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水災的記憶與影響



尾社區活動中心張貼之避難圖

溪尾里原有溪尾寮、相思埔、牛羅崁、朱厝、高厝、匏厝(庄仔)等傳統聚落,其中尤以溪尾寮戶數最多。無奈此地區位處烏溪與貓羅溪的浮覆地帶,容易受水患侵害,在1959年的八七水災,以及1960年的八一水災,均遭遇潰堤氾濫的重大災難。1963年颱風葛樂禮時,烏溪再度潰堤,且潰堤地點近臨溪尾寮聚落,洪水直接灌入村莊,建物倒塌泰半,人員死傷眾多。許多劫後餘生的溪尾寮住戶,於悲痛交加之餘遷離故土,搬往彰化芬園石牌里(貓羅溪對岸高地)等處。葛樂禮洪災導致溪尾寮聚落的式微,地區核心轉為匏厝(庄仔),也是目前溪尾里人口最密集的區域。


西元1959年八七水災舊照片(余如季攝影)

▲八七水災沖毀大橋

▲居民清理家門口砂石

▲八七水災沖毀道路

▲八七水災沖毀房屋

早年的農村土埆厝

▲土埆厝外貌

▲土埆厝的土塊是泥土混合稻草米糠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