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19-11-24 20:17
1 简介
从七个文化维度(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高-低语境,权力距离,避免不确定性,女权/父权,短期和长期取向,放纵和自我克制)分析东德作为后共产主义地区的文化背景。讨论后共产主义文化如何影响东德的管理和业务,并提出建议以支持在后共产主义世界的业务。
2 介绍
1990年德国统一,西德的社会体系覆盖了东德的斯大林主义体系(Frese&Javidan,2002年,第22页)。但是,这种转变是剧烈而突然的,不是渐进的。前东德公民中仍然存在东德制度下的心理状态(Tverdohleb,2012,pp. 363-364)。 ABC新闻(2018)报道,东德的价值观在东德出生的人口中仍然有效。此外,德国统一后的经济萧条也加剧了东德与西德之间的分歧。例如,大约25年后,2015年东德的失业率为9.7%,而德国的整体失业率为5.4%(Khan,2015年)。在东方的计划经济体系崩溃之后,研究后共产主义的文化背景,以洞悉如何帮助企业在这些地区开展业务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报告中将使用以下定义:
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
根据Moran等(2011,p.21),个人主义被定义为倾向于原子化的社会,而社会价值观则倡导个性化(Moran,Harris&Moran,2011,p.21)。集体主义的定义是一个倾向于组织的社会,社会各成员用他们的忠诚交换对组织提供的福利支持(Moran,Harris&Moran,2011,p.21)。
高语境和低语境文化
根据Hall的观点(cited in Kittler et al., 2011, pp. 66-67),传播文化是指社会交换社会信息。 在低语境文化中,直接的词汇是主要的交流工具(Hall, cited in Kittler et al., 2011, pp. 66-67)。 在高语境中,文化交流更加复杂(Hall, cited in Kittler et al., 2011, pp. 66-67)。 高语境文化使用仪式,礼节,手势,声音,语调和其他方式传达信息,存在更多的话外之音(Hall, cited in Kittler et al., 2011, pp. 66-67)。
权力距离
权力距离定义为组织的低阶级群体对权力不平等的接受程度(Hofstede, 2011, p. 9)。
避免不确定性
一种社会文化分析工具,用于对人们适应风险环境的能力进行评估(Moran,Harris & Moran, 2011, p. 21)。
女权和父权社会
父权社会更具竞争力,追逐物质利益。女权社会的文化更加谦虚,追求合作(Hofstede, 2011, p. 12)。
短期和长期取向
短期取向(STO)关注短期利益,关注当下,及时行乐(Hofstede& Minkov, 2010, pp. 496-497)。长期取向(LTO)则涉及长期利益以及为将来节省当前资源的意愿(Hofstede& Minkov, 2010, pp. 496-497)。
放纵和节制
放纵型社会注重情感表达和个人自由,主张享受生活,而节制型社会主张控制个人的欲望并抑制情感表达 (Hofstede, 2011, pp.15-16)。
该报告将解释东德独特的文化背景,讨论其对当地商业和管理的影响,并为后共产主义地区的商业活动提供建议。
3 集体主义
社会主义时期的东德价值观以集体主义为特征。 1968年的东德的《宪法》规定:“无产阶级的政治,物质和文化利益与社会集体利益是一致的。这是社会主义的主要动力。” (第1章,第2节,第4条)。 “在德国的民族统一阵线,所有政党和群众组织团结所有人的力量,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采取共同的行动。”(第1章,第3节,第2条)。集体主义的价值观一直持续到1990年德国统一为止。尽管在社会主义时代的东德官方的组织被摧毁了,但东德人民还是自组织了社区组织来应对东德的经济萧条(Coester,2018) ,他们依靠社区,家庭,工会和类似的民间组织团结起来对抗经济危机。例如,彼此共享工作信息,照顾孩子并共享食物(Frese&Javidan,2002)。值得注意的是,针对对东德地区的工会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德国统一七年后(1997年),接受调查的东德工人样本中只有20%显示出明显的集体主义或个人主义取向。大多数东德工人表现出混合型的倾向(Frege,1997,pp.169-171)。
对此有两个假设:假设一,自由世界的个人主义文化在1990年之后进入东德,但是东德人仍然受集体主义遗产的影响,因此形成了一种混合状态。假设二,由于共产主义主张提倡人的解放和自由人的联合,所以个人的自由和集体利益是一致的,社会主义的遗产导致了这种混合价值。
因此,大多数东德人会同时注意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并希望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他们愿意参加集体行动以保护社区和组织的利益,但前提是组织可以保护其个人利益。
