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港市發展 嶄新風貌:強化商港地位,爭取營運回饋市區公共建設。開展親港水岸,推動低碳步行空間,以漁業、碼頭、移民等歷史與常民文化,建立24小時獨特文化觀光。
二、交通改革 運輸升級:改善本市事故路口,達成交通零傷亡!無礙人行道、跨區公車、需求反應式客運,捷運納入需求、完整延伸與公車連接,以人為本、便利通勤。
三、青年好住 宜居城市:房子不是商品,抑制囤房、穩健建設社會住宅,落實居住正義,真正買得起、租得好。市有閒置房地開放民間參與、創意活化。
四、安心生養 在地安老:以資訊公開、高品質、平價普遍公共化幼托服務,讓青年敢生敢養。長照2.0加值遠距醫療,結合社區創造長者易接近的支持系統。
五、多元教育 適性發展:投注完整資源,結合社區打造基隆特色課程,提升在地就學品質。打造安全通學路及永續校園。完善特殊教育,加強性別、母語及情感教育。
六、在地就業 勞動保障:設立勞動處,強化勞資雙方勞動意識,落實勞動人權。杜絕土地廠房炒作,爭取資源協助產業低碳、低污染轉型,增加在地就業。
七、青年創新 永續經濟:引入業界資源、開設實驗空間,支持青創實踐。設置社會創新部門及「社會創新基地」,以企業模式解決在地問題,成就永續經濟。
八、數位治理 智慧未來:全面強化基礎建設連結與數據蒐集,以大數據資料分析、即時決策,從基礎建設至防災韌性,提升施政效能,市府升級。
九、空間再造 公民參與:設置公共政策參與管道與平台,建立市民的市政府。鄰里公園、兒童遊戲場等建立參與式設計機制,和市民一起以使用者經驗打造公共空間。
十、氣候治理 能源正義:氣候治理為施政核心,納入社會力,推動「省下第四天然氣接收站」計畫,發展在地減碳模式與永續能源。加入全球城市行列,共同面對極端氣候。
十一、山海共好 生態城市:降低流浪動物問題,保護原生種棲地,友善生命。建置山區與海岸完整資料,以生態準則設計城市,自然海岸零損失,以海為本,基隆真正面向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