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空間

騎樓整平參與式設計

雖然多數騎樓是私人產權,但從2018年開始,行政院內政部營建署開始補助騎樓整平,由各地市府作為窗口,統整各地區的需求向中央申請。2016年,基隆市府曾經做過高齡友善城市滿意度調查,對無障礙公共空間的不滿意度達36.5%,其中「騎樓整平」是民眾行走最不滿意的事項。我認為打造一座高齡友善的城市日常的行走經驗:騎樓平不平會不會摔倒、過馬路的綠燈秒數夠不夠會不會被轉彎車撞到等,都是一座城市對不同年齡和身體樣態的市民是否友善的重要指標。

不論在提案、報告事項或是決算報告討論,我都強力建議市府要把握中央的經費,研議導入參與式預算與設計的模式,透由社區居民參與擇選適合的地點,試辦騎樓整平提案,與研擬騎樓整平中長期的執行計畫,來強化騎樓整平業務成效。未來我也會持續追蹤監督。

機車退出人行道提案

依照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人行道上本來就不能停放機車,而也許因為機車停車位不足,導致基隆市的人行道長期被機車佔用。

相比於基隆,台北市執行機車退出人行道的專案已經20年,從1999年就開始實施,我也就拜訪了北市府中負責該項政策執行的同仁,每年以達成24km路段為目標,並配合配套措施和對民眾宣傳。每年在設定某路段為本年專案路段後,市府會搭配當地機車格規劃的改善,提供該處違規停車機車量60%的停車格,並加強宣傳。

我在2019年的決算會期引用《2018年基隆市總決算暨附屬單位決算及綜計表審核報告》:截至2019年4月底,機車退出騎樓政策尚未全面推行,也缺乏明確地推動期程與範圍,更影響了「停車場整體規劃可行性評估」的基礎數據。因此我強烈建議基隆市府應參考台北市和新北市推動機車退出騎樓政策,並也在基隆市議會提案三讀通過,建議市府從周遭街區停車空間充足的安樂區公所開始,試辦機車退出人行道。交通處的回應是會加強辦理安樂區公所周遭機車佔用人行道的問題,加強勸導;不過在相關計畫上是否參照台北市經驗與否,並沒有積極的回覆。

然而2020年麥金路施作道路品質提升計畫的工程,包括路面改善和人行道拓寬,目標是讓麥金路的人行空間更加寬敞順暢,我非常期待這次的工程。但在幾個人行道路段完工的路段,開始有機車占用人行道、直接把公用的人行道當作停車場,行人要如何走在人行道上?不論在麥金路審議會議,還是在質詢中我都講過非常多次「機車退出人行道」,也提案給交通處來協助流程設計。因此在第3次定期會,我再次向處長詢問提案機車退出人行道的方案及規劃?尤其是麥金路人行道的部分會如何執行?交通處回覆麥金路人行道完工後,希望執行機車退出人行道政策。

目前基隆仍有嚴重的機車佔用人行道問題,未來我會持續監督交通處推動機車退出人行道的規劃。


●2020/06/03臉書連結:https://reurl.cc/VXDZxY

新成立的公園管理科與定位質詢

城市公共空間範圍很大,大家最能直接感受到公共空間的就是住家附近的公園,公園是不是能承載城市居民的需求、作為城市生活感的體現?這都有賴著城市治理者對城市的規劃目標和政府各部門的協作。

在第一次定期會暨第三次臨時會的會議上,議會請市府報告本年度從工務處轉移到都發處的公園管理科在公園管理業務上的定位與應該進行的工作目標。在會議中,我提出台北市文化局針對公園藝術導入設計的「公園不再大眾臉計畫」(這個的專案並非台北公園管理單位公燈處負責喔)作為參考案例,其中像是朝陽公園鈕扣獅、景化公園飛碟頻道都深受台北市民及甚至外縣市居民的喜愛。「公園不再大眾臉計劃」專案針對兩區一大五小的公園進行改造,以年輕設計團隊主導、以原創設計讓「孩子們的想像體現」。

以台北市這個計畫來看,並沒有花很多錢,而是花很多功夫:每座公園舉辦好幾場孩子遊戲觀察工作坊、在地說明會、專家工作坊,才能把鄰里、不同經驗的使用者(孩子們、老人家)的需求,融入公共空間,讓人們進入公園感到舒適、放鬆、有趣,孩子們也可以盡情揮灑遊戲的創意,這樣的公園,才能歡迎每一個城市居民的到來。

我強烈建議主導規劃與設計的都發處公園管理科和後續負責營運的各區區公所這兩個公部門有更多對於參與式設計的想像、跨局處合作和經驗交流,才讓基隆的公園不只停留在「工程發包或施作」,而是能有更多的對話、參與,把多元的想像帶入我們城市的公園中。也很開心,在第二次定期會的預算會期中,看到公園管理科編列有「針對特色公園辦理民眾參與計畫」以及「特色公園整體規劃」的預算,也會繼續監督,未來在幾座基隆市指標性的公園完工後,如何「永續」進行「公園管理」是很重要的課題。

