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樓

成對青銅龍鳳柱、百年記帳石碑為其特色

臺南市中西區忠孝街118號

簡述→

明鄭時期因鄭成功信仰「玄天上帝」,因而間接成為多數民眾主要信仰。直至清領時期多數民眾改為信仰「媽祖」,據傳因清兵攻台主要信仰媽祖,且攻台期間媽祖神蹟庇佑以協助軍隊成功登陸,因此清領初期施琅大肆推廣媽祖信仰,爾後只要有玄天上帝廟附近則會出現媽祖廟,此為施琅統治初期之政治手段,藉由改變民間信仰以間接統治民心。

媽祖樓天后宮,是清領時期附近軍工道場工兵及鄰近船頭行郊商店舖商人之保護神,相傳為先民從大陸移居此地,並從湄洲攜媽祖至此,將香火安放在閣樓後遂離去,爾後在此的里民來往船隻,常在夜裡看見燈火微光,引導船隻平安航行,里民們發現湄洲媽祖香火,驚知為媽祖顯靈保佑,故在西元1755年集資建廟,將媽祖香火供俸閣樓,稱為「媽祖樓」。

特色→

此廟支柱為青銅龍鳳柱,為銅製不同於以往石製,且上樑處為兩個外國人雕像以支撐梁柱,意味台灣長期以來為異國統治反抗之心,藉由廟宇設計巧思以吐露不服心聲。

其二,此廟為當地居民於西元1755年集資興建,當時為避免金錢糾紛於石碑上詳細記載廟宇興建期間日常開銷,現今石碑上可見檳榔、水、米...等極為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