4 高语境文化
虽然德国人被认为具有低语境的文化背景(Lamini,Szerlip&Watson,1997)。但是东德过去的文化审查制度和秘密警察制度改变了东德的文化。当东德人需要交流某些敏感信息时,他们会使用狡猾的方法绕过词汇审查系统(Rodden,2004)。东德人使用隐晦和抽象的方式来规避直接表达信息可能造成的政治危险(Rodden,2004)。
因此,东德沟通模型比西德使用了更多的方式。类似于奥威尔的《1984》,“新话”词汇在东德语言系统中更为普遍(Walsh,1994)。此外,当东德人不喜欢高级管理人员的政策时,他们将隐藏自己的反对意见,而不是直接表达反对意见(eDiplomat。,2019)。
另外,东德和西德的语言其实是不同的。社会主义改变了东德的德语,东德官方用”社会主义词汇“取代了大量”堕落的资产阶级词汇“。例如“超市”在东德被称为“合作社商店(Konsum)“,食堂被称为“工人厨房(Werkküche)”,在西德带有浓厚宗教意味的“圣诞节奖金(Weihnachtsgeld)”在东德则是“年终奖金(Jahresendsprämie )“。这类词汇在德国统一多年后依然被一些东德人使用。这对于统一后的东西德交流其实是一种障碍,许多东德人发现他们进入西德的公司工作的时候成为了“半文盲”(Cranz & Oxford, (2015)。
5 权力距离
对东德的权力距离文化的研究显示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支持东德存在比西德更高的权力距离(Frese&Javidan,2002,p. 22)。在斯大林主义制度下,人们倾向于对上级保持绝对服从(Braguinsky & Yavlinsky, cited in Tverdohleb, 2012, p. 366)。在官僚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倾向于不加质疑地接受被安排的社会地位。
另一观点是东德的权力距离较低。东德人和西德人对平等的理解不同,东德人更关注经济平等,而不是机会均等。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共产主义的价值观提倡“按劳分配”(Tverdohleb,2012,p.370)。结果,社会和组织内部的不同层次仅被视为不同的分工,而不是实际的等级差异。例如,“东德的企业高管和清洁工被认为具有相同的社会地位,因为他们住一样的集体公寓,吃一样的黄油”(ABC news,2018)。
因此,东德实际上具有混合的权力距离文化背景:他们反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经济不平等带来的权力不平等,这种对不公平的革命反叛意识反映了低权力距离的背景。但是,他们倾向于毫无疑问地服从组织的领导者。这是高权力距离背景。
6 避免不确定性
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的东德人在不确定的市场风险面前表现出较低的应变能力(ABC news,2018)。在东德,冒险主义和企业家精神非常稀缺(Coester,2018)。但是仍有少数人表现出面对自由市场不确定性的冒险精神。这些人具有“企业家精神”(Tverdohleb,2012)。实际上,尽管计划体制在苏联时代占主导地位,但非法或灰色地带的私营经济一直存在(Tverdohleb,2012),这意味着东德人的企业家精神并未遭到灭绝。此外,一些东德管理人员对未来表现出良好的期望和乐观主义精神(Frese&Javidan,2002),这意味着一些东德人有能力挑战市场风险。
因此,绝大多数东德人在就业和经营策略上趋于保守。他们倾向于在组织中发挥稳定的作用,并尽可能避免风险。但是,少数由那些拥有“企业家精神”东德人领导的公司正在后共产主义新兴市场中迅速发展。
7 父权社会
由于社会主义的影响,东德地区展现出女权与父权混合的文化背景的社会特征。在Hofstede的定义中,父权社会显示出性别的明确划分,男性追求物质,而女性则对生活质量负责。女权社会被定义为性别平等,社会主流价值观温和,关爱他人,追求生活质量(见前文)。但是东德地区的文化背景是反映Hofstede理论局限性的典型案例。东德的性别状况比西德更平等(Hamilton,2017)。在社会主义时代,90%的东德女性拥有工作(Hamilton,2017),而同时期的西德女性趋于成为家庭主妇(Hamilton,2017)。西德只有55%的妇女有工作,而且不做家庭主妇被认为是不道德的(Bennhold,2010)。德意志统一后,西德被认为需要向东德学习女权主义(Bennhold,2010)。 统一后东西德的女性就业率趋于对等,东德地区下降而西德地区略有上升,在2012年,德国东部的女性就业率为69.1%,略高于西部的67.5%。但是,东德比西德更关心物质利益(Van&Maseland,2010年)。在父权社会中,东德的女性具有与男性相近的特征。此外,东德在LGBT问题上比西德更为保守(Mclellan,2017),并且一些右翼活动对东德LGBT社区构成了威胁(Bowen,2010)。此外,LGBT社区担心东德的就业歧视(Bowen,2010年),这也是父权社会的一个特征。
