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使用雙磷酸鹽治療骨質疏鬆,多久之後才能有臨床上好處呢?
結論:使用雙磷酸鹽類治療骨質疏鬆症停經後婦女,至少需經過12個月以上才可觀察到臨床上好處。
研究設計:
統合分析研究(只納入隨機臨床試驗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族群:停經後婦女,合併骨質疏鬆(定義:罹患脊椎骨折或骨密度T score低於 -2.5)。
骨質疏鬆治療:雙磷酸鹽類(alendronate, risedronate, and zoledronic acid)
主要結果設定: 以absolute risk reduction (ARR=0.002, 0.005, and 0.01)作為閥值,分析到達風險降低達到閥值的時間(time to benefit)
結果:
從67篇RCT中,納入10篇RCT共23,384個案進入分析
10篇RCT研究平均年齡從63 (SD=7)到74 (SD=3)歲,追蹤期間從12-48個月。
主要結果
預防 Non-vertebral fractures : summary time to benefit那一行(下圖),可發現ARR若要降低0.01,需使用雙磷酸鹽類藥物達12.4個月(6.3-18.4個月)
4.次要結果:
預防 Hip fractures(下圖上): ARR若要降低0.005,需使用雙磷酸鹽類藥物達20.3個月(11.0-29.7個月)
預防 Any clinical fractures(下圖中): ARR若要降低0.01,需使用雙磷酸鹽類藥物達12.3個月(11.0-29.7個月)
預防 Clinical vertebral fractures(下圖下): ARR若要降低0.005,需使用雙磷酸鹽類藥物達12.1個月(6.4-17.8個月)
優點/缺點: 統合分析/ 僅納入雙磷酸鹽類藥物、多重共病個案未被納入、若僅納入高品質研究則time to benefit拉長
參考文獻: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internalmedicine/article-abstract/2786013
個人評論:
臨床轉譯:
使用雙磷酸鹽類每治療100位骨質疏鬆症停經後婦女,經過12.4個月後可預防一位發生Non-vertebral fracture。
使用雙磷酸鹽類每治療200位骨質疏鬆症停經後婦女,經過20.3個月後可預防一位發生Hip fracture。
使用雙磷酸鹽類每治療200位骨質疏鬆症停經後婦女,經過12.1個月後可預防一位發生Clincal vertebral fracture。
使用雙磷酸鹽類每治療100位骨質疏鬆症停經後婦女,經過12.3個月後可預防一位發生Any clinical fracture。
臨床上針對跌倒高風險族群,單純只有雙磷酸鹽藥物治療通常是緩不濟急,因為需要一年以上才能夠看到臨床好處。
所以防跌需要搭配各種非藥物措施(跌倒高危險藥物檢視、老年症候群處置、環境改造、肌力平衡功能改善等),才能有效減少短期跌倒風險,降低住院及失能風險。
問題: 退化性關節炎為高齡族群最常見疾病之一,目前治療建議為何?
結論: 非藥物治療( 例如減重、運動等)優先;下一步採取藥物 (口服或外用消炎止痛藥)治療;注射治療則建議短期類固醇局部注射。另外看診前也要把本身個性跟科別屬性一同考慮進去!!
研究設計:
美國醫學會(AMA)邀請哈佛大學骨外科暨風濕免疫科Jeffrey N. Katz教授回顧退化性關節診斷及治療,並提供最新建議,刊登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
結果:
全球大約2億4千萬人罹患退化性關節炎,其中美國大約有3千2百萬人。
年紀越大罹病風險越高,超過75歲以上長者有超過3分之1出現相關症狀,主要為疼痛。
女性比男生多。
危險因子包含肥胖、曾經受過傷、遺傳、姿勢不良等。
不單純只是磨損性(wear-and-tear)疾病(例如:螺絲用久了會崩牙),還包含其他力學、結構、代謝及遺傳相關因子影響。
治療建議
請見圖: 分別為四大醫學會針對膝關節炎跟髖關節炎之建議。
綠色為強烈建議,黃色為建議,淡紅色為不建議,紅色為強烈不建議;虛線代表未知。
非藥物治療優先: 例如減重、運動(瑜珈、太極等)。
下一步採取藥物治療: 口服或外用消炎止痛藥優先。
注射治療:建議短期類固醇局部注射。
強烈不建議項目: 針灸、經皮膚電刺激治療、葡萄糖胺或軟骨素、玻尿酸注射、生長因子或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注射。
關節置換術可有效改善相關症狀,且人工關節有8成以上機會可使用超過20年。
參考文獻: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article-abstract/2776205
個人評論:
治療準則建議跟臨床實務還是有一段差距。臨床上確實有許多對消炎藥物反應不佳,卻又不願意開刀或不符合開刀條件的個案,需要更多研究來發展更有效治療方式。
很多現行治療其實並沒有足夠醫學證據支持,治療前醫師與病患都要同樣了解到這些限制。
外科醫師跟內科醫師個性大不同: AAOS(美國骨外科醫師學會)建議只有綠色及紅色,ACR(美國風濕免疫學院)各種顏色都有且數目均等,OARSI(國際骨關節炎研究協會)綠色較多且缺乏紅色。所以大家常說的"先生緣("跟醫師對不對tone)"就是這麼回事,看診前也要把本身個性跟科別屬性一同考慮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