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火蟻的特性

紅火蟻為農業及醫學害蟲,源自於南美洲巴拉那河流域(包括巴西、巴拉圭與阿根廷),臺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將其列為十大外來入侵物種之一。


入侵紅火蟻的工蟻體型長度約為2.4-6.0 mm。牠們的軀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擁有三對足及一對觸角。一如其他蟻種,牠們的工蟻和兵蟻全為沒有生育能力的雌蟻,蟻后負責產卵。

巢穴密集度可達每英畝200個。在冬季,它們會把巢穴搬到道路或人類的建築里過冬。其生存海拔一般在5至145公尺(16至476英尺)之間。其蟻丘約10~60公分(3.9~23.6英寸)高,46公分(18英寸)寬,沒有很明顯的入口,呈南北向的橢圓形,保證可曬到早晚的太陽。蟻巢內,工蟻會反復將蛹移到溫度較高的地區以利孵化。蟻道深度可達6英尺(1.8公尺),蟻巢內群體數量可達10至50萬。


紅火蟻的食性雜,怕水但愛油類,基本上什麼都吃,像是死掉的動物、昆蟲,地面鳥巢中不會飛的幼鳥等等, 連蜥蜴、烏龜等靠近巢穴,紅火蟻也會發動攻擊。


入侵紅火蟻的擴散途徑有兩種方式:

1. 主動擴散(自然擴散):自然遷飛、洪水沖散。

2. 被動擴散(人為擴散):園藝植栽污染、草皮污染、土壤廢土移動、堆肥、園藝農耕機具設備、空貨櫃污染、車輛污染等。

入侵紅火蟻發生區域有兩大類:

1. 農業環境:水稻田、蔬菜園、園藝場、花卉植栽栽培區、休耕田、農舍、竹林、養雞場。

2. 都市環境:公園綠地、行道樹邊、操場綠地、草坪、火車鐵軌旁、荒地、重劃區空地、變電箱。

造成的危害

紅火蟻最早在民國92年9-10月間於桃園與嘉義地區發現,且陸續有農民與民眾被叮咬而送醫的案例通報,紅火蟻危害地區包括台北縣林口鄉、桃園市及嘉義縣水上鄉等地,危害區域有農業區,例如水稻田、蔬菜園等約佔六成,及非農業區例如公園綠地、行道樹、學校操場綠地等約佔四成。其中危害最嚴重的縣市為桃園市,全市僅復興區未淪陷。


破壞生態環境:

入侵紅火蟻當蟻巢受到外力干擾時,展現迅速成群湧出以及具有強烈攻擊性的現象,加上為紅火蟻性格兇狠,且是雜食性,什麼都吃,在取得食物來源方面比其他物種更多元,因此在生態上極具優勢。


紅火蟻連死掉的動物、昆蟲,地面鳥巢中不會飛的幼鳥等等都吃, 連蜥蜴、烏龜、蚯蚓等靠近巢穴,紅火蟻也會發動攻擊,把動物咬得奄奄一息,其大量捕食無脊椎動物,造成無脊椎動物在生物量、數量與多樣性上的銳減,許多原生的螞蟻還可能因為入侵紅火蟻的入侵而滅絕,所以只要有紅火蟻侵入的地區,其他生物幾乎無法存活,造成生態浩劫。


入侵紅火蟻也會去搬運及取食植物的種子、果實、幼芽、嫩莖與根系,其會影響農作物的成長與收成,造成經濟上極大的損失,也會導製不同種類植物種子之比例與分布的改變,衝擊自然生態系。


叮咬人類:

入侵紅火蟻成熟蟻巢的個體數約可達到20萬至50萬隻,當蟻巢受到外力干擾時,展現迅速成群湧出以及具有強烈攻擊性的現象,工蟻會以大顎緊咬著皮膚,利用無倒鉤的螫針連續刺7~8次,將毒囊中的毒液注入皮膚,毒液中因含有大量蟻酸及多種毒蛋白, 立即引發劇烈的灼熱感,


此種灼熱與癢的感覺將持續1小時以上,4小時後在被螫處會形成白色膿皰,若膿皰破掉, 容易引起細菌性的二次感染,甚至可能會造成蜂窩性組織炎,因此水泡勿弄破以免引發感染,約十餘天後水泡會逐漸乾涸脫落。


一般傷者可就醫後服用抗過敏藥劑及塗抹藥膏治療,一些體質敏感的人則會因入侵紅火蟻的毒液中的水溶性毒蛋白,導致過敏性反應,嚴重者甚至會引發過敏反應,例如臉部燥紅、蕁麻疹、臉部、眼睛與喉嚨腫脹、胸痛,嚴重時甚至會呼吸停止、說話困難模糊、心臟麻痺、休克造成死亡。


破壞公共設施:

