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長wodor1738莊福道:2007年7月9日 更新 2018年1月17日 更新2019年9月9日
本廟創於乾隆廿六年,歷史悠久,相關開拓史屬性的傳統民俗,保留有多項,但民俗通長會經由外來遷入戶,及各住戶新娶媳婦之思想,及學校科技教育等,慢長時間而淡化之,因此本人祥述過成和細節,及社區民俗活動帶頭人應注意之事項等,並可為地方文史工作者做參考。如下
一、社寮媽祖黑面軟身5-2:聖王廟前清稱謂【水沙連聖王廟】,據史學者考據應尊稱為內山【水沙連社寮媽祖】。目前 社寮四里庄民尊稱為【二媽】及【三媽】、另稱【黑面媽祖】。竹山連興宮及名間鄉福興宮信眾,尊稱【社寮媽】,與該宮媽祖來區隔。
二、緣起:居民流傳,早期墾民已創立社寮媽祖廟,怠乾隆廿六年再擴建,並創立基楚雄偉聖王廟,前後殿合併奉祀,庇佑鄉民,香火鼎盛,至同治末(民前40年)聖王廟第三次大整建時,十庄居民將【二媽】寄祀在竹山連興宮5-3及【三媽】寄祀濁水福興等。光緒三年聖王廟整建完成後,居民要迎回時【二媽祖】卻不回來了,後經由信徒懇求聖杯指示同[每年回來一次,為本聖王廟祭祀圈,默契最好的【社寮媽祖回鑾】迎神活動,其流傳根深蒂固,已延續百餘年。
三、日據末期:雖將前清後期社寮十庄改成社寮六保,但居民乃以舊十庄方式,迎社寮媽祖回鑾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才暫停。每年農二月十五日舊十庄居民共同迎回至 [北中:聖王廟] 。再由各庄居民依序迎至各庄駐蹕慶祝,另九庄為[大公]、[後埔仔]、[田中央仔]、[獅尾窟]、[水車]、[溪洲仔]、[山腳]、[水底寮]、[他里溫]。當要送回時十庄居民再度集合。其間亦修改多次。
四、臺灣光復後:修改至今回鑾日期:【開漳聖王】聖誕日之前本聖王廟祭祀圈居民分成四里,四年一輪到竹山名間,浩浩蕩蕩恭迎媽祖回鑾。而二月十五、十六日固定於開漳聖王廟,共祝聖誕。
五、奉請:以民國92年及96年100年之日程表,第一里為社寮。
日程表:武德宮聖王聖誕 社寮媽祖回鑾 遶境日程表:第一里應到武德宮請出〔聖王轎〕開漳聖王、神農大帝、法主聖君、〔武轎〕中壇元帥等聖神及〔二媽祖專用神轎〕等
社寮里 104到竹山 105到中央 106到山崇 107到富州
中央里 104到社寮 105到山崇 106到富州 107到竹山
山崇里 104到中央 105到富州 106到竹山 107到社寮
富州里 104到山崇 105到竹山 106到社寮 107到中央
優點 1:採用四里一循環不用四里二分法;
優點2:請神、接神、送神、四里四年內各到四地點不重複。
1貼黃照:六日前要先到各廟貼好請神繞境闔家平安之黃照。
2恭迎日:
第一棒:以民國104年陰曆二月十五日
◎:武德宮主任委員負則廟內祝壽事項。
◎:里長指揮里民、陣頭、及車輛備二媽專用轎,分成二隊、整隊後出發:
甲隊:1:先到竹山連興宮迎回二媽(黑面軟身)及護駕將軍駕前等,
2:再到靈德廟恭迎城隍尊神及護駕將軍駕前等
3:轉回到延平沙東宮恭迎開台聖王
乙隊:則要到濁水福興宮迎回三媽,於山崇圓環等候甲隊,會合後繞境。
4:隊伍排序為:
武德宮開漳聖王主在前,
靈德廟城隍尊神
沙東宮開台聖王
福興宮社寮三媽
連興宮社寮二媽客最後。
七、繞境:神轎隊伍繞境該里大街小巷,留守在家的婦女,則會以很虔誠的心,擺設香案桌奉敬之,其恭迎媽祖回鑾的默契,如大區域辦大喜事的心境,非筆可形容。
八、入廟:
1:繞境後入廟,備牲禮,宣文祭拜,野台戲班即刻辦仙慶祝。
2:三點廟口賞兵禞將
3:晚上駐驆,再接受居民膜拜
