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您決定好了研究問題,也因應研究的不同需要從圖書館或其他管道找到了合適的資料,是時候將這些資料重新組織消化成為自己的作品了。

在這個章節,將提醒您在學術寫作的過程中必須注意的事項。

5-1 學術寫作注意事項

您的文章通常會簡介裡說明為什麼這個研究問題很重要,在結論處說明為什麼這個研究很重要,且會利用摘要來說明文章的重點,讓讀者快速判斷是否需要花時間閱讀全文。

學術文章的內容通常會有以下組成要素:

舉例:您現在想到了一個問題:「馬克吐溫女兒的死亡是否影響到他的寫作?」,這個問題不一定是根據您看到的資料裡而來,更多的是會出於您的興趣。對於這個問題,您的論點是「馬克吐溫在女兒過世後四年的寫作比較不那麼幽默,而且比較有急迫感」,您的論點是在您針對問題蒐集資料後提出的答案,論點內容可能會隨著蒐集到的資料改變。

您會相信自己的論點是對的,必然是基於一些理由,而且也要利用這些理由來說服文章的讀者相信您。每個理由都會需要有證據支持,您會將您找到的證據資料用引述、改寫、摘要等方式來呈現。

研究問題和立論複雜度、能找到的資料、被要求的文章長度,會決定您文章中提到多少個理由。同時,每個領域採信的證據並不相同,因此要根據學科領域不同的資料佐證。

舉例:將馬克吐溫女兒過世之前與之後四年所出版的書籍作內容分析,就可以看出寫作風格的差異,能驗自己的論點。

在您找資料的過程中,會找到不同觀點的意見,或是對於您的問題的不同解答,在文章中要將它們都寫出來,並提出您的反對意見。

同時,您可以從文章讀者的角度來審視,看看是否自己的論述有不合邏輯之處、或是缺少了什麼理由或證據,再去找更多資料或看看可以用什麼樣的論述來補充與回應。

若您能說服您文章的讀者,這些不同的意見或解決方案是不正確或不重要的,就會更加突顯您立論之正確性與重要性。

舉例:有人提出電腦的自動化分析對於書籍解讀並非好方法 >> 尋找支持自己採取的內容分析法會是好方法的證據。

在學術寫作的過程中,除了將上述三個要素清楚呈現外,「學術倫理/學術誠信」也很重要。

由於大眾相信學術研究的權威性,身為學術文獻的作者應該要負起責任,維持學術成果的正確性原創性

從政大學生違反學術倫理審議辦法中,就可以看到對於正確性及原創性的要求:

當您的作品裡出現來自他人的文字或想法時,應該要清楚標出處。

寫過論文後,您就會了解研究過程的辛苦,理解這樣辛苦的成果若被他人頂替會感到多麼不平衡。藉由清楚標示出處,可以展現對於作者的尊重,讓大家知道您是受到這些想法的啟發後,才對這個問題有了結論與新的知識貢獻。

當您顯示您參考了這麼多資料,其實也就代表您寫出來的作品是基於全方面的認識,是具有可信度的文獻。您之後如果要進行後續研究,或是他人有興趣進行相關研究,也可以因為您現在在文章中的清楚標示出處,而能更快找到使用過的這些資料去閱讀全文。

您可以參考臺大寫作教學中心的資源,或是國外許多大學寫作中心的豐富資料,像是Purdue OWL。您在網路上,應該找得到不少研究者對於寫論文或做研究的分享文章。當然,圖書館館藏有許多指導學術寫作的書籍,除了線上書展讓您方便閱讀相關電子書,也歡迎直接至圖書館借閱相關書籍。政大中文寫作中心有時候也會舉辦相關活動可以參加,可以密切留意。

若您不擅長使用Word,政大電算中心有Word論文格式編輯技巧線上課程可以使用!您也可以進一步了解政大校園授權軟體的下載安裝介紹喔!

5-2 引述、改寫與摘要

不論是說明研究問題的背景、重要性,或是說明他人如何討論這個研究問題,還是要證明自己對於研究問題的解答是正確的,都會需要基於您之前找到的資料。

要在文章中呈現別人的資料,在不同的情況有不同的做法:

改寫與摘要會考驗您的畫重點能力與寫作能力,要能準確扼要地用簡短文字確實反映出原作者的意思,平常閱讀文獻時可以多加自我訓練,避免在簡化意思的過程中產生誤讀而像是假造他人的觀點。

