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觀念資訊創造是一個過程,最終會產出形式與傳模式不一的成品,且資訊成品在不同情境下會展現出不同價值。】

【學習目標:閱讀完此章節後,您將可以認識不同種類的資訊,能依據研究需求找到合適的資訊來源。您也將能清楚同儕審核的過程,而能挑出適合研究使用的高品質資訊來源。】

一但您確定了研究問題,您將需要去找出能協助您完成指派任務且適合研究問題的資訊來源。

由於現在有大量可以使用的資訊來源,我們會面臨的問題不再是資訊不夠,而是要如何從中找出最需要的。

現在,讓我們花一點時間來了解資訊是怎麼被創造的,以及他們是如何透過不同的形式來傳遞,這將有助於您挑選出最適合的資訊來源。

此章節可以和4.評估資訊資源 對照著閱讀。

2-1. 資訊資源的類型

假如我們現在要處理的研究主題是「基因改造食品的安全性」,這是一個有爭議性的話題,您很快就會發現有來自不同來源的大量資訊,包含:部落格、意見評論、自然醫學網站、科學研究期刊、政府與非營利組織網站、書籍、報紙、雜誌文章。每種來源都有不同內容,由不同專業程度的作者撰寫給不同的讀者。

因應您滿足任務需求的情境和必要條件,每種資訊來源將會帶給您不同的價值。

有些作業會要求您使用學術性著作(學術期刊、期刊文章、同儕審核過的文章),這些學術性的文章經歷長時間的編輯過程才能發表。有些作業則可能允許您使用比較不正式、比較一般性的資訊來源,這些資料可能會比較快速的產生,較具即時性。

另外,您可能也可以考慮另一種出版品類型「產業文章、實務研究文章(Trade article, Professional article)」,這是寫給在特定領域工作的專業人士看的。這樣的文章類型鎖定特定對象,可能會從應用或綜整摘要的角度來提供原創性的研究結果,篇幅相較學術性著作短,出版品內可能會有一些產業相關的廣告。

表格為adstarkel的整理(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政大圖書館改製與翻譯。

或許您也會很常聽到,依照資訊產生脈絡所區分的「 一手資料(Primary Source)、二手資料(Secondary Source)或三手資料(Tertiary Source)」

     一手資料:由創造者產生、未經過他人編修。

像是:小說、戲劇、詩歌、音樂舞蹈、新聞、日記、廣告照片、訪談、藝術作品、資料、自傳性質的部落格、工具衣服等人造品、建築物、通信、稅務或執照等文件、政府的紀錄檔案、研究的原始資料。

     二手資料:經過翻譯、重新包裝、重新論述、分析或闡釋。

像是:雜誌、紀實文學、對於小說/戲劇/繪畫/音樂之評論、綜整專家意見與事件觀點的文章、期刊文章的文獻回顧。

     三手資料:對於一手資料與二手資料的索引、濃縮或摘要。

像是:年鑑、字辭典、指南手冊、調查、傳記、百科全書、多數教科書。

我們還可以用以下方式將資訊分類:

質化與量化:質化資料主要是描述性文字、量化資料主要是數字類資料,會以不同方式蒐集與呈現。 

客觀事實與主觀意見:客觀事實可以用來提供證據,主觀意見會加入個人觀點詮釋、評價與說服。 

有時使用量化數字資料可以提供足夠證據並強化您的研究論述,有三種方式可以取得:

1.由某些單位蒐集與分析的資料(例如:政府或國際組織網站上的統計、地理資料、名錄、開放資料) 
2.自行以問卷等研究方法蒐集資料 
3.從網站、報紙、雜誌、期刊、書籍等文獻中尋找。
當您使用關鍵字「統計、數據、statistics、data」查詢時不一定能找到,因為文獻裡出現數字資料時,通常會稱為「結果、findings、results」。或是您可以直接看看文章內的圖、表,通常也會看到一些量化數字資料。若您發現文獻裡的圖表對您很有用,然而不夠全面,您可以向作者詢問是否可以提供更完整的資料。
另外,您可以檢視文獻蒐集與分析資料的方法,了解是否該文獻蒐集到足夠的資料、資料蒐集的樣本是否具有代表性,以確認資料的正確性。

2-2. 您需要什麼類型的資訊?