不論是在與特色公園行動聯盟或參與民間團體舉辦的工作坊,也可以看到除了設計,也越來越多使用者關注公園的維護,也希望有可能來推動「公私協力的共同管理」,在公部門預算並不充裕,但公園管理的需求卻持續在成長的狀況下,可能需要邀請非公部門的參與者一起來進行管理維護。新成立的公園管理科也正在轉換過去於工務處中比較習慣的工程模式,期待繼續將參與式設計與維護擴大,我們也會持續追蹤各個重要公園的進度~(以下有安樂區兩個重要公園目前的進度)


●延伸閱讀:公園不再大眾臉計劃(https://tinyurl.com/y2cbf6l6●2019/07/12臉書連結:https://reurl.cc/6gnKD5

安樂三期與網球場

改建經費來自行政院內政部營建署的安樂三期公園(包含四維公園、槌球場、網球場)規劃和變更設計已經完成。網球場針對排水工程和瀝青層、舖面的經費也到位。網球場和安樂三期持續在進行工程,針對工程前僅在平日舉行公聽會、多數居民不了解此整個改建設計的規劃,我在議會期間也非常強烈地建議市府,若無法進行參與式設計,至少一定要確保資訊透明。而好不容易爭取經費來改記得網球場仍然飽受維護經費不足之苦,一年僅有十幾萬元的維護費。

大武崙森林運動公園

而大武崙森林公園的主管機關教育處進行了問卷調查,同時,一直關心特色公園、共融遊戲場的基隆特公盟也公布了五百多份問卷調查,這些踴躍的意見顯示了大家對公園的設計是否融入各個族群的需求的極大關心,從不同年齡層孩子的需求、青年朋友的運動空間與老人家的休憩空間。從2018年還未當選的時候,我們就和特色公園行動聯盟持續表示公園參與式設計的重要性,然而,市府仍表示以現在的人力和能量,目前還沒有辦法辦理參與式設計,但我們持續和公民團體要求要將五百多份的問卷調查納入規劃中,也強烈要求必須將階段進度與設計等資料公開給市民。目前(2020年1月),大武崙森林運動公園已經通過細部設計,目前正在作書圖,待書圖完成後才會進行審查。

社區公園改善與維護

我在第二次總質詢的時候針對社區鄰里公園的改善與維護提出討論。目前兩公頃以上的公園由都發處公園管理科來管理,兩公頃以下公園由各區公所管理,基隆市民住家附近最常使用的公園多數是屬於小型的公園、由各區公所管理,但兩公頃以下的公園一直以來都「沒有」經費可以做維護管理,多半是由里辦公室組織志工進行自發性維護,幾乎也很少有維修設備與改建的機會。今年開始,基隆市各區公所才新增了一點公園維護的經費,以安樂區公所來說,今年新增的248萬公園管理維護費,主要僅針對安樂區「五座」稍大、由區公所維護管理的公園,進行一年度四次的除草。其他的公園仍要由里辦公室自發維護,而公園設備的維護也很難有下文。

除了建議經費過少的問題,我也提到,民政處和各區公所應該參考國內外的案例,讓社區居民可以自發性的來維護公園,也就是「公私協力的維護計畫」,我提到英國和荷蘭的例子,並不是說公部門因為經費不足就可以把維護責任丟給民間與社區,而是要投入許多專業資源的支持:例如空間規劃、設計的協助,參與式工作坊的直接民主帶動,並提供維護相關的法規、專業知識,讓大家可以參與公園的設計與維護,更重要的,是透過公共空間的共同參與,凝聚社區的認同感並培力公民參與。

閒置空間活化

審核報告第甲-21中指出「截至2018年底止,基隆市閒置土地284筆、面積6萬餘平方公尺,房屋9筆、面積774.48平方公尺,及閒置宿舍251戶。」我們一直在討論公有閒置空間的再利用,不管是青年創業、藝文團體進駐空間(例如我提過很多次的劇團排練空間跟辦公空間)、展覽展演空間等,都是目前基隆仍缺乏的。

我們可以參考台北市的做法,台北市建置了一個「臺北市市有閒置空間整合查詢平台」,大約在2016年,臺北市青年事務委員會觀察到,民間有一個公有土地揭露的網站,主動詢問接洽後,部分委員便在青委會會議上提案做一個官方版本,由財政局作為專案管理,用列管的方式在推動。

北市府以召開會議討論兼實作的方式,邀請府內包含青委會、財政局、都發局、地政局、資訊局等單位,以及府外的民間參與者及資料處理、網站建立的g0v共同討論。而北市財政局認為除了公有土地資料揭露以外,希望透過該平台讓民間可以提案,提出對於市有閒置空間可以怎麼利用,所以後來也開放讓民眾提案。

我認為,臺北市這個案例,很值得我們參考,首先是將相關資料可以清楚地查訊、呈現,再來是借重民間的力量一起把平台work出來,並加入了民眾參與的管道。

而同時臺北的經驗中,有很多我們可以借鏡的地方。例如:財政局針對法規進行了修正,鬆綁市有資產的使用。另外,公部門的態度非常重要,若北市財政局沒有大力推動,事情可能就不會有不同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