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小動物呼吸胸腔心肺臨床團隊及研究室
血液循環系統分為供應全身的「體循環」和供應肺臟的「肺循環」。平時常見的量血壓是評估是否有「高血壓」(指體循環中的大動脈血壓過高);而當肺循環中的肺動脈壓力過高時,稱為「肺高壓」。
肺動脈壓力若不正常升高,心臟需要更吃力的工作以將血液送達肺循環交換氧氣與排出二氧化碳。肺動脈壓力逐步上升或持續高壓,心臟的負擔就越來越重,肺循環也難以運作氣體交換功能來供應全身器官,最終可導致右心擴大、衰竭、嚴重缺氧,甚至猝死。
狗狗也常見肺高壓。近年發佈之國際犬肺高壓分類準則,採用與人類醫學相似的分類系統。目前犬肺高壓有六類,也可說是六類發生肺高壓的原因:
第一類:肺動脈高壓 (含原發性肺高壓、先天心臟病、肺靜脈阻塞性疾病、肺微血管瘤等)
第二類:左心疾病引起的肺高壓
第三類:肺部疾病、缺氧、呼吸疾病引起的肺高壓
第四類:血栓栓塞引起的肺高壓
第五類:寄生蟲引起的肺高壓 (例如心絲蟲症)
第六類:多重因素引起之肺高壓、或致病機制不明的肺高壓
上述是簡化的分類,實質上肺高壓病因複雜,因此診斷肺高壓需要高度的懷疑、謹慎瞭解過去病史、藥物使用狀態、仔細檢查評估心肺功能。
過度喘氣、咳嗽、舌頭易發紫、呼吸困難、昏厥、活動力下降、體力衰退,都是狗狗肺高壓時可出現的症狀。
這些症狀與其他心肺疾病類似,初期可能只是容易喘、咳嗽、活動時易疲勞,所以有時很難在一般就醫時被正確診斷出來;到了後期,症狀變得嚴重時,預期存活時間通常不長,甚至可能突然猝死。
肺高壓過去已有一些簡易的心臟超音波指標,用來估計肺動脈的壓力;然而,隨著醫學進步逐漸理解舊有指標存在了一定的侷限性,且單一指標不足以決定預後。肺高壓的成因合併複雜的心肺交互影響,現今的醫學趨勢是正確診斷找出病因,避免或減緩次發性肺高壓的發生,並評估個體差異而給予精準的追蹤治療。
此外,一些呼吸疾病在病程中可能短期改變肺循環壓力,且心肺合併狀況對體內血液動力有複雜影響。因此,已被診斷為肺高壓的病例也需謹慎評估,反覆檢視診斷並釐清心肺系統的合併狀況。
會,過去主要發生在罹患某些特定疾病的貓,如肺蟲感染或先天性肺病。過去認為或許歸因於肺循環的解剖或生理差異,貓貓不像狗或其他物種那樣容易發展肺高壓。然而,舊有的觀念也在被重新審視當中,例如近期發現罹患甲狀腺功能亢進的貓貓,雖然不容易出現嚴重肺高壓,但肺循環仍存在血液動力學發生一些變化的證據。
另外,可能有較高風險罹患肺高壓的貓,比如患有慢性呼吸疾病,若無常規進行篩檢,或先前未曾針對慢性呼吸疾病建立正確診斷,都可能導致問題長期受到低估。
Joan
肺高壓症相關的死亡率顯著增加,其中第三類肺高壓為肺部疾病所引發,由於空污等多重因素導致慢性阻塞性肺病、氣喘、各類型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之盛行率攀升,加上許多心肺合併症均具有複雜異質性,因而有效治療有限。
近年國際研究發現罹患支氣管軟化症患犬有顯著更高機率導致第三類肺高壓而減少存活;然而目前研究資料有限,阻礙後續之臨床照顧。
台灣有許多狗狗罹患嚴重程度不一的支氣管軟化症,其中有一定比例死於相關併發症,而當中亦有一定比例合併不同的心肺疾病而需要釐清以給予個別化的治療。本研究團隊在先前國科會計畫資助下,發現在嚴重支氣管軟化症患犬的一種肺功能表型,分析顯示阻塞性和限制性肺功能障礙均可能表現,這與過去將此疾病單純的視為一種簡單下呼吸道結構性阻塞的認知有所不同,暗示我們對此疾病總體病因、結構、評估方式需有進一步的資訊,以尋找未來的治療策略。此外,除了持續建立呼吸疾病與心肺合併狀況的正確診斷以外,我們也對基於呼吸症狀而較難使用傳統心臟超音波指標適當量化嚴重度的第三類肺高壓狗狗,研究替代性的心臟超音波評估方法;這些研究的部份結果在2023-2024分別已在不同國際學會發表 (張偉韜醫師),與其他國家學者交換意見。後續,需要把血液動力學、氣流動力學、臨床病程、預後等龐大的資訊整合起來,試圖一一解開未知的部份,並找尋能夠改變醫療現況的線索。
** 2025/08/01-2026/07/31期間,由國科會計畫提供補助,研究團隊將對第三類肺高壓已知危險群的支氣管軟化症患犬 (與部份可能處於第三類肺高壓風險之支氣管肺病患貓) 進行研究分析,將視病情狀況與研究計畫階段提供部份進階檢查的減免補助,如果您動物的疾病與初步診斷符合研究計畫收案補助對象,研究團隊人員將向您說明進入此臨床研究的相關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