因此,东德人的性别观念更加平等,并且倾向于物质利益。他们不在乎工作中的性别。但是,他们关心工作绩效。 LGBT将在东德企业遇到某些障碍,这些障碍来自保守趋势。
8 短期和长期取向
社会主义时代的遗产使东德人有了长期取向的概念。这是由于两个因素造成的:首先,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东德人的基本生活被政府提供的廉价或者免费的计划福利物资所照顾,因此他们拥有支持为未来做长期规划的物质基础。其次,东德政府还进行了未来的社会人力资源规划。例如,1951年至1955年的东德五年计划提到了对技术人员的培训。此外,节俭是东德官方道德的一部分。德国统一后,东德人仍然在教育方面保持高额投资(Van&Maseland,2010)。东德人比西德人在高等教育上投入了更多资源(Connolly,2015)。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社会主义遗产的影响,东德人也比西德人更愿意在职业技术教育上投入资源。培训熟练工人(Van&Maseland,2010)。然而,统一后东德的经济萧条迫使东德人使用其主要资源维持日常支出(Albinsson,Wolf&Kopf,2010年)。
因此,东德人拥有保持节俭的美德,并将为未来制定长期计划。这使得东德在仍然拥有大量的高等教育的背景人才资源和技术工人资源。但是由于经济压力已经迫使他们在向短期取向转型。
9 放纵和节制
在社会主义时代,东德倡导节欲的价值观(Tverdohleb,2012)。节制与被批判的“资本主义堕落文化价值观”有关。然而在某些方面,例如基于无神论的共产主义思想,东德人在人性的解放上比“自由世界”更为超前。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东德的性解放运动。例如,东德人拥有著名的沙滩裸体运动(McLellan,2007)而同时期西方依然存在泳装警察。东德的文艺作品也有大量颇为大胆的先锋性尝试。此外,现代东德人还接受了西方消费主义的一部分(Staab,1997)。可以说,东德在这一领域具有混合的文化背景。
因此,东德人具有保守的节制特征。但是,在某些领域是放纵。
10 结论
总之,东德作为后共产主义世界的一部分中展现出独特的文化背景:这种文化背景与全球化,社会主义遗产,传统保守主义和资本主义自由市场价值下的新自由主义价值观相融合。 并且在适应环境中诞生了新的文化。
东德在许多文化维度方面都表现出独特的特征:东德具有可以保护个人利益的集体价值; 混合型的权力距离文化背景;除少数企业家外,大多数人都不善于面对风险;较父权的社会文化; 长期取向方向; 混合型的放纵和节制。
11 建议
本报告提出以下建议:在东德进行国际商业和管理的时候要注意其独特的后共产主义时代文化背景。不能以偏见的眼光看待共产主义遗产(即天真的设想东德抛弃了“专制帝国”快速投入了“自由世界”),这种偏见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管理者和企业家需要理解共产主义遗产的积极意义,并将其作为企业多元化的一部分看待。
东德的女性员工会表现出男子气质的竞争力,这对绩效有极大的好处。在处理内部权力和员工与管理者的关系上有格外小心,尤其要注意保护好东德员工的物质利益以避免冲突发生。但是只要保护好东德员工的利益,妥善处理好与工会的关系,那么这些东德员工将会成为提升公司凝聚力的极好部分。由于教育的高投入,东德员工的整体素质会非常优秀。大部分东德员工不会善于处理风险问题,所以尽可能的安排技术性的岗位,这会将有效利用他们的高教育背景优势。但是如果遇到了有企业家精神的东德人,那么他们将会是极为宝贵的合作伙伴。在东德企业内部,让东德员工接受信仰保守主义宗教的同事和LGBT同事会成为一个潜在的挑战。
另外,由于后共产主义国家的具有近似的特征,所以本报告认为对东德的相关研究也可以为在其他后共产主义世界进行商业活动提供支持。
12 局限性
以Hofstede为代表的文化维度分析体系的设计的基础思维来自资本主义世界,在分析后共产主义世界上存在一定的缺陷。
另外,在例如现代东德人复合型的集体主义-个人主义文化背景的成因上依然有所不足。
在苏联解体接近28年后的今天,已经不能再乐观的认为社会主义的遗产已经彻底消失了。实际上它已经固化为了一种文化背景,并与新的全球资本主义文化融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后共产主义国家文化。对这种文化现象依然更进一步的研究。这都是未来需要研究的空白领域。
参考文献
Albinsson, P. A., Wolf, M., & Kopf, D. A. (2010). Anti‐consumption in East Germany: consumer resistance to hyperconsumption. Journal of Consumer Behaviour, 9(6), 412-425.
Bennhold, K. (2010, October 5). 20 Years After Fall of Wall, Women of Former East Germany Thrive. Retrieved from https://www.nytimes.com/2010/10/06/world/europe/06iht-letter.html.
