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水圳調查
(D) 水圳調查
▲林木泉先生
▲朱徹鴻先生
溪尾里以農業為主要經濟,長期仰賴「溪尾寮圳」、「溪尾寮大牌」在溪尾里形成多條水道。本計畫將拜訪管理溪尾里水圳的南投農田水利會在地小組長林木泉先生、朱徹鴻先生,請益並徵集水訓歷史資料 。
溪尾里水圳取水路線示意圖
此圳路圖參考自民國97年南投農田水利會會志後製作出精簡版本,
圖中,灌溉溪尾里的水圳系統位於下游,烏溪上游水源已多引流至許多地方灌溉。而溪尾水源則從烏溪、隘寮溪、貓羅溪灌溉,因為貓羅溪水位較溪尾地勢低,需以抽水方式灌溉,但成本高昂故大多不採用。
溪尾里雖然旁邊有烏溪與貓羅溪匯流,然而其處於溪流下游的位置,在灌溉完南投草屯與彰化芬園地區後,剩餘的水量往往不足以灌溉農田,據統計,民國97年時溪尾里擁有七十甲農地。
據溪尾達人朱弘仁先生所述,溪尾里雖然看似受到烏溪、貓羅溪所夾,又多遇水災,但實際上因為處在灌溉系統下游,所以早年鄰居間常發生搶水糾紛。隨著後面農田水利會逐漸建造地下水的抽水井,灌溉不足的難題才終於克服。
溪尾里水圳踏查
▲水圳抽水井
▲水圳排水門
▲從空拍來看灌溉圳路
溪尾寮圳碑記
圳位於台中縣烏日鄉溪尾村,故名。清道光咸豐年間,福建泉籍同安縣民移民墾此,在貓羅漢烏漢網目狀溪道河洲地上建寮集村,故稱溪尾寮。
因種稻而築圳,源取貓羅漢,取水口在隘寮、貓羅二溪會流處,圳長2684公尺,溉田約七十甲,稻穫年雙收,間以雜糧蔬果、泥鰍田螺等水產甚豐,禆益地方世代。
故圳初為土石,上滋雜草,後以水泥砌石代之,因年久失修已部份傾斜:時虞倒塌。又昔圳於貓羅漢築土堤導水,每因豪雨大水冲發流失,影響農作且時修時毁;而前以馬達電力抽水把注,經費負荷甚重,殊違成本效益。會長洪國浩君關心地方水利,始則積極進行 「給水路改善工程」,於九十二年五月竣工;繼則奔走争取經费,進行「攔河堰工程」,凡鋼筋混凝土,攔水壩六四公尺,固床工十九座 導水路四五〇公尺、排砂閘門等,均妥固施置,於九十五年十一月蕆(音讀產)事,地方稱慶,以為源豐流沛,利澤綿遠。
余觀地勢,此村當眾溪匯流之尾,洪澇易氾,不適人居,而先民勤韌克苦,闢有斯土,百年以来,安居樂業,實繫水利。蓋大堤之東,村舍興隆,大堤之西、江洪迷離,此防衛之功也;而綠野平疇,隴上鳴鳩,縱溝橫渠、田稻池魚,此灌溉之功也;飲水思源,中元普圳頭,下元祀水官,接禮俗之表現。
今圳頭河堰,埤水烟湖,堰溢長瀧,波漣而景秀。立大堤瀏覽,溪洲蒼茫,蓁莽荒穢,遠吞山色、平蓋溪瀨,愈覺築堰化荒野為水利之功,非止一端,實亦增景觀,供休閒,除髒亂,理溪水也。至若呼朋引伴,溪畔垂釣,沙鷺翔集,消遣世慮,故可籍景流徘徊。亦或學生遠足,師說鄉土文化,尤為教化外一章。而優游林泉者,亦可蒞止:聽溪聲、賞陌色、送夕陽、迎素月、留蛙鳴。乃為之贊:奇哉溪尾、築此圳碑,民豐物阜、財源滾滾,風光競秀、景觀斯振,感恩惜福,世代固穩。
台灣省政府顧問簡榮聰敬撰
台灣省南投農田水利會敬立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六月吉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