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政見
交通政見
交通與道路是城市的命脈,也是每位市民移動的必須,更是每日通勤基隆人安全出門、回家的路。然而,不安全的道路和交通設計,讓基隆市近五年來,每年有五千多人因交通而受傷。這意味著36萬的基隆行人、18萬的基隆機車族,還有7萬以上的跨縣市通勤族,每天面對的是設計不良危險的交通環境。基隆市民對交通很有感覺,更對交通傷亡感到憤恨,但市府卻常常以「基隆地峽路窄」、「早期發展規劃未全面」等為由,遲遲未能展開改革。
零傷亡願景:地狹人稠不是藉口,交通改革應該即刻啟動
面對不斷奪走人命的基隆「交通戰爭」,我的交通市政願景首重「交通零傷亡」,要透過開放用路人與市民參與交通政策變革,打造「人本」與「平權」的交通環境。我主張發展完善的大眾運輸路網,並改善現有的道路工程與交通設計,打破造成障礙的陳舊交通官僚體制,創造讓不同需求的行人與用路人都能安全通行的交通環境。
【聖筊一、基隆交通零傷亡:以人為本翻轉交通設計,打造平權用路環境】
🚶♀️道路設計改善、保障弱勢用路族群:
-檢討並改造危險道路設計與標線,提升行車視野保護行人
-道路空間有效運用、道路瘦身,整合綠帶公共設施帶,保障人行、臨時停車空間及讓公車、客運有不影響車流的安全的上下車空間
-將車種分流改為車向分流,取消內側道路禁行機車相關規定,讓車輛能夠以車輛行駛方向來作分流
-取消機車強制待轉,但保留待轉區提供給跟不上車流的機車用路人待轉
🚶♀️以人為本,全市人行空間總體檢:
-體檢全市人行道建置狀況及各校通學路徑
-建置連續、實體人行道,打造完整安全、無障礙人行空間
啟動道路設計改善、打造以人為本的交通環境
我主張透過道路與路口空間合理配置,用真正能提升行車視野、有效運用道路空間的交通設計(例如,目前左轉道的設計應該改以偏心轉左車道,有效容納車流、提升視野並有效引導駕駛),加上以車速、車向分流代替車種分流,迅速引導不同方向車流,降低混亂與壅塞,更要以人本的角度,創造無障礙通暢的人行環境。同時,以道路平權翻轉道路工程與交通設計,提升行車視野與道路空間有效運用,保障弱勢用路人並打造完整通暢人行空間,讓基隆交通安全便利大步走!
【聖筊二、落實市內與跨縣市通勤大眾運輸改革】
🚌基隆市公車改革:
-推動敬老票乘車月票點數制、市內跨區公車路線
-活用上下車刷卡旅運資料數據,有效改善路線及站點設置
-候車空間改善、老舊車體更新,推動環保電動公車系統
-設立停車管理基金,有效運用收入挹注大眾交通運輸
🚴♀️評估建置公共自行車系統:
-評估建置公共自行車系統,市區代步更環保!
-觀光休閒自行車廊道完整串連
🚌跨縣市通勤大眾運輸改善:
-強化各區國道客運通勤需求資訊收集管道,確實盤點通勤需求
-協調開設兼顧營運平衡的通勤需求反應班次
市內、跨縣市大眾運輸改善
作為一個資深通勤族,我非常關注市內大眾運輸和跨縣市通勤的便利和舒適。我主張,要改善目前市公車及跨縣市通勤問題,打造平價便利的公車系統、搭配跨縣市國道客運通勤經驗改善、基隆捷運規劃納入通勤族需求、完整軌道運輸接駁,發展完善、永續的大眾運輸路網!
【聖筊三、基隆捷運納入通勤需求、完整延伸】
🚇捷運延伸基隆市區,充分意見收集、財務可行評估,路線及站點規劃納入通勤族需求
🚇捷運沿線與場站開發完善人本交通及環境永續都市設計、公共設施設立
🚇有效整合、延伸公車路線,完整軌道運輸接駁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