4:【媽祖回母廟,併同聖王共祝聖誕】入廟後,里長任務即完成,此後交由聖王廟主任委員,負責十五日及十六日二天共祝聖誕法會事宜。
九、居民辦桌:活動中,家家戶戶以辦桌來宴請遠方親朋好友。若四里內之好朋友,會以輪流作東來慶祝此活動。(山崇里於民國七十年後,辦桌改為三月三日)
誌1:八十八年九二一後居民為災區復建,辦桌停辦,怠九十三年起武德宮鑑於民俗流傳,於十五日下午五點整,野台歌仔戲一段落時,以自助式素宴請入廟參拜諸信眾、參與賞兵禞將備供品人員、友廟司經讚揚團、戲班、攤販、、及工作人員等人數近二百員,喜氣揚揚,熱鬧滾滾。
誌:2:居民輪流作東來慶祝,及宴請遠方親朋好友之美意,辦桌已慢慢回復中。
十、祝壽:二月十六日,武德宮主任委員負則廟內祝壽事項《法會事宜另章記載》。
十一、接力繞境:
第二棒:十七日中央里;先恭請里公廟靈天宮玄天大帝,整隊後鑼鼓喧天,浩浩蕩蕩到社寮里交接,里長應先點交全部神尊、香爐、金牌、將軍爺、駕前、神轎、香銀等。整隊後啟程到該里繞境、入廟等。於此列推,
第三棒:十八日山崇里,要恭請該里公廟北天宮玄天大帝,同樣整隊到山崇里。
第四棒:十九日富州里要到山崇里,共計四里五日,每四年為一輪。
奉 送:二十日富州里,居民要再度集合整隊,請出全部神轎隊,並攜帶公香銀,浩浩蕩蕩奉送回各主廟。此時全區居民的心情會依依不捨,並等待明年媽祖再回來。
十二、本活動已沿續百餘年:為本聖王廟祭祀圈默契最好的媽祖回鑾迎神活動
十三:其他應注意事項:
1:日程表 :
2:請神日:若中央里及山崇里排第一日時該里公廟主祀神也要請出繞境。另富州里當日要到武德宮請回隆恩圳圳頭土地公,次日再請回武德宮。
3:駐 畢:社寮里以聖王廟、中央里於靈天宮、富州里在青果集貨場公設三界公廳堂(今稱謂:天元宮)
、 山崇里於北天宮 。
誌1:山崇里民國七十年以前三角頭輪流。
水底寮;開台聖王廟。
山腳庄;北天宮。
他里溫;公設廳堂
誌2:黑面軟身二媽:寄祀竹山連興宮正殿前方神桌,請回時要先確認。
起源年代不祥,為祭祀圈內小區域居民辦活動,但人情味最濃,本人職社寮武德宮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期間,新生代居民以民俗方面諸疑點詢問本人,特整理資料歸納幾點於下,方便後代居民查尋及參考茲略述其活動過程於下;
原社寮庄(保)居民以地形劃分為兩角頭,北中角頭以開漳聖王公廟為中心,而大公街角頭以土地公廟。
1、凡該年度內,娶媳婦成家者,應準備【豬頭:早期代表財富,今改用腿扣】。
2、而生男丁家,應以站立的【閹雞:口含紅雞冠花,雞尾毛越長越長壽】至少一隻,今改為公雞,酒1打。
1、 元月十五日傍晚時,喜家將川燙後的供品及米酒金炮燭等攜入廟內。
2、 供品插上葫蘆型狀並標示在世高堂,依輩份高堂為最上,答謝還願紅單、來答謝還願。
3、弟子○○○三男○○○長孫○○○雞酒答謝
四、飛閹雞:喜事者生男丁家及其它角頭居民許願者,可兩廟同時還願答謝稱為飛閹雞。
五、頭家爐主
1、頭家應先向各住戶收取小額丁酒費,以購買其他相關配料及雜項的支出。
2、喜家攜帶答謝供品要入廟時,頭家爐主要敲打小鑼和鳴砲(表示恭喜成家立業,早生貴子)。
3、頭家爐主於十六日清晨分配工作
(吃肉不啃骨):將豬頭取肉還骨
(閹雞取肉還五尖):祝小男孩將來出人頭地
(大吉大利):紅絲線綁小紅包送給喜家新娘及男嬰掛紅包。
4、所取出的供品肉和購買的配料,動員居民來辦桌。
5、十六日11時起,頭家要先沿街敲打小鑼,通報時間到(早期沒有手錶或很貴)並要大聲呼請:「呷丁酒喔!來呷丁酒喔!!」。
六、呷丁酒:元月十六日正午角頭居民會欣喜熱狂、聚集各廟口,喝喜酒。聚餐中,居民無形中會討論
1. 各家喜事,
2. 對面角頭及其它角頭還願閹雞飛來幾隻?
