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作物-藥用作物
(興大農業)
國立中興大學農藝系 鄧資新
(興大農業)
國立中興大學農藝系 鄧資新
一、 前言:
追溯藥用作物為人類所栽培和利用,已有相當長遠的歷史。從神農氏嚐百草、印度、埃及、巴比倫以至希臘世界等地對藥草的種種典故傳說,且經歷了被視為異端與奉為顯學的洗禮,在其發展與利用的過程中,亦備嚐許多興衰與冷暖的階段,彷彿是豐富、美麗又神祕曲折的戲劇人生一般!
現今,由於西藥的發展已到了極致,再加上世界人口除了不斷持續增加之外,結構上亦趨於高齡老年化。因此,慢性及退化性方面的疾病將益形凸顯,而西藥對這方面疾病的治療又往往束手無策且常引起許多的副作用!同時,世界經貿於國際間的流通,更加速各國經貿政策的重新調整與農業上的轉型。
此外,世人的生活水平,平均而言亦較過往提昇而富足,所以更加重視自身的保健,這些因素都促進了藥用(保健)作物蓬勃地朝向現代化及科學化的發展與利用,本文將概括地介紹國內、外所重視的數種新興(藥用)作物。
二、 金線連:
分類地位上,金線連為蘭科 (Orchidaceae) 金線連屬(Anoectochilus) 之小型多年生植物,全草都可入藥,是民間非常珍貴的藥材之一。由於其葉的表面呈墨綠色並鑲以金色或銀色的條紋而得其名。此屬植物超過35種,主要分佈於印度、喜馬拉雅山脈、印尼、東南亞各國以及夏威夷一帶。臺灣所產的金線連屬植物已知至少有四種: 分別為臺灣金線連 (A. formosanus Hayata) (見圖一)、高雄金線連 (A. koshunensis Hayata)、單囊開唇蘭(A. inabai Hayata)及二囊開唇蘭(A .lanceolatus Lindl)。其分佈區域為全省海拔500 ~ 1500 m之闊葉林床皆可見其蹤跡。當中的臺灣金線連其植株形態株高約20 ~ 30 cm,花序可達15 ~ 27 cm左右,主根相當肥厚,長約4 ~ 5 cm,而其不定根之數目平均有3~4條,莖呈圓筒狀、肉質。葉片互生於莖部,具平滑的金色或銀色線條,呈橢圓形或卵形,表面為暗綠色,而葉背呈紫紅色,每年大約於九9月抽苔,10 ~ 11月開花,花數不多,通常為頂生有3 ~4朵之穗狀花序。而高雄金線連(又稱恆春金線連),其植株外部形態皆與臺灣金線連十分相似,兩者之間主要區別在於花數及唇瓣的構造,臺灣金線連之花數較少而唇瓣爪部為深梳狀,另外,高雄金線連的節數較多、節間亦較長,但其葉片的長、寬皆較小。臺灣金線連及高雄金線連皆為目前主要供作藥材的品種,而又以前者供作鮮食比較普遍。
金線連的栽培環境中,溫度的影響非常顯著,若高於30℃或低於15 ℃都不利生長,最適宜的溫度介於20 ~ 25 ℃ 之間。一般高濕度有助於金線連的生長並增加鮮重,但若又在高溫下(28 ~ 32 ℃),栽培介質則不能過濕,因為容易導致鐮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的感染而引發莖腐病(Stem rot),此病目前為害最為嚴重,約佔的金線連病害發生率的90% 。由於金線連屬於陰性植物,喜半遮陰的環境,正常日照量的三分之一為適合其栽培的光度(~ 4000 lux)。在栽培介質的選擇上,有蛇木屑、蛭石、真珠石及水苔等,可依不同介質之比例來適當調整其通氣性與保水性。肥料的施用通常以緩效性的有機肥為主。繁殖上可用種子播種、分株、扦插、莖段培養以及已廣為使用的組織培養來進行。
傳統民間使用上,金線連全草有清熱、解鬱、抗炎、降血壓、降血糖等功效。目前已有學者針對防癌、提昇免疫功能、水萃取物之相關毒理、防治慢性C型肝炎以及開發成護肝的保健食品進行相關的研究。
三、 (霍山)石斛:
