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說明

  本基地為為台灣單一軍種(海軍)最大的眷村集中區域,有列管的眷村共有23個,皆位於高雄市左營區,其自日治後期至戰後陸續興建擴大。

  計畫區域內眷戶雖大多都已搬遷。但除空間型態多元、景觀元素豐富之特質外,歷史軸線所賦予場所之特殊意義,使基地成為人文歷史結合之生活場域之空間典範。

目標-空間

  • 藉由空間利用帶動特色文化及人流,活絡基地。

  • 強化地方核心文化特色,賦予新定位與價值。

  • 延續市民參與之精神,提升場所內人對於文化的認知。

空間.再生:

思考與周遭環境的互動關係,將其與文化、產業、生活等面向串聯,使空間活化。

  • 釐清基地中空間區塊的特性。

  • 重新定義空間區塊的功能性。

  • 使空間轉化為文化交融、匯集的場所。

  • 賦予空間多層次的豐富體驗。

格組規劃:

藉由眷村性格面向的概念,詮釋分區與空間機能之間的交流以及緊密結合

以文化、新興機能,營造出時空交錯和多元文化共榮的體驗使基地能在重現眷村生活型態的同時,也能更符合當代的需求。

  • 文化機能:

與在地文化較符合的機能活動

  • 新興機能:

與觀光產業較符合的機能活動

格組設計:

將眷村性格四面向轉化為格組元素,利用塊狀堆疊、幾何線條營造整體空間感。

  • 創生基地:

以眷村性格得抽象概念延伸為線條,再由線條演變為符合現況機能及紋理的空間。

  • 景觀綠廊:

以歷史紋理為基底,融合眷村飾片圖騰元素,置入格組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