3. 並預測明年是誰家?
4. 幾年後是誰家?其樂無比,從古至今反映出早期農村社會,男丁傳宗接代。在台灣只有社寮,有此人情味十足,社區祥和的特殊民俗。
誌1: 呷 包含吸及喝之動作
誌2:【頭家爐主】:
1. 武德宮聖王廟為四里公廟,早期頭家爐主每年求爻產生,至中期某因數,爐主未再產生,因此廟方另立帳冊,由廟祝兼職並分配呷丁酒工作,頭家由北中角頭居民求爻產生。 怠民國七十二年起,諸多因數再修改為北中角頭戶民票選頭家,包含鄰長四年一期丁酒會工作人員,等同頭家
2. 紫南宮土地廟為角頭公廟,帳冊同為廟方,廟方直接分配工作並保留頭銜(頭家爐主每年求爻產生),於七十六年修改為,十六日角頭居民,總動員煮雞酒,於中午宴請全省入廟進香客,而晚上角頭戶內居民聚餐。
誌3:隸屬行政沿革( 社寮十庄 ):
1. 彰化縣:前清隸屬彰化縣
2. 雲林縣:光緒13年(1887)分割彰化縣,新設立雲林縣,巡撫劉銘傳並建署於林圯埔街,便於開山撫番之政策,至光緒19年遷至斗六。
3. 台中州:日據明治28年光緒21年(1895),竹山鹿谷地區改隸為台中州。
4. 南投縣:民國39年(1950)新成立南投縣,臺中縣轄之南投、能高、玉山、竹山等四區劃出另成立新的南投縣。
誌4:前清十庄:
日據為六保:(社寮保、過坑保、山腳保、後埔保、溪洲保、水車保)
今改變成四里:(社寮里、山崇里、中央里、富州里)
1. 過坑庄(保)角頭(灣仔、獅尾窟、過坑仔、水尾、頭前埔、水底寮),民國後徹廢掉,將
2. 灣仔、獅尾窟等角頭合併後埔仔保,更名為中央里,
3. 過坑仔、水尾巷等角頭合併社寮保,更名為社寮里,
4. 頭前埔、水底寮等角頭合併山腳仔保,更名為山崇里,
5. 另水車保、溪洲保合併為現今富州里。
誌5:目前祭祀圈信徒分佈大略
1. 過坑、水尾角頭居民未參與社寮里北中、大公呷丁酒,社寮里只有三分之二居民參與之。
2. 灣仔、獅尾窟等角頭居民未登記中央里後埔仔靈天宮信徒。
3. 頭前埔、水底寮等角頭居民未登記山崇里山腳庄北天宮信徒。
4. 社寮武德宮信徒(前清十庄、日據為六保、民國後變更為四里)。
武德宮中元普度最大特色【祈禱濁水溪不再有水患】。飲水思源、道教佛教大愛的精神,祭拜拓荒者無嗣孤魂或野鬼,台灣地區寺廟共同性的風俗,茲以聖王廟祭祀圈於前清、日據、光復三時期切入略述其大概。
壹、前清時期:濁水溪水患頻頻,咸豐五年下社寮庄淹歿之故,儀式甚為隆重,但已無可考。本章節列出早期社寮聖王廟每年以道教科,舉辦中元三天普度醮之概要,可供社區民俗領導人參考之。
1、在三川殿排設三清壇,中央懸掛三清道祖、 玉皇、紫微、救苦、普化。
2、兩側則有天師 北帝、天地水嶽四府 、護法等三界神祇掛軸。
3、掛軸下豎立壇桌 兩層,上層設有斗燈 及道壇神位(牌)。
4、下方則有香爐、法器、 供物等。
5、大樑張貼 "慶讚中元"或"盂蘭會啟"、"蘭盆盛會"等大字聯對。
6、廟門各張貼小幅門聯:中門為 "天降吉祥",龍門為 "風調雨順"、虎門為 "國泰民安"。
7、外供時 還會到各廟或首士家張貼門聯祈福。
8、另外,法事期間必定 動用廚房,故於廚堂又有安灶君或監齋等神位。