Bowen,A. (2010). Gay rights movement in Germany follows path of reunification. Retrieved from https://www.dw.com/en/gay-rights-movement-in-germany-follows-path-of-reunification/a-6043518.
Coester, C. (2018, November 28). Post Reunification: Eastern Germany is different. Retrieved from https://www.handelsblatt.com/today/opinion/post-reunification-eastern-germany-is-different/23583506.html?ticket=ST-14009666-uN7JOGahoGbqlRmdXbcG-ap5.
Connolly, K. (2015, October 2). German reunification 25 years on: how different are east and west really. Retrieved from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15/oct/02/german-reunification-25-years-on-how-different-are-east-and-west-really.
Cranz, T., & Oxford Dictionaries. (2015). Do East and West Germans still speak a different language? Retrieved from https://blog.oup.com/2015/10/east-west-germany-language/.
Deutsche demokratische republik constitution 1968. Retrieved from http://www.documentarchiv.de/ddr/verfddr1968.html#47
Deutsche demokratische republik : the five-year plan for 1951-1955 (1950). Retrieved from http://ghdi.ghi-dc.org/sub_document.cfm?document_id=2996
eDiplomat.(2019).Cultural Etiquette: Germany. Retrieved from http://www.ediplomat.com/np/cultural_etiquette/ce_de.htm.
Frege, C. (1997). Doe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undermine union collectivism? The case of East German textile workers. Industrial Relations Journal, 28(3), 163-175.
Frese, M., & Javidan, M. (2002). Leadership Made in Germany: Low on Compassion, High on Performance [and Executive Commentary].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 (1993-2005), 16(1), 16-30.
Hamilton,V.(2017).Women in Germany's east earn close to what men do. Can we thank socialism for that?. Retrieved from https://www.pri.org/stories/2017-12-07/women-germanys-east-earn-close-what-men-do-can-we-thank-socialism.
Hofstede, G. (2001). Culture's consequences : Comparing values, behaviors, institutions and organizations across nations / Geert Hofstede. (2nd ed.). Thousand Oaks, CA ; London: SAGE.
Hofstede, G., & Minkov, M. (2010). Long- versus short-term orientation: New perspectives. Asia Pacific Business Review,16(4), 493-504.
Hofstede, G. (2011). Dimensionalizing Cultures: The Hofstede Model in Context. Online Readings in Psychology and Culture,2(1), Online Readings in Psychology and Culture, 2011, Vol.2(1).
Holst, E., & Wieber, A. (2014). Eastern Germany ahead in employment of women. DIW Economic Bulletin, 4(11), 33-41.
Khan, M. (2015). Seven charts that show why Germany is still not a unified country. Retrieved from https://www.telegraph.co.uk/news/worldnews/europe/germany/11215784/The-seven-charts-that-show-why-Germany-is-still-not-a-unified-country.html.
Kittler, M., Rygl, D., Mackinnon, A., Thomas, D., & Aycan, Z. (2011). Special Review Article: Beyond culture or beyond control? Reviewing the use of Hall’s high-/low-context concep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ross Cultural Management, 11(1), 63-82.
lamini, R., Szerlip, B., & Watson, T. (1997). Passport germany : Your pocket guide to german business, customs and etiquette. Novato: World Trade Press. (1997). Retrieved http://ebookcentral.proquest.com/lib/ecu/detail.action?docID=3051608
McLellan, J. (2007). State socialist bodies: East German nudism from ban to boom. The Journal of Modern History, 79(1), 48-79.
Mclellan, J. (2017). Lesbians, Gay Men and The Production of Scale in East Germany. Cultural and Social History, 14(1), 89-105.
Moran, R.T., Harris, P.R., & Moran, S.V. (2011). Managing cultural difference: Global leadership strategies for cross-cultural business success (8th ed.). Oxford, UK: Butterworth-Heinemann.
Rodden, J. (2004). Politics and the German language. Debatt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12(1), 46-63.
Staab, A. (1997). Testing the west: Consumerism and national identity in eastern Germany. German Politics, 6(2), 139-149.
Tverdohleb, E. (2012). The institutional change in action: Transitioning to Economic Man. Communist and Post-Communist Studies, 45(3-4), 363-373.
Van Hoorn, A., & Maseland, R. (2010).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ast and West Germany after 1991: Communist values versus economic performance?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 76(3), 791-804.
Walsh,M.W.(1994).Culture : One Germany, Two Languages, Much Confusion : East and West developed their own lexicons during 40 years of separation. Some variations are minor, but others reflect different ways of looking at the world. Retrieved from https://www.latimes.com/archives/la-xpm-1994-08-16-wr-27595-stor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