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小说、AI创作梦--
书香月讲座带你走进文学与科技交汇的世界
校园、小说、AI创作梦--
书香月讲座带你走进文学与科技交汇的世界
报道 / 蔡耀恩 S3S3
为配合书香月“南洋书韵”马华主题策展,本校有幸邀请到马华著名作家方路先生,以《校园、小说、AI创作梦》为题,为本校师生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学讲座,带领大家走入创作与想象的世界。
巴生,潜藏在日常里的小说灵感
讲座伊始,方路先生从“巴生”这座城市谈起——从地名由来、武吉斯人迁徙,到丰富的历史文化脉络,他指出身处其中的我们,其实早已拥有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他鼓励同学们不妨从熟悉的校园、生活与地方出发,将巴生这座城市书写成属于自己的文学风景。“或许,下一个小说的主角与场景,就在巴生。”
微型小说,创作的起点
在资讯爆炸的时代里,微型小说以其短小精悍、情节紧凑、结局出人意料的特性,成为许多文学创作者的入门首选。方路先生更为同学们讲解了小说的基本要素,主要分为五大类,分别是:重视故事情节、把握叙事节奏以营造氛围、刻画深刻人物形象、多用意象与描写人物心理等等。
方路先生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印度作家Ruskin Bond等人的作品为例,剖析了小说如何在有限的篇幅中展现深刻的情感与丰富的意象。他更提到,马来西亚竟是“纳米小说(nano fiction)”一词的最早源地之一,这种更短小的文学形式,也正考验着写作者的构思与文字精准度。
AI是创作助手,不是代笔者
随着科技进步,利用人工智慧(AI)作为写作工具逐渐普及化。对此,方路先生以近期“国旗印刷错误事件”为例,警示同学们过于依赖AI的弊处,提醒同学们在使用AI辅助写作时必须保持创作的主体意识。他说,AI是极佳的工具,他自己就利用AI写出多达20篇的文章。但是,他强调不要过于依赖AI,否则适得其反,容易削弱作者个人的思考与创作能力。
十分钟写作挑战,激发无限创意
讲座尾声,方路先生邀请全体同学进行一项“十分钟极短篇创作”挑战,题目为:「我遇到一件伤心 / 惊吓的事」。短短三十分钟,现场回响热烈,同学们纷纷挥洒创意,一篇篇作品在思想碰撞中应运而生,展现出文学青春最动人的模样,方路先生更邀请数位优秀学生现场朗读各自的创作,并赠送每人一册书籍,以示鼓励。
本场讲座最终在浓厚的文学气息中圆满落幕,它不仅启发了同学们的写作兴趣,也播下了属于创作梦想的种子。
学生鼓起勇气,朗诵现场创作的微型小说
方路赠送一册书籍予现场朗诵的同学们,以兹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