不同的資源可以在研究過程中提供不同的協助,了解自己處於哪個研究階段、需要什麼類型的資訊,更能快速找到自己現在需要的資料。

以下問題,會讓您想到要使用哪些資訊來源呢?想一想,再點開來看答案。

透過報紙(紙本或線上形式)來找新聞,最近也越來越常利用社群媒體。 * 建議可以同時閱讀多家報導。

從經過同儕審核的期刊文章中找到原創性研究的結果報告。 * 建議可以先確定該學科領域的重點期刊來閱讀。

從學術性期刊、書籍、歷史報紙和檔案中找到歷史分析資料。  * 建議可以使用圖書館、博物館、檔案館的數位典藏。

到該產業的從業人員機構或協會網站和該產業的行業雜誌或發行品查詢相關資料。 * 培訓機構或學校也會有相關資訊。

從學術期刊和書籍來瞭解文學的闡釋。

在進行研究過程中,可能會有以下的情境需要蒐集資料。想一想,這些狀況下可能可以使用哪些類型的資訊?

所有資訊都可以,建議可以從三手資料入手。

重點是要從資料中了解專家、學者是怎麼討論研究問題的,才能獲得關鍵字以利後續查詢。

只要是能足以向讀者清楚描述的資料都可以使用,有些可能不能接受三手資料。

只要是能足以向讀者清楚描述的資料都可以使用,要考量資料的說服力程度。

要慎選,只能使用一手資料和二手資料,藝術以外的多數學科領域需要使用學術性而非一般性的資料。另外,由研究問題會決定使用量化或質化資料,這部分研究方法課程會有更完整介紹。*可以使用Sage Research Method資料庫進一步了解。

要考量研究的讀者群是誰?通常是老師或學術人員,考量他們能接受什麼樣類型的資料以及他們的專業程度,要使用學術性的資料來跟他們對話。如果對象不同,就可以使用比較一般性的資料。另外這些資料的內容也要能回答得了研究問題。

小活動:請挑選適合的資訊來源

1. 您可以從何得知昨天世界足球賽的結果?

    (A) 紙本報紙  (B) 網路新聞  (C) 中華民國足球協會網站  (D) 書籍

    A、B

2. 您可以從何正確得知臺灣施打新冠肺炎疫苗比例的最新現況?

    (A) 上個月的新聞報導  (B) 健康醫療主題之學術期刊  (C) 許多人追蹤的臉書專頁  (D)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統計資料

    D

3. 您可以從何得知張忠謀(Morris Chang)先生的生平介紹

    (A) 國立清華大學數位校史館  (B) 臺灣當代人物誌資料庫  (C) 大英百科全書  (D) 維基百科

    以上皆是,您可以去這些網站都查看看,能看出不同的介紹方向與內容。

4. 您可以從何得知適合推薦學生閱讀的書籍

    (A) 愛書人經營的社群媒體  (B) 親子天下雜誌的閱讀主題專刊  

    (C) 圖書館網站提供的書展清單  (D) 列有指定閱讀清單的大學開放式課程網站

    以上皆是,您可以去這些網站都查看看,能看出不同的介紹方向與內容。

5. 您可以從何得知關於臺灣高齡化的最新研究

    (A) 政府研究資訊系統  (B) 華藝線上圖書館(期刊文線資料庫)  

    (C) 國家圖書館博碩士論文系統  (D) 1989年出版的書籍「高齡化社會與老人福利」

    A、B、C

* 使用他人的資料、主要關鍵字、概念等,需要清楚標示並做好正確引用。(請注意,過程中您使用到的所有資料並非都會成為最終引用的參考文獻)
* 請參考5.寫作與著作權 

2-3. 資訊的產生過程

資訊產生的過程有一個時間線。當事件發生時,社群媒體跟線上新聞是最快反應的。雜誌和新聞會緊接在後,期刊文章跟書籍則要花比較多時間才會發布。

如果您選擇一個比較近期的事件來探討,您很可能會找不太到來自書籍或學術期刊的資訊。這時候,您可能會需要去拓展您的研究主題到相似或相關的事件上,或是放寬您的研究主題,這樣才能找得到資料來佐證您的寫作。

表格為adstarkel的整理(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政大圖書館改製與翻譯。

現在以一個實際案例來看看資訊產生過程的時間線:

2012年12月14日 事件發生
美國康乃狄克州費爾菲爾德縣紐敦鎮桑迪胡克村的桑迪胡克小學發生槍擊案,當中28人(包括20名兒童)死亡。兇手亞當·藍札在犯案前先槍殺了他的母親,槍擊案後再自殺。

2012年12月14至2012年12月30日 社群媒體
地方新聞事件發生幾小時內就開始使用Twitter發送消息。

2012年12月15日至2013年1月30日 新聞
地方性、全國性的新聞在當天傍晚開始陸續追蹤報導,事件發生後一天內對於槍手和使用的武器有了細節介紹。槍枝管理和校園暴力議題也開始被討論到。

2012年12月18至2013年1月30日 週刊與月刊雜誌
雜誌開始對於事件全貌有所描述,並為了要矯正陰謀論跟假新聞,開始提供更多槍手細節的報導。

2013年12月至2019年1月 學術期刊文章
來自心理學、公共健康、公共政策和學校管理領域的學者從更寬的視野來探討這個事件,像是心理健康、槍枝管控、憲法的層級。這個事件變成槍枝使用爭議的校園暴力案例之一。

2014至2019年 學術專書
大約2年後,大學圖書館發行的學術專書在檢視美國學校槍枝暴力議題時納入這個事件。許多章節是由領域專家所撰寫,深度探討這個議題,將此事件作為一個案例。

2016至2019年 百科全書
The Gun Debate: An Encyclopedia of Gun Control and Gun Rights 出版,書中涵蓋到此事件,同時也介紹了槍枝管控的立法和政府的相關辯論、大眾的態度和對於歐巴馬政權的影響。

小提醒:善用新聞資源

新聞資源可以用來了解人們的反應、意見,以及顯示出不同時間點人們對事件的不同態度,也很適合用來了解當地人對於當地文化、地點或時間的看法,或是用來追蹤某個日期在世界各地同時發生的事情。不過,新聞通常很簡短,內容缺乏深度分析。

新聞資源隨著時代改變出現了很多形式:紙本、廣播、網路、電視。圖書館內有紙本報紙,也有報紙資料庫。近代的報紙適合用來掌握最新消息,早期的報紙則是進行歷史研究或文獻回顧背景說明時的重要參考來源。

2-4. 什麼是同儕審查機制?

您的作業可能會要求您要使用「同儕審查(Peer review)」過的文章。

這些文章在歷經一段反覆修正的編輯過程後,才會被學術期刊接受及發布。審查者都是來自同一領域的專家,會根據研究的原創性、使用的方法、研究成果的效度等來評估文章的份量。

最高標準的同儕審查採取「雙盲機制」,文章的作者和審查者都是匿名狀態、不會知道彼此是誰,如此一來就能避免偏見或是主觀意識影響到文章審查的過程。

同儕審查的過程:  

*您可以觀看這個短影片Peer Review in 3 Minutes來了解同儕審查的過程(英文字幕)

請注意:並不是所有學術期刊的內容都有被同儕審查。「編輯信、意見、書籍評論」這樣的內容,雖然有被編輯過,但不太需要經過正式的同儕審查流程。

提醒您,學術世界裡有許多不同的資料類型,它們的產出方式、審查流程、寫作目的都不相同,因此並不是所有資料庫裡查到的文章都具有同等的學術價值。另外,一個資料庫可能會收錄多種文件類型,且不同資料庫會有不同的文件類型定義。建議您在使用資料庫前,可以先了解資料庫有哪些資料類型?這些資料類型的意義?可以用來輔助解答什麼問題?下圖為Scopus資料庫內的資料類型定義,通常會引用的正式期刊文獻是文章(Article)與綜述(Review)。

另外,由於現在資訊產生的速度太快了,有時候審查制度雖然能確保一定品質,卻會讓一些最新的研究難以交流,因此出現預印本(Preprint)這種類型,下圖即可看出它與傳統期刊出版的差異。多數預印本不會正式發布,且會持續改版,這樣的資料類型有助於探索最新研究、找尋合作對象、搶得研究先機以獲得計畫或贊助。比較知名的預印本平台包含:ArXiv、ChemRxiv、bioRxiv、medRxiv、SSRN、TechRxiv 和 Research Square。

*** 歡迎參考圖書館E學習網 資訊素養數位學習第單元「文獻蒐集分析課程影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