1、一般常豎立3、5、7、9等單數根,普度雖稱醮但由於規模仍小,而且規制也較無拘束,因此豎立根數,以2~3根最普遍,高度上也較低,以避免招攬過多鬼神無法應付。
2、豎立方式,多在廟旁清靜處或神明指示地點豎立,豎立前還得擇日前往山林採取俗稱"透尾青"的燈篙竹在竹山地區以桂竹為常用燈篙竹。
3、豎立前一天,先行於豎立處挖洞掩埋固定燈篙竹,豎立時辰一到,由道士帶領眾首士及頭人備辦牲禮供物焚香禱告,後逐一於三根燈篙竹竿下升起天布、地布、七星燈於適當高處,禮成後鳴砲結束。
4、關於燈篙竹的物件
天 布:迎請三界諸神
地 布:召請十方無祀孤魂
七星燈:有七盞,為孤魂照明之用
紙 旛:五彩紙旛形狀依糊紙師父和地方習慣有不同,但一班多為七層圓筒狀頂層為旛頭,以下六層為圓筒旛身,懸掛方式多在地布旁或有時不昇天布而改立紙旛,近作為召引孤魂之用。
燈 俑:燈篙下在立一燈俑(俗稱燈篙神或童子)守護,並設香案一方供信眾膜拜,普度法會期間逢祝聖、午供 必由道士到此祝禱,初九法會進行普度前,須再降下燈篙數尺以示召請完畢開始普度, 法會結束時,即於謝壇時拆下燈篙物件焚化,鳴砲後,表示普度結束。
1、焚香後起鼓為整場普度法事的序幕,多由道壇後場樂師進行 ,
2、曲牌有"鬧八仙"等鬧廳(壇)樂曲。
3、該儀式進行前必鳴砲 以後鑼鼓大動響徹整個壇場。
4、隨後也會有一小道士進行金紙火進行"淨壇"儀式。
5、隨後由主壇道士帶領首士或醮首向壇場內外 神祇焚香膜拜。
6、以後每天早上或每晚儀式前也會有"起鼓" 音樂帶領法事序幕,但規模略小於初七晚曲牌為小調等較短曲目 。
1、舉行的場地在三川殿三清壇或廟前廣場,進行儀式時,
2、需設立 表桌一方,上有香案紙糊表官、供品(牲禮一付、果品)蠟燭、鮮花各乙對、紙錢一份等,備辦完畢後,
3、由主壇高功(中尊)率領若干小道士(一班為5位)帶領醮首等頭人於表桌前進行"靈寶醮事發表科儀"。
4、依科儀行事,先後宣誦、敕請、獻供、通疏直到獻馬草酒給表官與表馬後,焚化紙錢鳴砲結束。
5、此儀式即向三界諸神 宣告本廟普度法會開始,並向諸神祈求法會平安。
A 內壇:三清壇
1、啟請的科儀為"靈寶醮事請聖科儀",由主壇中尊帶領醮首進行,
2、先後宣誦、啟請、敕令後,方能迎請普度法會所要迎請的三界諸神。
B 外壇:部分,這個 外壇部分自初七也就佈置完畢,該壇場的佈置有紙糊的神像數座,
1、計有一尊維護普度秩序的觀音大士(俗稱:大士爺)、
2、一尊山神、
3、一尊土地與
4、一座孤魂暫時居住休息的翰林院(或稱寒林所)。
C 開光儀式:
1、一般而言,初七起鼓後,會先行在外壇進行普度醮紙的開光儀式,但如時間上或派法上安排不同,最晚會在初八請神時進行
2、開光儀式,開光後的紙糊神座具有神力,可供膜拜,於普度結束和謝壇後燒化送神
3、開光時,由主壇中尊 默念密咒分別於糊紙各部位以硃筆圈點。
4、開光結束後,備辦牲禮、紙錢供於大士,巾衣、紙錢、菜飯、菜湯供於翰林院,以後午供更換直到普度大士出行後停止。
三、經懺初開:普 度法事的經懺科儀即俗稱的"誦經",為法會中的例行科儀,關於中元誦唸的經懺很多,因派法不同有不同,當然配合時間的長短也可增減,而普度期間的經懺,就靈寶派來說一定有 三官經或三官懺等..。
