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媽祖顧港邊,王爺打火燒鬍鬚
臺南市中西區信義街108巷61號
簡述→
金孜宮位在老古石街集福宮前方百餘公尺,為二層樓高的宮殿式建築, 廟如其名,金碧輝煌且氣派非凡。
供奉的媽祖最早是福建金川請來的,是行船人請媽祖保平安,船來到這請媽祖下來休息,結果媽祖不想要走,於是居民將媽祖娘娘留置於草寮中供奉,神威顯赫,香火日漸興盛。
嘉慶年間 (1809年) 由鄉里及碼頭工人集資建立金安宮
日治時期禁止宗教活動,但民間普遍從事宗教儀式、問事,而日本政府指派漢奸協助抓打探廟宇祭典事宜。聽老一輩的在講,當時能從事問事的只有金安宮,結果奸將上報日本警察,警察前往廟宇抓人,在現場神明有在「觀」(問事),看到日本警察來,不知到底是抓神轎的白目,還是神明不歡喜手轎仔。
竟然,向日本警察頭殼敲下去,結果這兩個轎仔手被拘押、判刑,廟方拜訪地方士紳協助交保,可惜日本警察不同意交保,且要求將神轎以繩索懸空捆綁,若在七日內手轎能不經人自行動搖,便相信有神明存在,釋放那兩位轎手。
七天七夜過去了,大家努力地「觀」,神轎依舊沒反應,然而燒了七天七夜的「古仔紙」灰燼已堆積到弙轎底端,為了避免灰燼堵住神轎,有人拿了一炷香去撥弄灰燼,沒想到弙轎因而開始動搖起來,日本人看到這神奇的景象後驚訝不已,深感神威顯赫,於是開放金安宮為唯一能公開進行問事活動的廟宇。
媽祖神蹟顯赫,但金安宮內所侍奉的王爺也曾經立了大功呢!
金安宮志工鄭先生表示,金安宮曾經發生火災,那場火災再顯神蹟,廟內裝飾、擺設盡被燒毀,但神像奇蹟般的完好如初,其中僅有後殿侍奉之某尊王爺的鬍子被燒到焦黑,於是村民便請乩童起乩,詢問王爺是否有事交代。得之,當時廟內的神明都出去巡邏了,火災時只有他留在廟內鎮守,為了幫忙打火,不小心燒到鬍子,才會使眾神明幸免於祝融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