山連興宮及濁水福興宮。
當聖王廟整建完成後,二媽卻不回來了,經由信徒懇求聖杯指示後,同意每年開漳聖王聖誕日之前回來一次。 及至目前四里居民,輪留到竹山浩浩蕩蕩恭迎社寮媽祖回鑾。
為本聖王廟祭祀圈,沿續百卅餘年,默契最好的迎神活動。因此本人祥述過成和細節及應注意之事項等。
(二:社寮呷丁酒)
反映出早期農村社會,男丁傳宗接代,在台灣只有社寮保存此社區祥和,人情味十足的特殊民俗。
呷:包含吸及喝之動作。
丁:角頭戶新添男嬰。 另誌:丁代表男的,口代表女的。
酒:丁酒應具有吃肉不啃骨 閹雞取肉還五尖 之民俗味。
(三:傳統中元普度)
社寮聖王廟中元普度最大特色【祈禱濁水溪不再有水患】,前清時期濁水溪水患頻頻,咸豐五年下社寮庄淹歿之故,儀式甚為隆重,屬於每年舉行三天普度醮,但已無可考,本章節列出早期社寮聖王廟以道教科儀辦理中元普度之概要。
寺廟基本圖片,友廟進香廟口活動,聖王聖誕社寮媽祖回鑾,組團聯誼活動。及敬聖亭古蹟參訪團圖片,廟口社區活動圖片等。
1:社寮聖王廟左廂學堂,前清本地文風興盛,地方生員創立,並建惜字亭強化教育墾民後代漢文學,已有百餘年。迨日據為教育日文,於明治39年民前六年,成立為林杞埔公學校社寮分校,民國十年獨立為社寮公學校,至民國二十六年始遷出今稱為南投縣竹山鎮社寮國民小學現址。
2:竹山鎮富州里隆恩圳圳頭細長水路,地號溪州子10-1,面積0.265公頃,為武德宮持有地,納入集集攔河堰工程用地,於民國八十三年八月六日征收,並入帳武德宮。
3:竹山富州隆恩圳圳頭土地公,歷史悠久並俱有開拓史屬性,於民國八十七年二月十七日寄祀於武德宮開漳聖王廟之始末。
武德宮開漳聖王廟乾隆廿六初創,經歷六次整建,初創及一至三次資料已失,四至六次保存於牆璧,特整理至本站,可研究地方人文及時代背景。
乾隆 廿六:初創
1嘉慶 五年:資料已失
2嘉慶 廿四年:資料已失
3光緒 三年:資料已失
4大正 十四年:保存於牆璧 整理本站
5民國六十四年:保存於牆璧 整理中
6九二一整建 :保存於牆璧 整理本站
九宮廟:為本武德宮、克明宮、文昌書院、連興宮、靈德廟、沙東宮、重興巖、相天宮、廣安宮。
本武德宮於民國66年第五次重建完成後,已辦理三獻慶成醮,本次以五朝祈安福醮參於盛典,本章節介紹醮典科儀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