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期程為2024/8/1~2024/11/30止共四個月(提供6萬元經費/件)
知識和訊息,兩者若不對稱,往往會誤事,知識越不充分,民智越難以開化,歷史上屢見不鮮,如哥白尼提出日心說(Heliocentrism),以太陽為中心的宇宙模型,挑戰當時普遍接受的地心說 (Geocentrism)的觀點,由於知識和訊息的限制,這一重大科學突破很長時間內無法得到廣泛的認同和理解。
一般而言,知識是思考的基礎,對複雜的問題給予獨立判斷的能力,知識也能破除迷信,許多偏見多半來自對事物的不理解,雖然說知識不全然等於智慧,但身處在這訊息爆炸的時代,沒有知識地接觸到各種訊息,更容易被虛假資訊和片面觀點所迷惑,所以說知識能促進社會發展,一點也不為過。
學好一門學科平均要花多少時間,受限於學科知識體系的大小和複雜程度,以及學科的抽象程度和實踐性等因素,沒有一定的標準答案,也關係於學習者的天賦和學習能力,學習方法與效率,當然還有學習動機與所投入的程度。倘若聚焦在學習內容的篇幅與結構上,縮短學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以及強化學習的記憶與理解效果,AI知識素養的學習懶人包是一件值得投入研究的事情。
在 AI教育沙盒環境中,旨在探索各種實驗性的AI教育議題,不一定非得成功,旨在看到實作的問題與困境,以及嘗試過的解決方式。
學理上,AI學習素養(AI Literacy)是指一組能力使個人能夠批判性地評估AI技術、有效地與AI溝通與合作,以及在線上、家庭及工作場所使用AI作為工具,學者嘗試探索使用者與AI進行互動過程中,表現出具批判性評估的綜合能力。然而,實務上,對部分家長、學生而言AI學習知識與素養往往遙不可及,多半源自許多概念的抽象性,想要淺白地說AI,科普化AI的知識,移轉AI操作實踐與對應的素養特性,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嘗試。
AI教育沙盒的第五個徵件主題,想進一步瞭解實驗性質的勸誘式(prersuasive)AI知識懶人包,設計所衍生問題,以及推廣的可行性。勸誘設計是一訊息與觀點的彼此交互過程,過程中藉由被賦予的訊息內容,以改變知識、信念或興趣,最終改變觀點。將勸誘概念融入AI知識懶人包,目標是聚焦在社會大眾(如學生家長的身分),激發大眾對 AI 的興趣,消除對 AI 的誤解和恐懼,鼓勵其積極探索 AI 的應用和發展,至少可以理解如何更貼近AI與接納。
勸誘式AI知識懶人包的最佳實踐方式,實際創建一個小白說AI的yt網紅,全程掌握勸誘內容設計與從無到有的訂閱人數,這是一項大工程,往往開始於現在的一小步...
我們假設可以Design-based Research設計本位法,融入學習科學理論,進一步發展多樣的實驗性勸誘式AI知識懶人包,幫助學生家長、乃至於更廣泛的社會大眾更好地理解AI知識,及其連帶的素養特質。譬如首先識別問題與需求,由於家長對AI素養知識的理解有限,需要簡明扼要的知識總結,掌握家長所需的AI素養知識。瞭解AI素養知識濃縮成簡潔易懂的懶人包,聚焦在內容簡潔、可視化呈現、注重實用性,遵循學習科學原則如多重表徵、生成效應等概念,並連帶關注知識標題摘要、核心知識點、圖表等多模態地呈現,整體的”包包”設計目標是勸服誘使學習者,能理解AI知識框架與運作機制,以及背後應用的概念。
在實施與測試階段,選擇一部分家長試用懶人包,採用問卷、訪談等方式收集數據,收集反饋意見,了解懶人包的理解程度、使用便利性等。整體DBR是多階段迭代改進,設計初版懶人包,在以少量家長試用分析優缺點,改進與再設計後根據反饋優化內容,增加視覺元素與擴大測試,在持續優化與定稿過程中,調整設計與更廣泛測試,不斷接受家長與社會大眾的學習問題,作為修改優化勸誘內容的依據。
因此,AI教育沙盒開放徵件,邀請對此感興趣的人組成跨領域團隊,提供計畫案以進一步探索AI在教育的應用方式。
(經費:6萬元)
• 內容簡潔明瞭:
o 把複雜的AI知識濃縮成簡單易懂的懶人包形式,適合普通家長和大眾閱讀。
o 多用圖表、重點總結等形式呈現內容,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和記憶知識。
• 實驗設計與實施計畫:
o 詳細說明懶人包的開發流程,包括確定需求、設計初稿、測試收集反饋、修改完善等環節。
o 提供具體的測試方案,如讓家長試讀、發放調查問卷、訪談等,根據反饋意見改進懶人包。
• 跨領域合作與創新:
o 鼓勵教育、AI、設計等不同背景的人才組成團隊,集思廣益,共同開發高質量的AI知識普及產品。
o 設計思路和方法要有創新,並提供明確的操作細節,確保方案能落地執行,方便推廣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