請注意,不論是直接引述、改寫或是摘要,您的想法都很重要。您最清楚自己的研究問題,知道基於研究需求要選擇什麼資料用在文章中,以及這些資料的作用。

因此,您在引述、改寫、摘要時,可以問自己這些問題:「作者真正想傳達的是什麼?我認同作者的哪些觀點?我不認同作者的哪些觀點?作者少寫了什麼?作者的文字對您的啟發是什麼?」這樣分析完後,您會更知道要怎麼將不同的資料進行整理與摘要。您在做文獻回顧時,也才不會只是呈現了來自不同出處的資料觀點,而看不出這些資料跟您的研究有何關聯性。

您可以將您的文獻回顧段落用兩種顏色分別標識出自己的想法和來自他人的想法,兩方的篇幅應該要差不多,避免全部都是自己的想法、缺乏他人觀點的佐證,或是全部都是他人的想法、缺乏自己的組織。

想想看,以下行為哪裡有問題?

1. 將一篇文章內容進行大規模的改寫,因為意思和原文差很多,所以不用註明出處。

2. 同時看了A、B、C三篇文章,用自己的話重新整理三篇內容後重新寫成一個段落,因為是自己重新整理後的觀點,所以不用註明A、B、C的出處。

要先客觀呈現他人觀點,再論述自己的想法,且參考資料要註明出處。

3. A、B、C文章剛好各呈現三個時期的資料,提取三篇精華後依序引述並有標示出處,由於引述內容完美表達想說的,自己就不用再多說什麼。

要有自己的整理和主見論述。

4. 發現A文章中引述的B文章也是自己會用到的,就直接把A文章中關於B文章的引述和引用格式全部貼進自己的文章。

建議直接找B文章來看,看完後再根據自己的文章需求來重新引述。

或是採用書目引用格式內對於二次引用的規定,像是標出「as cited in/轉引自」(A、B兩篇文章出處都要提)。

5. 不小心把A文章引述的內容寫成出自B文章。

6. 不小心漏掉A文章的引註、但是參考文獻書目有列。

可以使用書目管理工具協助管理,或是平常就做好筆記,並預留足夠時間反覆檢查。

此系統會將上傳的文件檔案與公開網頁資訊、Crossref合作的出版品電子檔及Turnitin使用者上傳的文件檔案內容進行比對,自動計算與本文有相似文字的百分比率,並挑出有相似文字段落的可能原始出處。若您會使用到此系統,只要看著圖書館製作的教師端說明手冊學生端說明手冊就可以知道怎麼使用了。

教育部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成大學術誠信推動辦公室都有學術倫理相關教材可以使用喔!

5-3 書目引用格式

有些人可能不是刻意的想要剽竊別人的想法,只是因為時間不夠、不熟悉學術引用格式,而做出了形同抄襲的行為。特別是現在很多人習慣在網路環境中,直接附上參考資料的網址連結,不會想到要用書目引用格式標示出處。

建議您可以先了解文章的引用格式要求再開始蒐集資料,資料蒐集過程做好書目管理,並預留充分的時間以利進行出處標示之校對。

引用格式通常分成兩個部分:

不同領域因應各自的學術寫作與交流需求會制定不同的書目引用格式,讓您清楚知道不同的資料來源類型 (例如:書籍、期刊、網路資源、影音資源...) 各自有哪些必須呈現的要素 (例如:題名、作者、出版年...),以及這些要素的排序方式、大小寫與標點符號的標示方式。

以下介紹幾個主流的書目格式,有些中文期刊會採取調整後的主流書目格式,例如政大歷史學報政大法學評論,通常徵稿規定都會附上一些範例可以參考。

社會科學、心理學領域:APA的引註和參考文獻格式舉例

    在文中,於引用他人的部分附上文內引註,於文末附上參考書目。文內引註為作者加上出版年,對應文末參考書目即可知道此段文字的出處。



文學、史學、哲學領域:Chicago的引註和參考文獻格式舉例

分成兩種形式:


【文內註腳搭配文末書目】

    在文中,於引用他人的部分給予編號,於底端附上編號及註腳,可立刻看到出處資訊(會明確標示出處的頁數),同時於文末附上參考書目(書籍無頁數、期刊文章會有文章的起迄頁數)。



【文內引註搭配文末書目】

    在文中,於引用他人的部分附上文內引註,於文末附上參考書目。文內引註為作者加上出版年,對應文末參考書目即可知道此段文字的出處。



語言、文學、藝術領域:MLA的引註和參考文獻格式舉例

    在文中,於引用他人的部分附上文內引註,於文末附上參考書目。文內引註為作者加上頁數(如果文中有提到作者,文內引註就只會出現頁數),對應文末參考書目即可知道此段文字的出處。MLA的文內引註形式很多,在此只是最常見的形式,更完整的文內引註格式請見出處網頁或官方網站。



