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看神明抹胭脂、石雕門神兩邊站
臺南市中西區信義街83號
主祀玄天上帝,在西元1736年時,由黃姓、王姓、劉姓等三姓族人,自故鄉泉州府晉江縣南門外24都桃園塘後鄉集福祠迎奉玄天上帝等神祇來臺,作為船筏、渡頭苦力的保護神供境眾焚香膜拜。初為小廟,後在西元1822年修建咾咕石街渡口的泊岸街道時,由董事共同發起募捐,遷建現址,並更名為「集福宮」,後來又多次修建。
西元1946-1947年間,因為發生集福宮的乩童降駕擅闖金安宮的事件,造成兩廟起爭執,後來經過調解,提出組成聯安境來互相壯大與共榮,最後由金安宮、集福宮、媽祖樓天后宮、普濟殿共同組成四聯境組織。今日集福宮為新港墘港咾咕石街的「境廟」,廟裡尚保存著道光二年所立的「修造咕咾石街路頭碑記」,足以見證老街後渡口的歷史變化與產業興衰。
主神玄天上帝之神蹟常為當地居民所津津樂道,多數神像的臉因廟方香火鼎盛,長期下來已被祭祀香火燻黑,但玄天上帝的嘴唇不但保有原色,依稀還透出紅潤光澤,彷彿玄天上帝時常飲用桌上侍奉酒水,隨時坐鎮於殿內,傾聽人民之苦。
資料來源
Copyright © Street of Life 2017.
更新日期:2017/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