四、獻陳午供:初八、初九的午供 一般稱"獻供",為法會中的例行儀式,道士會帶領首事先在內壇、外壇(包含大士孤魂)與廟內諸神等進行,獻供物品因神格有不同及增減。
五、燃放水燈:初九日約五點後或傍晚,由道士與首士在熱鬧的鼓樂吹奏下,浩浩蕩蕩的往濁水溪畔燃放水燈,燃放時,在岸邊設立供桌一方,上陳牲禮及便菜飯紙錢等,經道士進行請水祭水後開始燃放水燈於溪流。
初九早上,道士進行最後一次的啟請科儀
初八開經以後誦經科儀的結束儀式,道士誦唸完經懺後,先後於內壇獻圓滿禮,再到外壇翰林所向孤魂宣誦、回向,最後將懺牒於翰林所前燒化,結束兩天來的誦經儀式。
繼初八獻供後,最後一次向內外壇諸神鬼 獻供的儀式,供物較豐盛。以下陳列內外壇供物大要:
內壇:香、花、燈、果、水、食、寶等 最後燒金放炮 。
外壇:花、燈、果、水、食等 。
下午普度前,道士帶領首士前往里內廟宇 及鄰里長首士家中進行外供儀式。先後往大公紫南宮、過溪仔聖賢宮,到兩廟時道士先行糊貼準備好的紅色門聯於廟門門斗上,接著進行宣誦通疏儀式,最後燒金結束完成向里內諸神報告普度法會的事宜。到鄰里長及首士家中亦進行相同儀式,最後返廟圓滿外供儀式。
本儀式為普度前的前制準備動作 道士會先將廟前普度糊紙(大士、翰林所)先行請出安奉於普度孤棚前,以準備普度。
俗稱"鬧座棚",為道士登座普施前的準備動作,一則可清淨普施台,二則可為普施熱鬧一番,曲牌上類似鬧廳等熱鬧曲調。
一般在廟前搭一數丈高台,名曰普施台或施食台,上有供桌一方陳設普施供品及張掛黃色普度孤魂榜,台下供有供桌或臉盆水一方。
即信眾焚燒普度用的紙錢,結束一整天的普度法會這時,經由頭人和道士向孤魂卜杯後宣布,同時,道士也會將普度相關的糊紙,以熱鬧的鼓樂送到燒紙錢的地方,等候道士進行送神儀式後焚燒 。
繼化紙送孤後的最後一道普度儀式,此時道士帶領首士在內壇進行"靈寶送聖酌獻科儀"後,燒紙鳴炮圓滿普度法事。
1、以沙連保濁水溪沿岸,劃分五大區域為主,各大寺廟祭祀圈為副,日程如下:
初三 竹山普(連興宮天上聖母祭祀圈)
初六 延平普(沙東宮開臺聖王祭祀圈)
初九 社寮普(武德宮開漳聖王祭祀圈)
十二 愛寮普(福興宮天上聖母祭祀圈)
十五 集集普(廣盛宮天上聖母祭祀圈)。
2、武德宮開漳聖王廟祭祀圈,行科三天的"二朝"普度醮,尤如每年作醮為濁水溪沿岸最隆重,其科儀過程如下。
初七起鼓、豎燈篙,立路頭俑(立鬼班長:要帶小鬼不可作亂擾民):
[彩結華壇] [豎旛接聖] [啟鼓鬧壇]
初八放水燈,道士領隊到濁水溪放水燈:
[再啟法鼓] [普 度發表] [中元啟請] (含大士開光、召請翰林院等四方孤魂)
[經懺初開] [獻陳午供] [經懺課誦] [ 燃放水燈] (濁水溪畔)[鼓樂鬧壇][暫宿皇壇]
初九普:[三啟鼓樂 ] [早朝祝聖] [經懺二卷] [七陳午供] [圓滿經懺 ]
[行香外供] (過坑仔聖賢宮、大公紫南宮、鄰里長首士家)
[大士出行] [鼓樂鬧臺] [登台賑濟] [化紙送孤 ] [圓壇送聖] [叩答三界]
居民工作:傍晚應備飯擔、葷菜碗等,到各保指定柱壇內,約至晚上十點,總壇道士再分別到各保(里)分別設立的五大柱一同超度噴香,至十一點才結束法事等事宜。
