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緣起
桃園火車站周邊地區集結了交通轉運及商業服務機能,為桃園都會地區之重要發展核心,未來於桃園鐵路地下化、桃園車站改建、航空城捷運線等重大交通建設陸續完備後,將帶動桃園車站周邊地區及整個桃園市的發展動能。而桃園火車站周邊地區為桃園早期開發地區,新舊建物雜陳,整體環境品質有待提升改善,在這波重大建設效益下,將是桃園車站地區,改善地區環境品質、都市景觀、及進一步繁榮發展之重要時刻。
計畫目的
隨著桃園車站鐵路地下化後,市區鐵路下地騰空後因用地寬度不一,如僅做為道路使用,將產生道路外廓及界面不整之情形。為積極發揮此一騰空廊道之效益,本計畫期望透過設計新桃園火車站包括地面層的空間景觀,配合車站周邊都市更新,為桃園車站帶來新的生命力並打造桃園市的都會綠道。
1. 塑造生態性綠帶空間,作為都市的及生態的緩衝空間
2. 都市縫合串連長久以來被車站及鐵路隔閡的南北
3. 利用都會綠廊進而提升該新桃園車站的自明性與知名度
鐵道綠廊
設計元素:
1.鐵道保留
2.貫通性
3.動線
4. 貨櫃
設計說明:
1. 保留鐵道並以舊有的鐵軌紋理作為該區的主要動線,並連接各個街廓的出入口,形成較多樣且不失機能的路線系統。
2. 其中為達到視野的廣闊與綠軸的延伸,避免在廊道的中心處設計高低差過大的設施以確保視覺景觀的延伸
3. 廊道兩側則利用高低差的平台作為修邊的景觀或休憩平台,且可適當加入休憩設施與低樓層的商業空間來做為多元使用,例如在三民路段的鐵路綠廊加入了貨櫃市集的元素.
入口意象
設計元素:
1. 廣場
2. 引導入口
3. 大型鋪面
設計說明:
1. 利用植栽平台格出動線利用引導行人進出前後站
2. 利用石階高低差平台除了修飾該基地兩側寬度不一的問題,也提供民眾一個可以停留休憩且具觀賞性的空間
3. 利用平行於車站且垂直於綠廊道的直線做大型的鋪面,除了區分出車站廣場與綠道外,亦能增加該廣場視覺上的廣度
文創倉庫
設計元素:
1. 保留
2. 融合
設計說明:
1. 保留台鐵舊倉庫和舊月台,將原本的鐵道願景館一部分作為文創倉庫使用(以松菸、剝皮寮為例),可出借展覽空間,提升文藝氣息
2. 該區域全區使用大量木棧道,使該區不衝突於河岸綠廊,進而跟河岸綠廊融合,互助互利
河岸綠廊
設計元素:
1. 親水
2. 高低差
3. 環繞
設計說明:
1. 在河岸設計平台讓親水不只局限於視覺
2. 下挖的設計有助於防洪及排水
3. 利用植栽環饒於上層的邊緣,作為隔絕,保護行走在木棧道上的人,具有安全性與景觀上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