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星,或稱「天文觀測」,是指透過肉眼或望遠鏡觀察夜空中天體的活動。這是一門結合物理、數學與自然觀察的科學行為,也是天文學的入門方式。
觀星不只是欣賞夜空的美景,更是理解宇宙結構與運行規律的基礎。例如:透過觀察行星的移動,可以理解太陽系的構造;透過月相的變化,可以學習光線與反射的概念。
類別 : 恆星
舉例 : 北極星、天狼星
特徵說明 : 自體發光,距離遙遠,位置相對固定
類別 : 星座
舉例 : 獵戶座、天蠍座
特徵說明 : 古人依恆星連線而命名,具文化與觀測意義
類別 : 行星
舉例 : 金星、木星、火星
特徵說明 : 會「移動」的天體,反射太陽光
類別 : 月亮
舉例 : 新月、滿月、上弦月
特徵說明 : 反射太陽光,月相變化與地球位置有關
類別 : 流星
舉例 : 英仙座流星雨、雙子座流星雨
特徵說明 : 當小碎石進入大氣層並燃燒,形成短暫亮光
類別 : 銀河
舉例 : 銀河系中心(夏季明顯)
特徵說明 : 我們所在的星系,夏季可見濃密星帶
肉眼觀星: 初學者可從辨認星座、追蹤月相開始。
使用星圖或App: 輔助辨認星星與星座,例如「Sky Map」、「Stellarium」等免費軟體。
望遠鏡或雙筒望遠鏡: 可觀測更遠或更暗的天體,如土星環、星團等。
地點選擇: 光害少的地區(如郊區、山區)更適合觀測。
天氣條件: 晴朗、無雲的夜晚最佳;月光太強時視野會受影響。
時間安排: 行星與星座會隨季節與時間改變,建議事前查詢天象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