政府於四十年代施行七月十五日統一普度後,目前已無豎燈篙、立燈俑、放水燈等儀式,其他科儀則依主壇道士視法會時間略有增減,因此武德宮普度法事簡化之,屬性為午夜普度 。
1、前期曾主持武德宮中元普渡 的"龍華緇門"團體有:
南投妙善佛堂—吳家,
2、前期曾主持武德宮中元普渡的"道士"二大團體有:
竹山埔頭頂守真壇—陳家,
名間三七堂明玄壇—李家,屬道教靈寶派烏頭道士 該派道士吉凶兼行。
3、及後期參與主持武德宮中元普渡的道士有
竹山延和里林曉輝道士壇—林家及……..等。
4、目前参與主持武德宮中元普度的道士
鹿谷鄉興產路130號守德道壇道長陳仲正
附1:南投妙善佛堂——龍華緇門吳家簡介:序祖傳燈
第一代 吳順
第二代 吳貴榮
第三代 吳乾 吳寶琴 吳坤 吳賜
即民間俗稱"釋教"的佛教師公(道士)。該派為佛教齋門龍華派民間化的流派或支脈,從事的法事多為陰事,如喪葬超拔、普渡等,家學淵博道行強的也行吉慶醮事,自台灣經濟起飛後,又有結社念佛、誦經教學等活動深入民間。
戒律上,他們並不吃長齋或持齋,可結婚生子與俗世人一樣,不同常人的是他們以經懺法事為業,台灣中部有一半甚至全部是他們的市場,之所以如此,和早期移民文化有關,特別是漳州、客家一帶的移民,
早期幾乎都以釋教為超拔的主要媒介,直到道教靈寶派內傳山線才慢慢有一些變化,由於他們與靈寶道士同屬烏頭道士。
唯名間鄉濁水福興宮還保存原十二日辦普度。
另集集廣盛宮近年已恢復以往二朝"普度醮14日放水燈15日普渡。
其它三大祭祀圈,亦配合政府政策統一於十五日並簡化祭拜儀式。
社寮、中央、富州、山崇等四里,因普施過程經費問題協調不成,遂成為各里各自籌備經費,四里統一於七月十五日,並簡化普度儀式。社寮里居民對於中元普施還保持懷舊之心,多數居民願依道教科儀來辦理普度。
甲、七月初九日傍晚:住戶居民先拜門口請過路好兄弟。
乙、七月十五日正午:住戶居民祭拜地基主、祭拜祖先並交代不要去搶孤。
丙、七月十五日廟內:
1、三清道士開始 [聖樂演奏] [豎壇啟鼓鳴炮] [請神做主稟事]
[安大士爺召孤魂] [宣疏誦經懺]。
2、野台戲班下午三點演戲「慶讚中元」
3、居民傍晚備飯擔,葷菜碗於廟口。民國六十年代之前觀看「弄敬鎦」。
4、晚上道士七點開始 [聖樂鬧坪]
八點起 [普施孤魂]
十點前 [送大士化財帛]
及至完成法事 [鳴砲:各歸本位]。
5、十一點前居民「收擔」回家。
6、而道場上開始 [送神、謝壇]。
7、廟內另舉行置天台,備供品等答謝天公三界[起壇]、 [奉請]、[宣疏]、[奉送]、[謝壇]。
8、社寮聖王廟經此過程後,居民才認定“慶讚中元”,完成普施(公普)工作,其過程傳統隆重也。
誌1、光復後之早期,全省統一於十五日,三清道士缺額問題,因此有些普度工作,捨傳統改為佛教龍華科儀蒙山施食方式。
誌2、近期政策上已放寬日期之規定,同時景氣好轉,私廟神壇回復普施並“薦祖:私普”工作。
3、 本民俗篇以道教科儀略述,本站第四篇祭祀篇另介紹佛教龍華科儀之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