資訊領域:IEEE的引註和參考文獻格式舉例

    在文中,於引用他人的部分附上數字編號,於文末附上參考書目。參考書目依照數字編號依序排序,對應即可知道此段文字的出處。



若您不是很清楚這些格式,學術資源探索系統及許多資料庫都有幫您將系統內的作者、題名、出版年等資訊產出不同引用格式的功能。不過,有時可能資料庫內有錯誤,產出的書目也就會跟著一起錯,需要自行檢查一下確認沒有問題再使用。

Endnote讓您可以自行經營小型的圖書館,將所有資料匯入後做整理、評分、筆記、檔案管理。您可以選擇需要使用的書目引用格式,它會幫您產生正確的格式,讓您快速複製貼上到自己的Word檔案內,或從Word匯入。圖書館有提供Endnote的操作說明文件以及課程影片,您可以跟隨著教學操作看看。

安裝Endnote後,您可以將您在Google scholar、圖書館學術資源探索系統或資料庫所查到的書目,都匯入到Endnote一起管理。

現在,您應該對於如何正確引用資料有了更多了解。以下這個自我檢核表提供給您參考,不論是寫作業或論文都可以自行檢視:

5-4 創用CC與公有領域

平常在做作業或簡報時,除了引用他人的文字著作,您可能還會使用到圖片、影片、音樂檔案,建議您可以使用創用CC授權(Creative Commons)或已進入公有領域(Public domain)的素材,避免不小心侵犯到他人的著作權。

想要了解著作權,您可以閱讀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的:著作權基本概念篇-1~10著作權基本概念篇-11~20校園著作權百寶箱

著作權法是為了保障著作權人的權益所訂定的。您可以想像如果您是需要靠作品來賺錢謀生的作者,看到有人直接將自己辛苦的創作結晶當成自己的使用,甚至可以因此賺錢或獲得其他好處,您應該會感到很不平衡。

唯有著作權人才有權將作品進行「重製、改作、編輯、移轉所有權、專有出租」,以及「公開口述、公開播送、公開上映、公開演出、公開傳輸、公開展示」。如果您不是作品的著作權人,您就不能把您在網路上看到的圖片下載下來放在自己的報告裡印出(這樣做是「重製」),您也不能將圖片下載後重新調整顏色、或是將圖片內的英文翻譯成中文(這樣做是「改作」),當然也不能將圖片貼在您的公開平台或大量印刷散布給眾人。

雖然您使用這些作品不一定是為了營利,只是在課堂上做教育性使用,或可能只用了很小的一部分,您覺得可以主張是著作權法的合理使用範圍。然而合理使用的判斷方式不是由您認定的,因此您最好在使用前就和著作權人聯繫甚至取得授權,以避免後續的爭議。

不過,有些著作權人在創作一些作品時,他可能希望他的作品能快速被更多人看到、利用、分享,或希望他的作品能在不同人改作的過程中激盪出更多火花。這種情況下,他可能就會選擇幫作品採用「創用CC授權」,以四種授權要素「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相同方式分享」做成不同的授權條款。舉例來說,這本手冊是依據另兩個學校圖書館以創用CC「姓名標示」授權條款發布的電子書所改作,只要在這個網頁上有標示出他們的姓名、表示對他們貢獻的尊重,就可以自行改作(翻譯與增補內容)。* 想更了解這四種授權要素和不同授權條款的意思,請見台灣創用CC計畫的介紹

另外,著作財產權有存續期間限制,作品在著作權人死亡後50年即不屬於著作權法保障範圍,稱之為進入「公有領域」。許多美術館、博物館、圖書館的館藏因為年代久遠,都屬於公有領域。您在Google book能查到不少英文版的老書全文,就是因為這些書進入公有領域後不再需要著作權人授權即可被轉製與公開使用。

搜尋創用CC與公有領域素材的方式:

Google圖片搜尋的下方篩選器可以選擇「使用權」挑出使用創用CC授權的素材。您在Wikimedia commons與Flickr都可以清楚看到每張圖片著作權人採用的授權條款。如果素材是出自其他網站,則可以先去找該網站的著作權或使用權限聲明等說明區塊確認。

 *** 歡迎參考圖書館E學習網 資訊素養數位學習第單元「文章撰寫課程影片 ***

歡迎使用圖書館電子書展「簡報表達輕鬆學」來線上閱讀相關書籍,或是使用政大電算中心準備的微學程「簡報技巧」、「溝通表達」來延伸學習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