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 No.7, 2002/12)
作者:鄧資新
未來的生物科技,應將是跨越各個科技學門及不同的領域,從宏觀生態保育與關懷環境的視野到微觀的整合,從材料之結構及其成分特性的改變。
科技文明的發展,一日千里!人類正步入嶄新的千禧世紀,回顧歷史,從工業革命、電腦資訊主宰的產業科技到已隱然若現的明日之星-生物科技,一波接著一波地引領著科技發展向前推進,帶給世人為追求真理與創造發明的無數驚嘆、同時也使得人們的生活方式變得富足、便利以及對生態環境由製造浩劫到更為深層的關注與人文省思。我們未來的世紀,將是充滿許多機遇與挑戰,而生物科技也將在此過程中扮演舉足輕重的關鍵角色!
全新的展望
隨著許多重要的模式生物,如酵母菌、阿拉伯芥(Arabidopsis thaliana)、水稻、線蟲(Caenorhabditis elegans)、果蠅以至人類的完整基因序列即將相繼解碼,生物學的發展已進入所謂的後基因體時代(Postgenomic era),同時伴隨更為精密而快速的分析儀器,例如微陣列(microarray)之研發問世,對生命科學的探索又是一大躍進,生命之書似已悄然付梓,只待詮釋的樂章響起。
作為時間生物學(Chronobiology)及中草藥研究者之觀察與了解,已有學者利用這些先進的設備與已累積的龐大生物資訊,來窺探與細胞週期、生長分化、荷爾蒙的分泌以至於睡眠的基本調控機制-生物時鐘(Biological clock),並深入歸納探索參與其中的核心組成:時鐘基因家族(Family of clock genes)。而最近的研究報告又有重要的突破發現:時鐘基因當中的一種(命名為period 2或per 2),在老鼠的研究模式中已被證實,它能夠發揮抑制腫瘤產生的效果。
掌握暨有優勢發展
如今全球的人口拜科技醫療進步之賜,仍不斷持續成長,而其結構已有逐步老年化的趨勢,所以因衰老而衍生的慢性與退化性疾病將益形突顯,然而已發展到極致的西藥對此類疾病往往仍束手無策!中草藥科技的蓬勃發展與重要性,也就再度從回歸尋找老祖宗過去寶貴的承傳經驗,到因應未來人口結構性所可能產生的問題以及在科技現代化、科學化下讓中草藥之醫療功效賦予新的意涵(例如利用生物晶片與相關技術能瞭解特定中草藥成分是否可以活化或促進某些基因及其產物的表現而發揮其效果),再加上世界貿易組織(WTO)成立之後,所牽動經貿全球化與農業的轉型而展露無遺!
因此,如能配合現代科技,妥善開發利用中草藥或保健植物(例如金線連、紅豆杉、靈芝、紅麴及聖約翰草等),對已評估列為本世紀世界三大主要疾病:癌症、心血管疾病與憂鬱症,將可望提供更為有效且減少副作用的最佳預防與治療選擇。
跨領域整合
展望未來的生物科技,將是跨越各個科技學門及不同的領域,從宏觀生態保育與關懷環境的視野到微觀的整合(譬如柰米技術nano-technology的全方位應用與發展),從(生物)材料之結構及其成分特性的改變,至奈米尺度(1-100nm)上的精密量測、操控與藥物輸送等等,這些技術的發展都將起著微妙而劃時代的鉅變並創造新局,人類科技文明的演進無疑又將大步向前邁進,且勢必福禍與共,唯有一起攜手努力,方能迎接未來各種可能遭逢的機遇與挑戰。
作者鄧資新 為中興大學農藝系暨生物醫學研究所助理教授