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讀書會 - 第九章: 基督徒醫師面臨的倫理問題
時間:2025/8/11 18:00-21:00
倫常神恩引心靈,
理信真道伴光明。
原野耶穌為救主,
則求信仰得安寧。
在醫療現場,基督徒醫師常需面對專業判斷與信仰價值交織的抉擇。臺大兒童醫院小兒腎臟科黃厚瑄醫師,帶領年輕基督徒醫學生研讀《第九章—基督徒醫師面臨的倫理問題》,探討如何在複雜情境下結合專業、倫理與信仰,做出榮耀上帝且造福病人的決策。
她首先介紹醫學倫理推理的四種方法。原則論以不傷害、行善、自主與公正為核心,協助醫師在選擇中權衡不同價值,但在原則衝突時可能無法單獨得出答案。基督徒除了採納此四原則,還會納入聖經觀點,如神的主權、順服、管家職分與生命的神聖。品德論則關注醫者本身的品格與德行,如憐憫、誠實、謙卑與耐心,認為正直的品格能在灰色地帶中提供穩固的指引,幫助醫師在兩難之間做出合乎信仰與專業的判斷。後果論強調評估決策的長遠結果,例如為腎衰竭病童進行透析雖能延命,卻可能使家庭承受沉重負擔。類比法則透過典範案例引導決策,如心臟移植資源有限時,多數會優先給生命潛力更長的嬰兒。
黃醫師並提出倫理決策的實踐步驟:獲取事實、提出多重方案、確定適當決策者、引出價值觀、勇於建議、尋求諮詢,並在極難抉擇時透過禱告尋求上帝的智慧。她強調,若時間允許,應保留思考與對話的空間,避免倉促定奪。
與會成員也分享了多個臨床案例: 一是肝癌末期病患的DNR衝突,家屬願意順服上帝時程,卻與主治醫師的積極救治理念相左,最終撤除升壓藥,讓病患平安離世。二是重症患者意外康復,顯示醫療結果的不可預測性。三是癌末用藥溝通困境,家屬因誤解而拒用嗎啡,經耐心溝通後才接受緩解治療。四是化療與感染的矛盾,經濟壓力與不傷害原則之間的拉扯,使年輕醫師常處於觀察與學習的位置。
資深牙醫師琇玲姐補充,醫師需負責任地提供數據與風險評估,但避免保證結果;某些「有責無利」的醫療行為日漸稀少,反映了制度與現實的制約。
黃醫師總結,基督徒醫師應在專業判斷、倫理原則與信仰之間取得平衡。當世俗觀念將自主置於首位時,信徒需回到聖經,從神的主權與愛出發,並以無條件的關懷看待每一位病人。她勉勵醫護人員將職場視為與上帝同工的禾場,從不枯竭的神愛中汲取力量,成為病人身心靈的祝福。
喻慶祥 (Assisted by ChatGPT and NotebookLM) 2025/8/11
邊吃邊聽分享
直播組
認真的講師
發人深省的靈魂拷問?!
人人都有機會被點名分享
大合照
再一張
Again
還有?
合照永遠不嫌多
猜猜有何不同?
讚!
會後交流
小視窗?
JAMES 小組 Line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