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說明

以理論「綠環境」為出發點,結合糖廠特色如鐵軌、軌枕、甘甜味等各項原素 CIS 識 別標誌之設計在主題意象上

(一)顏色(Color):強調綠環境的分層植栽設計,以兩種顏色的綠交織合而為一,象徵著本計畫的理 念所傳達的未來願景

(二)特徵(Feature):用鐵軌的形象作為「甘」的變形,意味著糖廠所被歷史遺忘的部分,綠芽則是綠 網運作下,孕育出的各種可能性:彎曲的白色枝幹則是舊時甘蔗運輸的體現

(三)組成(Composition):藉由「甘」、鐵軌與綠網三種概念合成,綠芽的生長促使環境再生,陳舊的鐵軌 不再只是荒廢的遺跡,糖廠在綠環境下重獲新生

緣起

新營糖廠位於嘉南平原台糖鐵路中段,一個足以代表著過去新營發展榮景的產業 區,自 2001 年起停工拆除製糖工廠等設施後,已停滯迄今 18 年,但多數新營各界人士 並未將其遺忘,而是對新營糖廠轉型希冀甚高,期待能再為大新營地區帶來新氣象。 本計畫期望透過空間轉型再生,將舊有空間帶入新的機能,提升空間活性並增加就 業機會,吸引周邊人流導入基地。生活於此的人們將與這塊土地的過去共生共存,並且 承載者這些歷史記憶一同譜寫新營糖廠的未來樣態,重新建構糖廠使用文化。空間配置 發展方面,以基地本身與其周邊環境原有紋理作為基礎,主要運用鄰近街廓、糖業鐵路、 台灣鐵路及南側急水溪流域等,疊合應用在空間配置架構。利用過去工業痕跡如鐵軌、 火車、交織的電線等元素轉化成為新型態機能空間,重新定義新營糖廠過去與未來交相 作用後的樣貌

目的

(一) 盤點糖鐵資源,由點逐步擴及線與面的經營活化

(二) 改善基地景觀,提升總體景觀美質評級

(三) 利用設計手法豐富五分車沿線風光,塑造新營糖廠五分車獨特景觀

(四) 提升生活品質,創造低碳生活網絡

綠環境理念

新營區長期由於糖廠的建置及台鐵的帶動,在各項公共工程與建設發展上較 台南其他地區進步,但也因此讓新營的環境景觀資源受到較多的人為破。高密度開發 的都市景觀,使糖廠在風貌營造上更須導入棲地維護的永續概念,以低密度開發進行 聚落及地景整建,發展具有競爭優勢的特色工業景觀

一、打破過往灰色建設的作法,改以綠色基礎建設為主

二、.維持景觀的寬廣性、整體性及連續性

三、加入具豐富地景特色的景觀設計元素,增加視覺上及環境棲地上的豐富性

四、在溪畔的一部份、堤防的銜接面,以複層植栽種植方式種植花草、灌木

五、積極使用該地域所出產的資材,做為設施的建材

六、在做相關建設開發時,如自行車等,必須先行將周邊綠地的空間做好妥善規劃

七、在聚落空間營造上,必須針對聚落內最重要的線形景觀,如主要活動的街道、居民 喜愛的水路這類軸線景觀進行優先的規劃

計畫目標

主要目的為促進新營糖廠之景觀再生,重塑優質環境,保護人文地景

一、主目標

促進新營糖廠之景觀再生,重塑優質環境,保護人文地景

二、次目標

1.歷史:歷史糖場脈絡及文物活化再利用,著重在歷史場域的空間再生

2.生活:建構綠色空間與生活模式,賦予民眾與環境共生的意義

3.產業:重溫傳統糖鐵產業之文化,並重新定義文化價值

空間規劃

全區配置依序分為十五項主題:糖福印刷廠、中興車站服務中心、車廂餐廳、入口廣場、鐵軌草坪、溜索公園、車輪廣場、糖業文物館、綠地廣場、油品事業部、綠廊步道、日式宿舍區、文創市集、低碳基地以及展演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