如電表、變電箱、電話總機箱、交通號誌機箱、電纜線箱、機場跑道燈箱等也會遭到入侵紅火蟻的危害,造成電線短路或設施故障。

建議

入侵紅火蟻以腹部螫針將毒液注入皮膚,引發灼熱、疼痛和搔癢等感覺。數小時後,被螫處形成膿皰,經過10天左右便可復原, 但通常會留下疤痕。若膿皰破掉,容易引起細菌感染,少數體質敏感者,可能產生過敏性休克反應,嚴重者甚至死亡。


如何避免被紅火蟻叮咬:

如屋外有草皮就要注意是否紅火蟻侵入,農友們也必須加強自我保護,穿戴手套、長靴等保護性衣物;而出去郊遊、爬山,或是任何田野等可能有紅火蟻棲息的地方要注意並避免踩到紅火蟻的蟻丘。


由於入侵紅火蟻會保護巢穴,一旦踏到紅火蟻蟻丘,大群紅火蟻便會傾巢而出攻擊敵人,所以在野外發現蟻丘時,千萬不要去擾它。


若發現有紅火蟻蟻丘在現場現場隨時可能會不小心觸碰到蟻丘,因此走路、坐下、撿石頭、樹枝等等任何跟地面接觸的行為,都要非常注意,千萬不要去驚擾與碰觸到紅火蟻。


紅火蟻叮咬後處理:

人類被咬傷後,傷口附近會有極強烈的灼熱和痛癢的感覺,少部分體質過敏者有暈眩昏迷的現象而須送醫急救,一般傷者可就醫後服用抗過敏藥劑及塗抹藥膏治療。傷口初期會形成白色膿包,而後膿包體積擴大變成半透明水泡,水泡勿弄破以免引發感染,約十餘天後水泡會逐漸乾涸脫落。


1. 以肥皂與清水清洗被叮咬的患部。

2. 冰敷處理被叮咬的部位。

3. 被叮咬後儘量避免將膿皰弄破,以免細菌感染。

4. 若出現過敏反應如臉部燥紅、蕁麻疹、臉部與喉嚨腫脹、說話模糊、胸痛、呼吸困難、心跳加快等症狀或其他特殊生理反應時,必須盡速至醫療院所就醫。


殺蟲劑:灌注蟻丘可快速降低表面火蟻族群,但由於蟻巢結構分散,蟻后於較深處並受到妥善保護,因此火蟻族群終將恢復原有規模。

也可以在庭院或其他戶外區域,使用含有合成除蟲菊或其他有效成份的噴霧劑,沿牆腳或紅火蟻行走的路線噴灑;也可在門框或窗框定期噴灑一條防護帶,讓紅火蟻無法進入室內。


餌劑:在以蟻丘為中心半徑1到10公尺半徑附近"均勻施用",主要成分為火蟻喜愛之食物,吸引工蟻將藥劑搬回蟻巢,利用火蟻交哺的習性,視藥劑種類分為毒殺型及生長調節劑型,有效毒殺到巢穴內的蟻后及幼蟲,或影響其幾丁質分泌機制,造成無法成蟲。因為藥劑種類以及濃度低的特性,為大面積火蟻廣泛發生地區,及農地防治的最佳方法,但是必須注意其有效期限,投藥溫度最好在地表溫度21到38度(火蟻出來覓食的活耀期)土壤乾燥的時候,不然會造成餌劑的腐壞,而無法引誘覓食。依據台灣長期的防治經驗,防治次數為每年超過4次為佳。

引進天敵:目前有兩類生物防治方法被認為具有效控制入侵紅火蟻族群密度的潛力,為來自南美洲紅火蟻原生地的小芽苞真菌和寄生蚤蠅。小芽苞真菌會藉由受感染的工蟻,利用交哺作用感染給蟻后,產卵量降低,而導致蟻巢衰弱。蚤蠅會使真菌在入侵紅火蟻體內(頭、胸部之間)繁殖,而殺死被傳染的蟻。

液態氮:是有效而又不會污染環境的方法,液態氮灌進蟻巢後,所有巢內的火蟻會瞬間被凍死,但該方法的成本較高。

高溫蒸氣:是把熱氣直接灌入蟻巢裡,可以直接把紅火蟻燙死,灌入後離蟻丘中心灌注點25公分處溫度須達80℃,可適用在純有機作物生長栽培地區。

漂白水:利用漂白水沖紅火蟻或蟻巢,雖然不會立即死(要過幾分鐘才會死),最好用3~5次,或者擦拭住家地板等人類活動區域,利用漂白水含氯等會使昆蟲產生忌避性,避免遭受火蟻危害。

防治方式

利用品客洋芋片與試管做偵測可以準確偵測紅火蟻的活動範圍

使用生長調節劑或是速殺型藥劑,使紅火蟻族群數量下降。

使用土壤灌注槍,將觸殺型藥劑直接灌入蟻丘,迅速消滅紅火蟻,

利用品客洋芋片與試管做偵測再次確認紅火蟻的活動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