學名為Dendrobii huoshanense ,為蘭科植物,又名霍石斛或霍斛。尚有別名『林蘭』、『金釵』等名稱。百草鏡中述載:石斛近時有一種形短只寸許,細如燈心,色清黃,咀之味甘,微有滑涎,係出六安州及穎川府霍山縣,名霍山石斛,品質最佳。然而,商品石斛藥材來源相當複雜,常有混合多種植物的莖,也有以同種植物但加工成不同名稱的商品規格。例如:馬鞭草 (Verbena officinalis) 等,在大陸上即常被混用。若誤用偽品將導致延誤治療而損害健康,而且市場上用量日增,其來源有短缺之虞!所以,霍山石斛正確基源之鑑定、調查、引種及試種的工作極為重要。如能選取優良的正品藥材作物,實施標準的栽培流程及應用組織培養的相關技術,即可大量繁殖,供農民種植生產,因應市場之需求。
世界人口的結構已日趨老年化,對視力的保健也愈形重要。目前眼科用藥主要利用抗生素及類固醇等來暫時控制病情,對視網膜之病變,則尚付之厥如。而霍山石斛即為民間最名貴的眼科用藥,被用作視力的保健和治療。莖為其主要的藥用部位,列本經上品。國內陽明大學、榮總及其合作研發團隊,發現霍山石斛之粗萃取液對網膜色素上皮細胞(RPE)之生長、吞吃的機能、可產生微量nitric oxide (NO)以及對RPE 之TGF-beta,VEGF等基因之表現有調節作用。有關有效成份進一步的分析,並作為各種栽培方法主要的活性指標,同時發展適當的動物模式來探討其功效,將可供治療與研究上的重要參考。近來,已有民間企業進行產學合作,即將推出霍山石斛相關的保健食品。
四、 山藥:
學名為Dioscorea spp. ,別名有薯蕷、淮山等名稱,薯蕷屬(Dioscorea)的作物,主要分佈於世界上熱帶與亞熱帶地區,尤以中南美洲最多,此屬作物大約有600種,可供食用者除山藥(薯蕷)(D. batatas Decne.) 外,尚有何首烏(毛薯)(D. bulbifera L.) 等種類。山藥喜溫暖氣候,最適宜之發芽溫度約為18℃,其耐寒及耐濕力較弱,但耐旱力則相當強,對土壤的適應能力相當廣泛,尤以土層深厚之砂質壤土及壤土最為理想。土壤之pH值在6.0 以上,近中性為宜,忌連作。
由於山藥之營養成份相當豐富,塊莖中含有多種必需氨基酸、蛋白質及澱粉;此外,尚含有多種維生素及礦物質等成份,為國際上許多國家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在我國及日本經常作為蔬菜及入藥來使用。中醫典籍中記載,山藥之性味甘、平,能健脾胃、補肺腎,民間常用作滋養的壯陽藥。例如:六味丸及坊間的四神湯中均含有山藥。已有研究顯示:山藥之萃取物具有抗菌、防癌、抗氧化、調節生殖系統及增強免疫力的效用。目前,許多學者亦朝山藥之優良品種中薯蕷多醣體、薯蕷皂甘、特殊蛋白質的特性及其對血管細胞增生和免疫功能之評估以及相關保健食品的開發與利用進行研究。
五、 紅豆杉:
學名為Taxus spp. ,別名有紫杉、紅果杉等。紅豆杉分佈於英國及北半球的溫帶地區,廣佈於中國的大巴山、大小涼山及江南各大山脈,而臺灣紅豆杉(T. mairei) 為本地特有,屬於國寶級的保育類植物。常稀疏分佈於臺灣中高海拔約1000 ~ 2700 m 地區的森林中,因其材質紋理堅硬且緻密美觀,為高級的雕刻用材。
紫杉醇 (Taxol) 於1971年由太平洋紫杉之樹皮中分離出來,已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 檢驗通過,可作為治療卵巢癌及乳癌的化學治療。其他的研究顯示:紫杉醇對其他的腫瘤,如膀胱癌、小細胞肺癌等亦具有相當的療效,但對大腸直腸癌及肝癌則沒有顯著效用。紫杉醇存在於紅豆杉屬植物之樹皮、莖葉、枝條與根部等組織, 而其含量亦因不同品種、組織部位和節令而有很大差異。由於紫杉醇是世界上銷售最好的抗癌藥物之一,其需求量相當龐大! 又因為它是保育類植物,且其生長十分緩慢,只從紅豆杉植株各部組織中萃取出此抗癌藥物,將受到相當限制而不符合經濟的利用。已有國內林試單位及其他研究機構選育優良單株能產生高紫杉醇含量的品系,再利用組織培養之細胞懸浮培養技術來大量生產紫杉醇。另外,在美國已有學者從紅豆杉中分離出與其共生之內生真菌(Endophytic fungi),經進一步確認此存在於紅豆杉中的微生物也具有產生紫杉醇的能力,因此,如能妥善地開發利用,就可以『小兵』來立大功了!
