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的特性

蚊科(學名:Culicidae)是昆蟲綱雙翅目之下的一個科,是一種具有刺吸式口器的小飛蟲,其大多數的雄蚊以植物汁液為食,雌蚊則會吸血,其宿主主要為脊椎動物,如哺乳動物、鳥類、爬行動物、兩棲動物、節肢動物、魚類等。

蚊子的卵依種類的不同可能產在面、水邊、水中三種不同的位置。幼蟲又稱為孑ㄐㄧㄝˊ孓ㄐㄩㄝˊ,通常生活在池沼、水溝或積水的器皿等處,孑孓常用尾端貼著水面,作倒垂式的漂浮。

大部分雌蚊均有吸血習性,主要是為了交配後產卵,並非靠吸食血液維生,因此雌蚊對二氧化碳汗水非常敏感,牠們能在一定的距離內尋找恆溫動物的哺乳類和鳥叮咬。

造成的危害

皮膚搔癢過敏:

上午9~10點及下午4~5點為蚊子叮咬的高峰期蚊子叮咬皮膚時會分泌抗凝血劑,其可幫助蚊子順利吸血,抗凝血劑中也有麻醉的成份,可避免宿主發現被叮咬,但抗凝血劑是引起皮膚發癢的主因,會使宿主出現皮疹等症狀。


而每個人受到蚊子叮咬反應不一,有些人只會出現小小的紅點、不覺得癢,有些人卻癢到抓破皮,狀況嚴重甚至會出現起水泡、長疹子,甚至出現過敏等症狀


傳染人類疾病:

蚊子是許多種疾病的傳播媒介,蚊子會以吸食血液的方式,將疾病從一個宿主體內傳播到另一個宿主體內。


因此,蚊子是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估計每年約有7億人被蚊子傳染各種疾病,且每十七人中,就有1人死於被蚊子傳染的各種疾病。蚊子平均每年殺死70萬人,尤其是在熱帶地區,多種傳染病常藉由蚊子傳染給人類,因此,蚊子被蚊蟲控制協會(英文:Mosquito Control Association)評為世界上最危險的動物之一。

蚊子會傳播登革熱、瘧疾、黃熱病、茲卡病毒、絲蟲病、日本腦炎、西尼羅河病毒、黃熱病、聖路易腦炎、多發性關節炎、裂谷熱(Rift Valley fever)、契昆根亞熱、西尼羅河熱、基孔肯雅熱等。


傳染寵物疾病:

蚊子對狗會間接傳染犬心絲蟲及立克次體的疾病。

建議

1.清除積水、減少孳生源

蚊子的幼蟲(又稱為孑孓),通常生活在池沼、水溝或積水的器皿等處。因此,防治蚊子的根本辦法,是清除家中及週圍環境的盛水容器,以減少病媒蚊孳生,杜絕病毒的傳染。

2.裝紗窗紗門或蚊帳

安裝紗窗紗門是把蚊蟲杜絕門外的重要手段,平時出入家裡時,應隨手關紗窗紗門,若有破損也應儘快修補。睡覺時最好掛蚊帳,特別是嬰幼兒,不過,掛蚊帳之前,仍要檢查內部有沒有殘餘的蚊子。

3.電蚊拍、捕蚊燈

電蚊拍透過高壓靜電原理,補捉飛在空中的蚊蟲,平時收納時,要注意放在孩童拿不到之處,以免發生危險;至於捕蚊燈,是利用蚊子的趨光性捕蚊,當蚊子飛向捕蚊燈時,接觸到燈管外的高壓電網受電擊而亡,因此,建議捕蚊燈應該放在暗處,效果較好。

4.蚊香、電蚊香

蚊香或電蚊香的滅蚊原理,都是利用蚊子討厭的化學物質製成,建議使用蚊香或電蚊香時,應在通風處,以免化學物質在密閉空間累積,而造成健康危害。

5.防蚊液

在戶外蚊蟲多的地方,建議使用防蚊液。只要注意濃度與使用年齡,未滿兩個月的嬰兒不要使用。使用時也應該避開眼週、開放性傷口,以及容易敏感的肌膚。如果發現蚊子開始在身邊盤旋聚集,代表防蚊液的保護膜漸漸失去了,表示應該要補擦了。


蚊子出沒時間為早上9點及下午5點,建議可以早上9點擦一次,下午4、5點再擦一次。

6.防蚊貼片手環

與防蚊液一樣,也是利用蚊蟲不喜歡的味道,達到驅逐的作用,可以貼在孩子衣物、推車、床上等處,但隨著味道淡掉,也慢慢失去效果。

7.放置驅蚊的植物

在家中種植芳香的植物,譬如香茅、艾草、天竺葵、薄荷、茴香等,這些植物都是蚊蟲不喜歡的味道。


8.長袖長褲

上午9~10點及下午4~5點為蚊子叮咬的高峰期,應該盡量穿著淡色長袖衣褲,才能避免遭受蚊子叮咬。


9.被蚊子叮之後的處裡:

蚊子叮咬時,若能擦點含薄荷、蘆薈的藥膏,可以產生清涼的感覺而達到止癢的效果,一般三天即可好轉。若嚴重時要去給醫生診斷,通常會使用抗組織胺藥物降低過敏反應。

防治方式

匯澤使用德國進口的STIHL噴藥機,可噴出超細微的藥劑微粒,其可在空氣中懸浮較長一段時間,增加藥劑與蚊子接觸的機會,以觸殺成蟲。



匯澤使用美國原裝進口超微粒ULV噴霧機,進行小範圍室內空間噴灑,噴出極細微粒可在空中停留2-6小時,讓消滅蚊子的藥劑徹底布滿整個空間與細縫。


在現場設置專業的捕蚊燈,其藉由蚊子向光的特性,用此物理防治的方式降低蚊子的數量,對環境完全無害



匯澤使用德國進口的 puls FOG 煙霧機進行空間噴灑,藉由大量含藥的可見白煙來撲殺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