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彩鈞/審訂
湛若水,初名雨,字元明,號甘泉,廣東增城人。生於明憲宗成化二年,卒於世宗嘉靖三十九年,年九十五(1466-1560)。湛若水青年從學於陳獻章(白沙,1428-1500),中年與王陽明(1472-1529)共同提倡聖人之學。其門人雖不及王氏之盛,但源遠流長,為明代儒學重要流派。除了思想外,湛氏對明代書院教育有重要影響,其著作亦為研究明代政治社會的重要資料。為促進湛若水學術思想研究,本所在出版點校本《泉翁大全集》、《甘泉先生續編大全》之後,繼續搜集各種資料,編輯整理而成本編,內容包括前兩種全集所未收的甘泉詩文,甘泉罕見專著,甘泉著作序跋與傳記資料三個部分,期能將湛若水篇幅較短的著作搜羅完全,以方便學者研究。
(明)湛若水/著,鍾彩鈞、游騰達/點校
湛若水,初名雨,字元明,號甘泉,廣東增城人。生於明憲宗成化二年,卒於世宗嘉靖三十九年,年九十五(1466‐1560)。湛若水青年從學於陳獻章(白沙,1428‐1500),中年與王陽明(1472‐1529)共同提倡聖人之學。其門人雖不及王氏之盛,但源遠流長,為明代儒學重要流派。除了思想外,湛氏對明代書院教育有重要影響,其著作亦為研究明代政治社會的重要資料。為促進湛若水學術思想的研究,我們選擇國家圖書館典藏善本《泉翁大全集》、《甘泉先生續編大全》進行點校,並參考湛若水文集的其他各種版本,加以增補訂正,期能匯聚湛氏專書之外的著作於一編,以方便學者研究。
(明)湛若水/著,鍾彩鈞、游騰達/點校
湛若水,初名雨,字元明,號甘泉,廣東增城人。生於明憲宗成化二年,卒於世宗嘉靖三十九年,年九十五(1466‐1560)。湛若水青年從學於陳獻章(白沙,1428‐1500),中年與王陽明(1472‐1529)共同提倡聖人之學。其門人雖不及王氏之盛,但源遠流長,為明代儒學重要流派。除了思想外,湛氏對明代書院教育有重要影響,其著作亦為研究明代政治社會的重要資料。為促進湛若水學術思想的研究,我們選擇國家圖書館典藏善本《泉翁大全集》、《甘泉先生續編大全》進行點校,並參考湛若水文集的其他各種版本,加以增補訂正,期能匯聚湛氏專書之外的著作於一編,以方便學者研究。
[越南]佚名/編著,鍾彩鈞/點校
本書據越南翰林社會科學院漢喃研究所圖書館所藏抄本點校,內容主要為[明]胡廣《周易傳義大全》的節錄。本書原是以科舉為目的的基本讀物,然而本書與另一種通行的《易經大全節要》(有數種刻本)相較,內容更為豐富,且本書編著者、校讀者有不少加筆。因此,從本書的節錄方式與加筆內容著眼,實為研究越南《易》學的重要資料。此外,由於《周易傳義大全》是宋元義理《易》學淵藪,內容龐雜繁重,一般讀者難以徧觀,本書亦可作為簡明讀本來使用。
(清) 惲日初/著,林勝彩/點校,鍾彩鈞/校訂
本書主要收入明末清初學者惲日初編輯之《劉子節要》及惲氏個人著作。明儒劉宗周絕食殉國後,其後人及門弟子欲藉由整理刊刻其著作以宣揚其學說。鑑於蕺山著作篇帙繁富,刊行不易,惲日初乃仿照高攀龍編《朱子節要》的方式,採用《近思錄》例,分為十四卷,將蕺山著述文字分門別類採入其中。惲氏個人著作則包括《惲遜庵先生文集》、《惲遜庵先生文槀》、《不遠堂文集》鈔本、《續證人社約誡》。整理者並由惲氏後人所編《惲氏家乘》,及清代學者文集、家譜中蒐得部分惲氏著作,將諸本彙為一編,名為《惲日初集》。學界向來認為《劉子節要》已經亡佚,惲日初著作亦較為罕見。今點校整理《劉子節要》及《惲日初集》,希望有助於學界認識惲氏個人學術思想,並釐清清初蕺山學說的傳播歷程,以期對清初學術思想發展的面貌有更完整真實的認識。
(清) 江永/撰,林勝彩/點校,鍾彩鈞/校訂
江永是清代徽學的代表人物,在清代學術史具有重要的地位。雖然江永經學研究的重要著作多已刊刻,但一直未有文集傳世,學界頗引以為憾。本書對江永現存單篇文字進行全面蒐集整理,共收錄《善餘堂文集》鈔本、《先賢江慎修公弄丸圖題記》、江永專著序跋文字及逸文輯佚,另附錄清代以來重要學者的序跋、提要及論學評論文字,以及傳記資料。最後增補《江慎修先生年譜》,以期對江永學行有更全面深入的認識。
(明) 季本/撰,朱湘鈺/點校,鍾彩鈞/校訂
《四書私存》是浙中王門學者季彭山(名本,字明德,一四八五-一五六三)致仕後的作品,撰於世宗嘉靖年間。全書凡三十七卷,在明代已刊刻傳世,然曾一度散佚。今以北京國家圖書館藏本為底本,參以上海華東師大圖書館藏本,進行點校。
彭山為王陽明第一代門人,且具家學淵源,為鄉試經魁,故本書除有助於讀者瞭解彭山思想外,亦反映了陽明學發展與傳播的情形。此外,彭山所作《大學》改本如實地呈現於《大學私存》中,可為當時《大學》版本之諍提供一觀察的視角,彌足珍貴。
《龍惕書》為彭山在嘉靖十三年(一五三四),因懼同門主自然者流於無節度而提出的主張。此說在同門間引發熱烈的討論,後彭山輯錄成帙,彙為一書。亦一度佚失,現為北京國家圖書館所藏。附錄於《四書私存》後,以饗讀者。
2009.10 羅洪先集補編
(明) 羅洪先/ 撰,鍾彩鈞/主編,朱湘鈺/點校
羅洪先,字達夫,號念菴,江西吉水人。生於明孝宗弘治十七年,卒於世宗嘉靖四十三年,年六十一(一五○四-一五六四)。羅洪先是陽明學歸寂派代表人物,一向受到學術界的關注,但著作流傳的情況並不理想。
近年出版陽明後學文獻叢書中的《羅洪先集》,彙集多種版本點校重編,頗便研究。本書自臺灣大學圖書館所藏隆慶元年(一五六七)《念菴羅先生文集》中,輯出該書未收篇章。羅洪先傳世文獻至此大體完備,足以全面呈現他的思想、感情、交游與活動。
書後附有羅念菴集版本目次對照表,篇目依隆慶本次序,並將臺灣所能看到的版本,包括胡本、陳本、四庫本,附以《羅洪先集》,注明卷頁以供讀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