然而,紫杉醇雖具有治療癌症的功效,但亦能引起相當地副作用。所以,使用上需經專業的萃取及醫師的指示來作治療,切勿自行採摘服用,而導致嚴重的後遺症。
六、 聖約翰草:
學名為Hypericum perforatum,英名為 St. John’s Wort,是一種多年生木質莖草本植物 (見圖二),別名有金絲桃或貫葉連翹。分類上為金絲桃屬的植物,此屬植物世界上有200種以上,從歐美大陸到亞洲各地都有分佈,而臺灣本土地區就約有14種之多,例如:臺灣金絲桃、玉山金絲桃及元寶草等等,種源十分豐富多樣,極具開發利用的潛力!
在歐洲使用聖約翰草已至少有2000年的歷史,在古老的傳說典故中,相信此神奇的藥草除了可以減緩憂鬱症之外,尚具有對抗黑暗(惡靈)的力量。每年大約在聖約翰日(6月24日)左右開花。
憂鬱症,併同心血管疾病與癌症已被列為本世紀世界三大主要疾病。憂鬱症之成因可為遺傳性的,是內生的(endogenous)生化媒介過程中,重要的傳導物質血清素(Serotonin,5-HT)等的功能異常;另外的成因則是反應性或是外生的(exogenous),常經由後天的環境而產生心理及生理上的改變所引起。通常依徵候症狀又可分為輕、中及重度。此外,尚有一型憂鬱症稱為季節性情節障礙症(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SAD),其發病與季節有關,常於秋冬發病,而在春夏之際復原,致病原因應與日照長度及強度及其作為時間暗示因子所影響之生物時鐘的調節有關。現代精神醫學已利用人工照光的方式,作為改善病情的有效生理療法。所以,當情緒不佳時,走出戶外,迎接灑滿肩膀的陽光,應該是既符合學理又能舒緩身心低潮的不錯方法哦!
近來,國內、外經濟景氣仍持續低迷,但社會文明不斷地進步下,卻更趨於高度的競爭,因工作壓力及失業而產生憂鬱徵候的成長比例十分驚人! 從過去使用的經驗傳承到現代科學的進一步研究,已經確認聖約翰草植株中含的多種有效成份,例如:金絲桃素(hypericin)及類黃酮(flavonoids)等物質確能發揮像臨床用藥『百憂解』(prozac)相似甚或更好的療效,而且幾乎沒有或僅引起相當輕微的副作用!使用上,除需徵詢醫師的建議外,亦應注意是否有與其他藥物同時服用,而可能產生減低藥效及發生藥物間交互作用之情形,以維護自身的健康。
七、 銀杏:
學名為 Ginkgo biloba ,為銀杏科銀杏屬落葉大喬木,特產於中國,於韓國、日本等地也有分布。其植株生長緩慢,高可達30~40公尺,葉呈扇形,葉柄長約4~9公分,兩面均呈亮綠色,秋季轉為黃或金黃色。銀杏性耐寒耐乾,適合陽光充足的隱蔽處,栽培土質以輕鬆肥沃的砂質壤土為宜。
銀杏為一種相當古老的植物,已有百萬年以上的歷史,可以說是一種活化石(見圖三)。在中國大陸各地皆有栽培,但是利用其樹葉、果實(白果)等部分提取物,作為藥物或保健食品卻仍很少。而常以大量銀杏葉外銷(主要為德國),而未經深加工,經濟上損失很大!反之,德國著名的藥廠 Schwabe 公司,在其嚴格的品質管制下,單單以銀杏所製成的產品則行銷全世界,創造驚人的市場規模與盈餘!我國經濟部中草藥相關部門即有意邀請Schwabe 公司來臺設廠,以便吸收學習其經驗。
銀杏為雌雄異株,其葉片中含有豐富之黃酮類化合物,稱為銀杏苦內酯,已知至少有數種以上。許多研究已顯示:銀杏萃取物對清除自由基與抗氧化作用、改進大腦功能、增加大腦周圍血液循環和防止記憶喪失、耳鳴、與減緩老年癡呆症具有相當地功效。
八、 結語:
世界人口在數量及結構上的改變,加上我國也於去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高齡化的社會與農業必須轉型所衍生的問題,讓中草藥或是藥用保健植物,再度因應時代的潮流及實際需求而受到格外的重視,我國在中醫藥上素有深厚基礎,而且地處於亞熱帶,擁有豐富而多樣的生物種源。因此,如能宏觀地思考世界上主要或是具有地區特性之疾病其治療與預防對策,傳承利用過去寶貴的經驗與現代的科技來妥善開發利用本土新興(藥用)作物,相信將能再造農業新機,並開闢一條可行之道。
圖一:臺灣金線連
圖二: 聖約翰草(攝於德國慕尼黑大學植物園)
圖三: 銀杏(攝於德國耶拿大學植物園,為哥德約於1790年所親手栽植)
重要參考文獻:
1.劉新裕、林俊義、張成國。(2002) 藥用植物專輯。
2.葉茂生。(1991) 作物學。
3.Stierle, A., Strobel, G. and Stierle, D. (1993) Science 260:214-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