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Burnout住院醫師生活,也能經歷神嗎?
時間:2025/9/01 18:30-21:00
經途迷惘身心瘁,
歷盡幽谷主引隨。
神工奇妙開心竅,
恩典同行無所虧。
從滿懷熱血進入教會醫院,期待將信仰與醫療工作結合,到短短兩三個月後就因身心俱疲而「笑不出來」。彰基兒童醫院總醫師/台大兒童醫院遺傳科研修醫師林煦恆分享了他在高壓的醫療職場中,如何從過勞、沮喪、孤獨的低谷中,真實地與神相遇並同行的心路歷程。
過勞與屬靈危機的衝擊
林醫師回憶,住院醫師生活初期,頻繁的值班使他身心俱疲,教會服事的挫折感更讓他加倍沮喪。職場中的「屬靈孤獨感」也油然而生,即使身處教會醫院,卻幾乎不認識基督徒醫師,感覺沒有人在乎那些貼在牆上的經文。壓力、疲憊與過去被霸凌的創傷,讓他情緒失控,甚至在職場與護理師激烈爭吵,事後又陷入「沒有好見證」的自我控訴中,形成惡性循環。
這些經歷讓他產生三個動搖信心的想法:第一,懷疑上帝根本沒有呼召他來這裡;第二,認為信仰與工作無法結合,不如切割成「上班當醫生,下班當基督徒」;第三,即便有規律的靈修,內心卻無法滿足,仍需靠外在的肯定來證明自我價值。
經歷神的三個轉捩點
在身心俱疲的狀態下,林醫師分享了上帝帶領他走過低谷的三個關鍵學習:
神主動建立真實的關係:在他最低潮時,上帝奇妙地讓他和一位久未連絡的宣教士重新聯繫上,彷彿是神「伸出援手,想把他拉出來」。透過與他的穩定交通和閱讀《Experiencing God》這本書,他對讀經和禱告的體驗產生了根本性的轉變。他意識到,讀經不再是研究知識,而是領受神當下要給予的安慰與鼓勵;禱告也不再是例行公事,而是能「掏心掏肺」的真誠對話。一次在公園散步時,他深刻感受到聖靈的提醒:「你是為了跟我散步、有親密關係而被創造的」,這讓他明白自己的價值在於「我是誰」,而非「我做了什麼」。
觀察神的工作並加入祂:如同約翰福音5:19提到:「耶穌對他們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子憑著自己不能作甚麼,惟有看見父所作的,子才能作,父所作的事,子也照樣作。」他也學習到耶穌與天父同工的榜樣——先留心觀察天父在哪裡動工,然後再加入祂的工作,而非出於自己的血氣或價值需求去「找事情做」。他分享了一位一貫道的同事主動詢問信仰的經歷。當他意識到「若不是父吸引人,就沒有人能到主這裡來」時,他便把握機會加入神的工作,最終帶領這位同事信主。他謙卑地表示,是神走在前面,而人只是與祂合作。「神想做什麼、正在做什麼,比我想為神做什麼更重要!」這個原則也引導他在選擇次專科時,放下對「熱門科別」的迷思與追求,順服神的帶領走向罕見疾病這個「人少的路」。
在順服中做出重大調整:經歷神往往需要調整自己的計畫去配合神的計畫。他坦承自己曾因疲憊而選擇滿足個人計畫(去吃酸菜魚),而錯過了為一位病危的寶寶禱告的最後機會,這件事讓他深刻體會到「沒有順服,有時候代價比想像的還大」。他從耶利米書中領悟到,一個信靠神的人,就像栽在水旁的樹,即使在「乾旱之年」(代表職場壓力與忙碌),依然能結果不止。這激勵他學習在忙碌中優先選擇親近神,信靠神會為其餘的事負責。
最後,林醫師總結,經歷神、愛神並榮耀神,是神創造人的目的。他鼓勵眾人,透過分享彼此的見證,能互相激勵,共同在生活中經歷又真又活的神。
喻慶祥 (Assisted by ChatGPT and NotebookLM) 2025/9/01
大合照~
希望能有更多人參與
豐盛的大餐!!
帥氣的講者~
招牌笑容
重要的屬靈經歷
聽眾心有戚戚焉
該怎麼做?
會後分組
四個問題
若有所思
踴躍分享
每個人...都有故事
彼此代禱
偷看另一組的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