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滨华中学现代诗创作工作坊
暨阅读讲座”圆满举办
“2025年滨华中学现代诗创作工作坊
暨阅读讲座”圆满举办
2025年7月5日至6日,滨华中学松林图书馆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2025年滨华中学现代诗创作工作坊暨阅读讲座”。此次活动吸引了117位阅读与诗歌爱好者参与,共同探索阅读策略与现代诗的创作技巧。
此次活动不仅展现了阅读和诗歌的价值,更彰显了滨华中学对文化艺术的热爱。阅读是开启智慧和理解世界的重要钥匙,帮助我们获取知识、培养独立思考与判断力,同时也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激发创新与想象力。诗歌则作为文学中凝练且富有情感的表达形式,是通往心灵深处的桥梁。它以简洁的语言、优美的韵律,将情感、思考与哲理融为一体,引领我们对人生、社会与自然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促进心灵的不断成长。
通过此次“现代诗创作工作坊暨阅读讲座”,不仅激发了师生和文学爱好者们的创作热情,也进一步推动了校园文艺风气发展,让更多师生在阅读与诗意的世界中汲取力量、发现自我。
另外,本次活动获得吉打双溪大年新民独中、霹雳江沙崇华独中、槟城菩提独中、新山宽柔中学、吉隆循人中学及巴生光华中学师生参与。阅读的种子已然播种,期待随着文艺创作的季风,延绵不断,让我们相约下一场阅读活动,共同推动马来西亚的阅读风气。
阅读讲座
7月5日,于滨华中学松林图书馆,前台中崇伦国中国文教师刘美娜老师以“正是时候来阅读”为题,指导师生运用策略解读非文学类书籍。讲座伊始,刘老师首先厘清“读书”与“阅读”的区别。她指出:“读书”是以达成特定目标为导向的工具性活动,讲求系统性与规划性;而“阅读”则是一种以丰富生命体验与拓展思维为主的读书方式。她强调,两者同等重要,关键在于如何“有意识地阅读”,即依据不同的情境与需求,灵活调整阅读策略,方能有效吸收与内化知识。
为提升阅读理解力,刘美娜老师结合实际示例,深入剖析大脑认知与学习之间的关联,引导师生反思:我们为什么而读,又该如何读得更好?接着,她从“心态”、“策略”、“技术”与“计划”四个层面出发,剖析考试型学习应注重的核心要素,并详细讲解“4F思考法”、“SQ3R学习法”及“西红柿时钟法”等实用技巧,帮助师生在应试学习中建立更稳固的知识结构。在讲座尾声的实践环节,刘老师以“94快学习法”,带领师生现场解读非文学类文本,让大家在实践中体会阅读策略的功用。此次讲座不仅提供具体的学习方法与工具,也引导师生重新思考阅读的本质与意义,为未来的学习与阅读之路,点亮了一盏明灯。
诗歌创作工作坊
7月5日至6日一连两天的“有感的现代诗读写要诀”工作坊,台湾新北市庐州国中国文教师曾期星老师围绕“有感的现代诗读写要诀”展开深入讲解现代诗的写作方法。他以“SPTM写作法”、“意象九宫格”、“想象大风吹”等富有创意的教学工具,引导学员探索如何写出具备情感张力、打动人心的现代诗。工作坊内容循序渐进,从诗作赏析与文本解读切入,逐步引导学员思考“何谓诗”、“如何解析诗”及“如何创作诗”。在实践环节中,学员们透过诗句拆解与仿作,深入剖析诗的意象构成,并结合“创造意象”、“五感联想”、“通感转换”与“虚实运用”等实用策略,逐步完成属于自己的现代诗。这场工作坊不仅传授了诗歌写作方法,更种下了一颗诗意的种子,激发学员在日常生活中以诗意之眼观察世界,以文字捕捉内心与外界的微妙共鸣。
诗人之夜
此外,为丰富活动内容,7月5日下午,活动特邀马来西亚诗人吕育涛、周若涛与台湾诗人曾期星进行“诗人之夜”对谈活动,让师生得以与诗人面对面交流。他们就诗歌创作的灵感来源、写作技巧以及诗歌创作心得展开热烈交流,为现场听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的文学盛宴。在交流环节中,三位诗人围绕“如何开始诗歌创作”以及“创作中常见的瓶颈”展开深入探讨,带领现场师生走进诗歌创作的真实现场。他们分享了面对灵感枯竭时的经验与应对方式,鼓励大家回归写作的初衷,从日常生活中细致观察,发现微小却动人的细节,并以诗句记录生活中的美好瞬间。三位诗人也逐一剖析各自诗作,通过讲解创作脉络、情感转化与捕捉灵感,具体呈现了诗歌从灵感萌生到成稿的过程,为在场师生打开了一扇通往文学创作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