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介紹
本計畫將依據國發會所訂定之發展策略「優化地方產業,鞏固就業機會」、「建設鄉鎮都市,點亮城鎮偏鄉」、「推動地方品牌,擴大國際連結」之三大策略作為3考,並選取國發會所列之地方創生優先推動地區作為操作基地,同時考量國發會根據各地資源特性及發展情形歸類之三種類型(農山漁村、中介城鎮、原鄉),所代表的特性、課題、對策,做出符合在地的規劃,並且根據日本在推行地方創生所強調的關係人口,來找出具有潛力回鄉的人。
計畫目的
希望藉由關係人口來讓區域人口回流。綜上所述,本計畫以人力、生活機能、地方品牌作為主軸,如下圖1-3所示,期望達成以下目標:
1.發展地方產業,借工作帶回人力
2.強化在地基本生活機能,提升居住品質
3.打造地方品牌,吸引觀光人潮。
空間再造
結合當地元素,使景觀設計融入當地,而主要操作地點著重在兩處,分別是位於黃家古厝的多功能服務中心以及農業體驗區,針對兩區的景觀以環境綠美化以及局部設施設計的手法,型塑整體景觀,在以綠色廊道作為各節點的連結方式,以達到引導遊客進入節點。
一、多功能服務中心
多功能服務中心這區主要景觀設計是以鋪面設計、植栽種植為主要操作手法
1.廣場空間設計
依據後壁區農村的特色去設計,由於多功能服務中心前方有一個水池,在水池與廣場間設置一個凹槽,並在路口處設計了以稻為原型的鋪面設計,並在稻作意象的頂端設計一個以農夫帽造型的舞台,整體意象為農夫種稻,而水源來自此地。
2.接駁車空間
主體為改善原先空間,原先接駁車乘車處木製地板破損嚴重,由危險告示牌圍住,因此此區以改善原先空間並綠美化後方水池空間,將原先木製地板處設計為可供人休憩等車的遮陰空間,並在空間頂端種植不意吸引蚊蟲的攀藤類植栽,提供等車以及休憩的人一個舒適的環境;空間後方水池植栽種植使用黃菖蒲、海壽花等水生植栽,可提供清淨的水質,避免水因流動過少而傳出異味。
3.多功能服務中心後方空間
原先景觀為雜草叢生,設計上將其定義為清淨、悠閒的空間,主體以植栽種植來達到整體環境綠美化,種植美女櫻、福祿考、百日草、石竹等花期長、種植簡單等作物,並在此處設置兩個鞦韆椅,搭配後方小葉欖仁以及周遭植栽,提供一個打卡拍照的網美環境,而步行到最後設置了一個木製涼亭,可提供較喜歡清幽的人將於多功能服務中心購買的餐點拿到此處享用。
二、農業體驗區
農業體驗區主要景觀設計是以入口意象、植栽種植、彩繪稻田為主要操作手法
1.入口意象設計
計畫前,沒有任何的入口意象,反之周邊景物雜亂,天際線切割破碎;設計後,藉由農夫的意象,強調當地的特色,以及主要活動項目,讓遊客能夠感受到周圍之鄉村氛圍。
2.植栽引導設計
計畫前,道路兩側的植栽沒有計畫的種植,導致視野雜亂,無法吸引其目光。設計後,以灌木及常綠橋木作為本設計範圍之主要植栽,由活動體驗區之植栽較矮,讓目光較為容易吸引至側邊的農業體驗區的入口意象,以方便引導他們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